第247章:萧家前程 - 大唐:开局与李二断绝父子关系 - 赛博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47章:萧家前程

萧禹虽然看不到李恪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多发展捕鲸业,但他能看得出一点别的意味。

就说这船上的床弩,说捕鲸船是军用的,绝对没人否认。

这样一艘规模远超之前的楼船的巨舰,肯定随时都能转换成军舰。

说的更直白点,李恪这就是再用民间的钱,来替朝廷养军舰啊!

若是捕鲸业发展起来,大唐有百余艘捕鲸船,一旦有事,朝廷随时就能把它们全部变成军舰。

加上朝廷本来的军舰,那真的是千帆竞逐。

萧禹对李恪的心思是有过揣摩的,交州李恪肯定是希望收回来的,大汉占据交趾全境,如今大唐却只有汉交趾郡北段的领土。

就按李恪这样的性子,是绝对忍不了的。

而交趾又偏偏是靠海的,到时候,若是朝廷下令暂时征召船主们的捕鲸船,带着大唐的天兵直扑原交趾郡,有谁能拦得住?

区区林邑、真腊旦夕可灭!

这些国家都不过是西南的小国,真说起来,还没有高句丽强大,高句丽都在大唐的水陆夹攻之下,三月而灭,他们又能挡多久呢?

萧禹心中有些感慨,他是不喜欢打仗的,可现实是李恪这个皇帝带着大唐走向了不断扩张的道路。

偏偏李恪还能在每次的战争中给大唐带来好处,这一下,朝廷的军队就再也拦不住了。

能拿到军功,对百姓也有利,朝野上下谁敢反对?

别的不说,单单是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在当地种植棉花,就给大唐带来了多杀利好?

无数北方百姓对李恪感恩戴德,就是西域当地的百姓也从中获利不少,对大唐统治他们也没有任何怨言。

若是加上打通西域,和波斯等国做贸易的利润,大唐获取的东西就更多了。

从船厂回来后,萧禹的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在船厂的见闻,和捕鲸业的暴利。

心潮澎湃的萧禹,坐在书桌前良久,终于提笔写了封信,让身边的家仆带回去,给远在长安的儿子。

萧禹现在想的不是别的,就连杜荷这样长安有名的纨绔都混出来人样了,他萧禹的儿子不能不努力。

反正让他跑去捕鲸,亦或加入水师,都没有坏处,就是他儿子再不情愿,萧禹也要把他逼着去。

何况,如今的天子从来不是个小气的人。

事实已经证明了,跟着天子走的人,绝对吃不了亏。

看看河东裴氏,在天子整治河北士族的时候,他们率先在关陇一带响应天子的号召。

如今裴氏被天子拉着给了他们一座水泥工坊,水泥工坊多赚钱,现在谁不知道?

若是真的按照天子的规划,要将水泥路修满整个大唐,对水泥的需求就深不见底。

再说松漠的金矿,天子照样能大气的放给大唐子民,朝廷只收取部分税收,任由他们自己开采。

近一点的,这不还有杜荷、房遗爱这样的例子吗?

当初他们被天子赶出长安的时候,萧禹的儿子还在家中笑话他们,觉得自己很厉害。

可现在不到两年,看看杜荷在松漠做成了多大的事?

就这一个捕鲸船,四百金!

想想就知道杜荷挣到了多少,现在萧禹都有些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把自己儿子跟着打发到松漠去。

所以萧禹给自己孩子写信,让他开始变卖自家的田产,凑也要凑够四百金,向水师预定一艘捕鲸船。

反正这也算是响应了陛下的号召,勋臣家中也不占据大量的土地,生活所需从商事上找。

而且萧禹很清楚,这捕鲸船恐怕越往后会越难定到。

如果真的有那么暴利,只用等到半年后,杜荷用捕鲸船赚取了巨量财富,又有哪一家能按捺的住对钱财的渴望呢?

拖到后面,恐怕就只能租到由楼船改建的捕鲸船了,这样的船虽然也不错,但怎么能和今天萧禹见到的船相比呢?

更何况,萧禹相信,只要朝中的勋贵们不傻,就一定会拼命的挤压那些想要投身捕鲸业的人。

弄到最后,说不定只有开国的勋臣们能有这样的资格,就是那些河北士族和部分没有从龙之功的关陇士族都拿不到。

萧禹虽然自信自己家的地位,但也难免有些担忧。

要知道他之前虽然有宋国公的爵位,可是早早就被李世民夺爵了,就算还有这个爵位,含金量也不如那些军功勋爵之家。

说到底,他还是占了和李氏有亲缘关系的光。

要不然,怎么可能混上国公爵呢?

如今李恪重视军功的态度已经有所显现,说不定他就把这样的资格全部赏给程知节这群人了。

文政上,他更是比不过房、杜二人,不过尔尔。

更惨的是,认真说起来,萧禹算是和李世民、李恪的关系都不怎么样的。

当初的李世民刚刚继位,萧禹经常和他作对,对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也多有不满。

如今李恪继位,算起来两人也是有大仇的,不过这仇是在杨太妃身上。

萧禹是萧皇后的弟弟,在隋朝堪称享尽了富贵,隋炀帝也没什么对不住他的地方。

结果,萧禹因为李渊的一封信,就降了李唐,直接就背叛了杨家。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