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捕鲸业暴利
长孙冲点了点头感叹的说道。
“可不是吗,之前的时候,我也不清楚,还是陛下告诉我的。而且熬取鲸鱼油脂后,制成蜡烛是没有异味的,还可以昼夜常明。”
看了看萧禹激动的神色,长孙冲又赶紧补充道。
“不是你想的那种很神异的,和普通蜡烛区别不算特别大。”
萧禹的神色才慢慢平静下来,吐一口气,有些自嘲的说道。
“让贤侄看笑话了,长明灯……”
其实这也不愿萧禹会如此激动,古史中的长明灯很神异,言称能为逝者照亮轮回的道路。
而中原民族又很讲究视死如生,有长辈去世的时候,就要点上长明灯,不过以往的那些长明灯都只是一般的蜡烛,需要人来回更换,很是麻烦。
可长孙冲说的这种鲸鱼油制成的长明灯,居然有这么多优点,就是不是那些带有神异效果的,也绝对不会缺销路。
别人怎么想不知道,他萧禹是真的心动了。
想了想,萧禹忍不住开口问道。
“贤侄,你可知道这鲸鱼油售价几何?”
长孙冲瞧出了萧禹的心思,淡淡的说道。
“长安城中我不清楚,这鲸鱼油一般都是进贡给陛下了,但小侄在安东的时候,当地的鲸鱼油价格要到百文一斤。”
百文一斤?
萧禹在心里算了起来,在产出地的时候,就已经这么贵了,若是再运到长安,翻上五番都不为过。
接着就听长孙冲说道。
“而海中的巨鲸,通常都有百万斤,最少也能炼出来万斤鱼油,这可就是百万钱了!”
“这还没说鱼肉、鱼骨的价钱呢,就是鲸鱼肉再不好吃,那也是肉啊,一斤卖上三五文钱总是没问题的吧?”
“可以说,只要杜荷这小子捕到五六头巨鲸,他就能将花费填平,剩下的可都是利润了。”
长孙冲笑着说道。
“叔父,您觉得天底下还能有比这来钱更快的事吗?”
萧禹听的口干舌燥的,五六头鲸鱼就能挣回本钱?
这怎么可能?
不管是淘金、还是盐铁,都没有这么挣钱啊!
萧禹在心中呻吟着,这就是灭国好像都没捕鲸来钱快,之前朝廷灭了高句丽,算上大军出征的支出和赏赐,顶多就是在这事上挣了百万贯。
当然,占下来的高句丽的土地,是可以长久的产出物产和赋税的,本来就不是一锤子买卖。
很快,萧禹就想到了一点,都说物以稀为贵,若是一头鲸鱼身上就能产出这么多鲸鱼油,那这鱼油的价格不应该掉下来吗?
想到这,萧禹就忍不住发问了。
“若是如此,一年单单鲸鱼油的产量,不都要到百万斤以上?怎么可能撑得起百文一斤的价格?”
“嘿嘿,鲸鱼油除了能做长明灯,还能防冻,如今朝廷在辽东的移民有多少?河北之地的百姓们有多少?
他们可都是需要鲸鱼油的,更不用说,只要用过鲸鱼油蜡烛的人,恐怕都不愿再换回之前的蜡烛了。
少府也是急需鲸鱼油的,听他们说鲸鱼油对刀剑的保护效果更好,我也不清楚是不是真的,但少府现在是敞开了收购鲸鱼油,按得也是百文一斤的价格。”
眼看长孙冲说的振振有词,萧禹一时间也不能判断真假。
其实不单是萧禹,就连长孙冲也不清楚鲸鱼油到底有多少功效。
如今的大唐唯一能一窥全貌的,也就李恪一人了。
长孙冲只知道,鲸鱼油做出来的蜡烛无色无味,燃烧时间长,并且异常明亮,很受安东的官员和商人们的追捧。
就连宫中现在也都换成了鲸鱼油做的蜡烛。
可其实,鲸鱼油还能做成炒菜用的食用油,李恪折腾出来了铁锅,改良了炒菜,可现在国内的油料已经陷入不足了。
现在天下有点路子的都知道炒菜好吃,可如今能出油的作物只有大豆,豆类的出油率,就是到了现代也低的可怕。
动物油就更少了,大唐哪有那么多牲畜来炼油?
鲸鱼油刚好就能填上这个缺口,成为大唐食用油领域的no.1。
单单是这两项,就是多大的市场了?绝对能让少府赚的盆满钵满,百文一斤定然是不会亏的。
更不用说,鲸鱼油还能充当润滑油,兵甲的保养油,这都是少府的经营范围。
就是为了这点,少府也要大力收购鲸鱼油。
而鲸鱼的筋骨市场就更加广阔了,李恪虽然让人制作土化肥,可这些土化肥的效力,怎么可能和鲸鱼的骨粉比?
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最好的天然化肥除了鸟粪石就是鲸鱼骨粉了,大唐自然没无聊到跑到海外不知道哪里的岛上运鸟粪石。
可这鲸鱼骨粉,就在大唐的眼前呢!
这怎么能不让李恪动心?
之前李恪给少府制作化肥的人,提供了鲸鱼骨粉,不掺杂其他东西,没等多久,那块地的土豆产量就爆了,和其他没有施肥的地比,产量增加了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