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教养是一种温静的智慧(2) -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 - 雾满拦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3章教养是一种温静的智慧(2)

第23章教养是一种温静的智慧(2)

于是倒霉的莫瑞公爵,就这样被流放了,而他连发生了什么事,都不清楚。此后英国王室倾巢出动,对伊丽莎白展开“狂轰滥炸”,各种舞会宴会晚会酒会,各种庆典庆贺庆祝宴会,用尽一切办法把伊丽莎白与艾伯特王子安排在一起,就这样疯狂地轰炸了整整两年,炸得伊丽莎白大脑一片疮痍,有一天,她极力回想失踪两年之久的莫瑞公爵,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他长什么模样了。  王室取得了空前胜利,伊丽莎白接受了艾伯特王子的求婚。

她给艾伯特生了两个孩子。

(05)

伊丽莎白36岁那年,英国国王死了,艾伯特王子的哥哥继承王位,是为爱德华八世。

然后,爱德华八世陷入了情网,爱上了一位美国寡妇辛普森。

国王的爱情,引爆了英国政治的混乱,许多人告诫国王:陛下,咱们英国,爱情是自由的,你可以娶你喜欢的任何一个女人,但英国人民,绝对不会接受你现在的这个女人,你自己掂量着办吧!

爱德华八世就发飙了:不就是个破国王吗?有什么了不起的?老子辞职!

——这就是英国历史上有名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但英国的国王,权力太小了,根本没什么江山可爱,辞职也不值得惋惜。

哥哥辞去国王职位,弟弟艾伯特王子成了唯一的替补。

可是艾伯特吓坏了,他的性格原本就缺乏刚毅,而且患有严重的口吃,如果让他在公众面前结结巴巴地讲话,那还不如宰了他更好些。

可是妻子伊丽莎白鼓励他:艾伯特,你能行,我看好你。

她每天安抚丈夫,还给丈夫找了位语音训练师——有部获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国王的演讲》,说的就是这段历史。不过那部电影为强化戏剧效果,削弱了伊丽莎白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但实际上,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伊丽莎白的鼓励与支持,艾伯特王子根本不敢问津国王职位。

在伊丽莎白的鼓励与支持之下,艾伯特王子强撑着完成了他的就职演说,整个过程奇迹般地没有口吃。

然后德国人的轰炸机就来了,开始向伦敦城区丢炸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发狠要拿下英国。

(06)

德机来势汹汹,炸得伦敦鸡飞狗跳。更可怕的是德国伞兵,对英国政要展开斩首行动。

国王和伊丽莎白王后,以及他们的两个孩子,被列为斩首的首要目标。于是丘吉尔勋爵来王宫拜访,对她说:尊贵的王后,我建议你带着孩子离开伦敦,至少也要送孩子离开。

为什么?她问道。

因为,丘吉尔解释说:伦敦已经不能保护您的安全。

她回答:孩子不会在没有母亲的情况下离开。

丘吉尔:哦。

她:王后不会在没有国王的情况下离开。

丘吉尔:唔。

她:而国王,不能在任何情况下离开。

这个……丘吉尔很为难:可是德国伞兵……王后,你应该知道,伦敦对您来说,现在比任何时候更危险。

不要紧,我有这个。她摊开手,亮出掌心中的一支左轮手枪。

丘吉尔:我——我——我——我是个热爱和平的暖男,我需要离开一会儿,抽一支雪茄。

丘吉尔走到室外抽雪茄,看着伊丽莎白王后带着她的孩子们,来到一块空地上练习射击。

她一边射击,一边鼓励孩子:孩子们,练好你们的枪法,任何时候也不要屈服于恐惧与压力,只要你们的心,充满自信,任何时候你们都是强大的,是不可战胜的。

丘吉尔摇头:唉,希特勒肯定不喜欢这事,肯定的。

(07)

希特勒渴望着英国臣服,为此,德机飞临伦敦上空,向白金汉宫丢下六颗炸弹。王后伊丽莎白,灰头土脸地从废墟里钻出来。

——史评,伊丽莎白王后,以她顽强的意志,成了英国抗战精神的象征。无论处境多么艰难,她总会谈笑风生,说出几句风趣的话语,驱散人们心中的阴霾。她的乐观鼓舞了英国抗击德国的士气,加强了英国公众与现代英国王室之间的精神纽带。

在伊丽莎白王后和蔼而迷人的魅力之后,是她坚毅的意志,她几乎能够承受任何压力,具有一种绝不抱怨、绝不推诿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赋予了她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了整个欧洲和英国。希特勒悲愤地说:伊丽莎白王后,是全欧洲最危险的娘们儿!

据说,伊丽莎白王后,平生只有一次失礼,而且很严重。

那次事件是发生在南非,一个崇拜者疯狂地冲上来,伊丽莎白见对方来势汹汹,以为是个攻击者,当即站稳抡起雨伞,“砰砰砰”一顿狠揍,打得崇拜者惨不忍睹。正是这次事件,让人们意识到她的意志不可战胜,她那强大的自信,无视任何困难与危险。

总之,这个女人不好惹。

直到她成为整个欧洲精神的象征,人们才能公正地评价她——是英国王室需要她,而不是她需要王室。她所具有的精神力量,赋予了王室以全新的活力,甚至构成了王室得以存续的全部理由。

正是这种精神力量,给予了她无可比拟的自信。这种自由精神与独立意志,贯之以平和的礼貌、优雅的风度,结合起来被称为“manner”。

这个词,译成汉语很费劲。通常人们称之为教养。

(08)

教养这个词,所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强大的自由精神,强烈的自尊意志与含而不露的表达,面对任何环境时不失其优雅风仪,时刻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内心对柔弱者真诚的关爱与怜悯,在任何形式的压力面前绝不屈服。

王室为了一个伊丽莎白,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成本,用长达两年的时间狂攻,就是为了获得这种稀缺的力量。而后一介女子竟成为整个欧洲的精神力量源泉,让希特勒徒唤奈何,正是印证了这种力量的伟大价值。

要如何做,才能够如伊丽莎白那样,所有的力量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这种力量之强大,使得她视王室繁华如粪土呢?

内在的精神力量,首先是源自内在自尊的强势。一个珍视自我尊严的人,不会在诱惑面前轻易低头,不会在困难面前轻言放弃。尊严赋予人一种强大的进取力量——重要的是,这种力量源自于饱满的人格,与热爱自由的精神,而非自命不凡的样子。

强大的精神力量,会让一个人享受到自处的愉悦。而精神虚弱的人,对外部环境的依赖过大,极易受环境所左右。心理学家会告诉我们,监狱里的犯罪人士,普遍性地具有心理脆弱的问题,他们不会与自我相处,被迫向外界寻找认同,一旦这种寻找落空,往往会失去控制走向极端。

强大的精神力量,会让人执着地向一个稳健的人生目标推进,会一步步走到人生的高处。而缺乏这种力量的人,永远处于情绪化的不稳定状态之中,他们会摇摆不定,轻言放弃。韧性与毅力,永远来自于内心的坚持。缺少了这个,人生就变得寡淡无味。

一个人,若是想获得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首先要放弃懒惰疲怠的心理,放弃肯定性资源的索取。要记住,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来自于内心,如果你不肯审视自我,强大自我,一味向外界索取肯定性资源,那么即使是把整个宇宙的所谓正能量,全给你咕嘟咕嘟灌下去,你仍然立不起来。过于虚弱的自我,犹如一只漏水的筛子,再给你鼓劲打气,也是枉然。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