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哲学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
第51章哲学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
第五十章哲学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纯粹理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所著三大批判之一,是其最重要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
的目标
在于把握理性的特质。全书着重考察和研究了人类理性的本质和能力,对理性能力的全部领
域和范围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同时,康德严格区分了理性和知性能力,明确了哲学与自然科
学、数学的各自独特的范畴和研究对象,指出了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前途和新的方向。著名的
两个“二律背反”命题就是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
理性批判至高无上
康德(1724~1804),生于德国,德古典唯心论的创始人,一生从事教育事业长达49年,
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式学者。康德开创了一个哲学的批判时代,他把理性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
位,一切事物都必须受到批判,即使是神圣的宗教、尊严的法律,也只有经过理性的判定,
才能得到真正的新生。他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就是著名的“三大批判”——系统阐述了哲学
基本观点,尤其是认识论的《纯粹理性批判》,阐述伦理学的《实践理性批判》,以及阐述
目的论和美学的《判断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初版于1781年,据康德自己说,这部著作是他用了差不多12年悠久岁月沉
思的产物。他自称写作此书的目的在于分析知识(数学的、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的)的可能
性问题。
阐述先验论轰动一时书
《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的主要内容是对先验原理论和先验方法论的讲述,分为两大部分,这
部分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同一个问题,即说明人的认识本质、能力和范围,阐述人的认识
能力只能适用于现象世界,本体只有依靠信仰才能把握,从而表明人的知识无法把握宇宙整
体,不足以建立新形而上学。
《纯粹理性批判》的导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知识是一种“先天综合判断”的理论,也即关于科
学知识的含义及其构成问题,其目的在于回答如何建立“科学的形而上学”。
第一,科学知识的构成及其先决条件。康德指出,科学知识是由经验材料和先天形式相结合
所构成的。前者是后天的,后者是先天的。他指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因为只
有对象刺激了我们的感觉,才会产生感性经验,才能有知识的内容和认识的对象。但是,康
德又指出,知识开始于经验并不等于它源于经验。因为来源是知识构成的先决条件问题。经
验材料还不是知识,要构成知识必须有知识的形式。没有先天的形式去改造、整理和综合经
验材料,那么知识是不可能产生的。因此,知识虽开始于经验,但却来源于先天的人的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