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形婚“同志” - 活着的一把蒲扇 - 蒲扇君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章形婚“同志”

讨论形婚,这一种人生选择的各种可能性和注意事项。

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人生选择会不一样,形婚不适合任何人,甚至应该说,形婚不适合大多数人。形婚、出柜、一直单身、是否要孩子,没有对错和高下之分,找到适合自己的才重要。

我是男生,喜欢男生。和我一个很好很好的拉拉朋友形婚的,我们从小学就是同学,还是邻居,非常非常熟也非常要好,这是我们当时说要形婚的前提。我们说要形婚的时候才二十四五岁,那时候我还没有和现在的男朋友在一起,所以当时很多事情考虑得也不是那么周全,但是这个约定就这么约了。

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爸爸妈妈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我们俩也这么熟,就组建一个家庭让爸妈高兴、放心。孩子以后再说,不过倾向于不要孩子,因为觉得小孩在无爱的家庭中长大对小孩的心智成熟方面不好。也考虑到以后各自都可能有男女朋友的关系,如果和形婚对象有了孩子,两个人肯定都是围着孩子转,成了一对真正的没有性生活的老夫老妻了,真正的男女朋友就成了生活之外的人了。基于这么几个原因,就不是很想要孩子。父母那边当时的打算就是婚结了之后孩子问题就死扛,实在不行就出柜,就跟父母说,结婚已经是我们退了一步了,孩子的事你们也要退一步。两个人反正关系很好,老了就相互照顾。

当时约定的全内容大概就是这样。

我们28岁领证,29岁办的婚礼。这时我和男友,已经在一起几年了,在这期间,我男朋友也在找形婚,因为没有熟人愿意形婚,我们就是在网上发帖找的,见了一些,也和一些拉拉变成了朋友,再通过自己的感受和各方了解,觉得陌生人找形婚真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当时的感受就是,没有感情基础,其他条件方面就更现实了,要么就是急着马上结婚房子车子什么的,都没了解不敢贸然进入婚姻,也听说了一些通过形婚骗钱财和讹诈之类的事情。觉得没有感情做不成朋友的形婚,后续简直可怕,慢慢的我男友也过了最着急结婚的年龄,加上他心态上的变化,再看到我生活里的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慢慢就放弃形婚的想法了。

至于我自己的形婚呢,形婚对象、我和我男友我们三个人,是住在一起的,一个两居室,女生住小间,我和男友住大间。如果我或者女生的家长来北京了,我男友就暂时出去几天,我就和女生住大间。其实我们三个人生活在一起感情都挺好的,也很融洽,也没有经济上的问题(经济上我们记账,基本是aa制的,没有过分歧),但是有一些问题还是慢慢出现了。

比如,我发现这个女生太宅了,快十年了都没有怎么找女朋友,越来越习惯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感觉很依赖我们,好像这种生活已经填补了她的许多感情空缺,她对于找女友没有行动了。另外,她的身体健康状况一直不太好,脊椎、膝盖、腰椎都不好,神经衰弱等等,但很少锻炼或注意体重,还是宅着打游戏什么的。我很担心她年纪还不大,身体先垮了。

而我和男友这边呢,随着时间的增长,我们的感情也比较好,想要计划一下以后的生活,比如可能随着我们某一方的工作地点变动,两个人可能就会去另外的城市生活,到时候可能就照顾不了她了。我们也在计划,在未来几年通过dy的方式,要下一代等等。可能到时候,会分不出精力来照顾她,我觉得这些后续变化的可能性都要跟这个女生谈一下,让她知道,我在担心的未来的问题,让她有一个对未来的风险做好准备的心理意识。

而在婚后这两年多里,我也感受到一点,我们以前想的有些东西太浅。以前把父母催要小孩的压力预想得不够,后来的感觉是,其实父母不是那么在意结婚的问题,但是他们更在意生小孩的问题。而且,不结婚还可以有一些没有男女朋友、找不到合适的等接口有一些时间缓冲,而结了婚之后,对于生孩子的拖延的借口都没有。我们结婚时跟父母说,我们刚结婚不要催着我们要孩子,两年后再说。当时双方父母都是答应得好好的,但是其实根本就没有到一年就开始各种催了。唉声叹气促膝谈心各种谈话催促。于是在去年中旬,我跟我妈出柜了。我妈在经过比较短暂的挣扎后,接受了。我也跟我妈妈谈了关于我和男友以后想要下一代的想法。

基于形婚过程中大家心态的改变还有我和妈妈出柜被接受这两个情况,我就在去年下旬和女生谈了一次。

即使是我和这个女生,这么好这么好的关系,我们谈得也非常不愉快。我的理由就是我刚才上面说的那些,我跟她说要注意身体,要去找女友,30都过了本来再找就很难,再不动就更没有希望了。该减肥该打扮都要动起来,不能老是拖延症,还有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界限了,要有自己的生活等等。在她听来,她却觉得我是在嫌弃她拖我的后腿,觉得她是个累赘了。我跟我家里也出柜了,再用不着她了,所以想把她一脚踢开。以前用得着她的时候说的那些相互照顾等等,现在用不着她了就不想管她了。大家有了几次很激烈的争吵和冷战。

长话短说,女生最后还是想通了,我们现在的友谊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换成别人,没有我们这种友谊基础的,肯定早成仇家了。

女生可能是觉得自己,不是很年轻了加上行动力不足,再找女朋友也有一定程度的现实问题,于是她决定回老家工作,陪伴父母。她准备自己回老家,先和父母说我后面也会调回去,然后再找机会跟父母铺垫好了就出柜。她已经和她的表妹出柜了,她的表妹本来就是腐女,所以很ok,表妹又和自己的妈妈也就是女生的小姨讲了,小姨也接受。小姨说以后也会劝着女生的父母接受。

我也准备在今年内跟我爸爸出柜完成。谈一下我们这么些年形婚的个人想法和建议:

有关四人家庭:

我们以前想过四人家庭。比如我和这个女生是一对,然后女生的女友和我的男友是一对。后来觉得其实这样的想法很不现实。

找到合适的形婚对象本来就几率很小,因为是各自的男女朋友就硬要凑成一对,更难合适了。如果这四个人中间有任何两人分手,都不容易往前走,假如牵涉到孩子的问题,就更麻烦。四个人即使关系交恶,也会因为其他千丝万缕的原因生活搅在一起。

所以我觉得要形婚的人还是最好开放的找,比四人家庭要靠谱。任何一对关系的破裂都不会影响到其他人之间的关系。

从我个人观察,想走四人家庭路线的人还是挺多的,想法总是很美好的,比如什么房子买在一个小区,甚至是门对门,父母来的时候就其中两人一互换就是“正常”的两家人,很方便,又比如说有了孩子也相当于是大家都生活在一起,孩子跟谁都亲,多好呀什么的。

上面这些听着是很美好,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把理想和现实混为一谈。现实生活中,四个人的经济情况参差不齐,买房子,买在好地段经济情况差的负担不起,按照四个人中的低标准去买,经济情况好的人又觉得住得不乐意,或者跟家人无法交代。再比四个人都出资买了门对门的两套房子,不论是两个男生,两个女生,还是其中一对男女分手了,他们都会面临着必须要继续生活在一起的问题。要卖房子分钱,其中一方可能不愿意,而且两人各分一半,也不够出去再买房子。不卖房,继续拥有房子的一方给离开的一方现金补偿,一下子一大笔钱,另外一方可能也很难拿出来。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所以要形婚,切记不可将美好愿望和实际问题混为一谈。多结合自身情况,想想“概率”、“风险”、“承受能力”才是明智之举。

有关财产:结婚会涉及到很多钱的问题,比如父母不知道,那么就要涉及到聘礼、婚礼费用、红包归谁的问题。当然这些东西都是因人而异的,主要还是要准备形婚的两个年轻人相互,以及和各自家庭商量着办。我觉得比较妥当的办法就是:(以男女两人家庭及各自经济情况基本相当为例),关于聘礼:女方先把钱给男方,男方再把钱给男方的父母,说是自己的钱,男方的父母把聘礼给女方的父母。这样两家就都没吃亏。婚礼的各项费用:婚纱、戒指、婚宴、各种流程,其实要花挺多钱的,这个两家最好商量着来办。红包归谁:男方家的亲朋送的红包归男方,女方家的红包归女方。或者所有红包归婚宴的付款方。房子:可能会有一方要求加名字。这件事情要慎重。因为形婚的后续走向其实很难说的。

至于婚前的各项房产和财产,我其实强烈建议两人详细协商好,做婚前财产公证。再结婚,避免之后的纠纷。年轻人在形婚前,要么就是想得太简单,要么就是觉得是个喜事,还么结婚就谈以后分家的事、很伤和气,不好意思详细的讨论各种情况。就很多问题不说清楚就结婚。最后演变成两个家庭的战争,更难看。

另外,形婚其实和普通婚姻一样,相对门当户对一些比较好。这里要说一下“门当户对”的定义。并不是单指经济情况。当然经济情况很重要,但是我这里说的门当户对主要是指的“获取社会资源、信息的水平相当”以及“受教育程度相当”。

对了,形婚前,相互要提交完备的体检报告,婚检也要做。

除了财产,还有很多东西都要说清楚。特别是:形婚在何种情况下应当终止。其实我觉得形婚这个东西,应当是一方想要终止的时候,另一方就应该配合,本来就是相互解决困难的一个决定,不能因为一个人的需求而导致另外一个人的利益受损。双方婚后各在哪些层面上做到何种程度的相互扶持,特别体现在,特殊情况下的经济援助:比如一方生病,另外一方是否应当支援。两家人的养老问题等。

这些问题的关键不是说一定要协商成某种标准答案,而是一定要两个人协商达成一致。

关于要小孩:

再说回到小孩的问题,我以前说过,绝对不考虑在有男友的情况下在形婚内要孩子。原因基本上面也说了。即使没要孩子呢,我男友以前都有一种他和这个女生在分享我的感觉。如果有了小孩,肯定我的99%精力都放到小孩身上去了,我和女方就变成了,人到中年没有性生活的,围着孩子转的一对普通夫妻(很多普通夫妻就是如此),男友在我生活中完全没有存在的余地了。

当然,如果是两个单身的人形婚,而且都愿意要小孩(大多数拉拉并不愿意生小孩),可以考虑要。但是也要做好心理建设。因为有小孩的形婚生活很难和个人的感情生活共存。要做好,一辈子就是这个“老公/老婆”和孩子,再也谈不了男/女朋友的准备。

当然,我遇到过已经放弃寻找男朋友或者不相信同性感情的人,他们本来就没打算再找男友,只想生个孩子以孩子为中心,考虑养老的问题,婚后偶尔出来一夜情,不涉及感情,这个我觉得倒是可行的。怕就怕想得太美好,以为感情和家庭两头能兼顾,最后可能都顾不好,生活搞得一团糟。

总之,形婚是个需要慎之又慎的问题,要多想、多取经、多和别人讨论、最重要的是要和形婚对象把一切可能性和顾虑全部摊开来在桌面上一一过清楚,不要过于自信认为自己已经把什么都想全了,最后哭就来不及了。

另外,任何一男一女的婚姻中,生小孩这件事都是女生的贡献和牺牲更大,形婚和普通婚姻比起来,女性承担的风险会更大一些。希望形婚的男方能正确意识到这一点,从经济上,生活上,思想上多照顾女生,这是很应该的。适当的经济补偿是一种方式,这不表示生孩子这件事就变成了交易,因为不可否认的,经济支援是表现关心和给予安全感的一种很重要的形式。经济支援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结合在结婚费用、聘礼、房子是否增加名字等方面一并考虑。

真实的案例:

案例1:其中一方一直单身,身体不好,人到中年常年卧病在床了,另外一方有伴侣和代孕的小孩,因为事业发展和小孩教育的问题,要去国外,无法再继续照顾形婚的这一方。卧病的这一方因为生活无所依,抓住救命稻草的心态,不承认自己是形婚了,说自己是同妻,告对方婚内出轨,且有私生子。

案例2:形婚中女方是处女,由于婚后体检要查妇科,会被看出来仍然是处女,因此形婚的两方商量后,决定女生用手自己弄破处女膜。后来种种原因女方向家人出柜,女方家人不接受自己女儿是同志的事实,要求两人离婚,强行要给女儿再找丈夫,要求男方赔偿女方损失(破处)。男方认为责任不在自己,两家发生纠纷,导致男方被迫向家人出柜。

这两个例子写在这里不是要吓唬大家,目的只有一个,大家要认清,形婚后的人生发展常常是不好预料的,因此在形婚前打破美好愿景,多想想困难,是很有必要的。未必想得完全,但是起码有一个比较正确的心理预期和风险承受准备。

形婚内养育小孩,对小孩的成长是不是不好?我以前是比较倾向于认为“在无爱的环境中成长对小孩不好”。其实我慢慢是在修正这一点的。比如形婚的两个人有了一个小孩,假如他们之间能过做到相敬如宾,我觉得这对这个小孩也比那种在最初因为相爱而结合之后又成天吵架的家庭里的小孩要好得多。其实再反观婚姻,大多数的中国普通家庭的夫妻关系也都是不咸不淡,不一定小孩感受到的爱就比形婚家庭的多多少。再说了,代孕生的小孩,长在两个父亲的环境中,即使这件事亲本身对小孩的心智发育没有影响,但是中国现在的现实环境,小孩入学后接触到的舆论也会给他带来压力。“那个小孩怎么没有妈妈呀”之类的,小孩说不定也会因此产生自卑情绪什么的。对成长也不好不是吗?

怎样的环境对小孩才是更好,目前学术界都还没有定论,我觉得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我们要考虑的同样是,自己想好了没有,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是不是真的准备好了,自问自己能不能做一个负责任的父母。这是一个比是否要形婚更难的问题。

等于说形婚后还是需要解决面临的问题,说起来形婚也只是给了一个缓冲的时间而已。中原的家长非常奇怪的一点就是,如果没有结婚,就算你是同志也要逼你结婚,如果你结婚后又离婚了,就算跟家人出柜,好像也没有人太在意这件事情了。

我觉得中原的同志们不管选择哪条路都是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看到很多人正是因为发现每条路都有不同的困难,于是畏首畏尾,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事实上,在现阶段,对中原的青年同志来说,任何一种选择,在婚恋生育上都仍然要比异性恋青年来得困难得多。这是我们首先要接受的事实。在接受这个事实的前提下,我们要考虑的,是哪条路是适合自己的,仔细思考,大胆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者,做选择题,而不是不断的企图寻找“万全之策”。

至于你说的觉得奇怪的这件事,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关系,我们父辈这一代觉得“帮子女完婚”是自己的责任,如果子女这件事情没办,他们会觉得自己的义务没有尽到,周围人会说他们的闲话,他们无法自处。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讲,如果不结婚就出柜,类似于把父母拉到柜子里。而结婚离婚后再出柜,父母就在柜外了,因为他们找到应对外界的说法了。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人对于出柜的一种理解而已,并不是说一定要怎样做才对。不同人有适合不同人的方法。

所以这样说来的话,对于中原同志的最好出路就是结婚-离婚-出柜,好一点的或许可以保持两方面的颜面和生活,糟糕的就是伤筋动骨乃至玉石俱焚了?最好的出路,看你的价值取向是什么了,是保护父母的感受,还是活出自我,考不考虑养老。不好一概而论的。比如从养老的角度出发,结婚、离婚、出柜就不是什么好办法了。

现在养老反正是不能靠孩子,靠另外一个人?那得活得比另外一个人短命才行,况且形婚中的双方其实并没有多少爱情作为基础,事到临头还不知道是怎么样的。最后还是只能靠自己多赚点钱,给自己安排一个更舒服的老年,也许寂寞,但至少物质条件是好的。

另外对我们来说,很难不考虑父母的感受活出自我,因为我们的自我里就是有父母这个维度,伤害他们来活出自我,这种自我也是带着强烈的道德愧疚感的。

话是这样说没错,孩子要是走了歪路,自己老了还得操心他,还不如没孩子的省事,更谈不上让他养老了。靠自己做好养老准备也没错,不管有没有孩子,凡事尽量要靠自己。不过就现实状况来谈,即使是中原很好的养老院,或者参考西方国家的养老水平。从生活质量上来看,我们这一代人到了老的时候,从普遍概率上来看还是有晚辈的幸福指数要高一些。当然拿特别有钱的孤独老人和特穷困的家里一团乱糟糟的有晚辈的老人来比较,或者类似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还有人生了小孩结果小孩死了的,少数特例拿来做自我安慰我觉得是不好的。不利于看清客观情况。乐观是要没错,但是不能盲目乐观。认清形势对于做好准备有利无害。

关于自责这个事情,我觉得“伤害他们活出自我”这个话其实还是看理解的角度。如果“不伤害”他们,你的人生势必无法挽回的要受到真正的伤害,而是否“不伤害”他们的唯一途径就是伤害自己呢?我不这么认为。其实只要他们能转变观念,这件事情就可以不复为一种伤害。当然,挂念扭转的难度可能很大,程度可能不够,但是“去扭转”是个解决根本问题的方向性问题,不能本末倒置。

另外,如果你对小孩尽了抚养义务,小孩就对你有赡养的义务。这个是法律角度。

抛开法律角度不谈,我同意你的说法,我觉得小孩养老应当是个自愿自发的事,而不是长辈的要求。而这个自愿自发,其实我觉得通常也是一种自然而然。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