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死了骨灰抹墙都行
刘辩目光停留在跪地的刘关张三人身上,语气不疾不徐道:“说出一个让朕宽恕你们的理由。”
这一句话,如同寒风般扑在三人身上,刘备、关羽和张飞心头皆是一凉。
他们原本是抱着建功立业的梦想而来,没想到还未曾立功,反倒因一时冒犯陷入如此困境。
刘备闭上眼睛,心中暗道:“看来此时只能放手一搏了。”
他飞快地思索片刻,深吸一口气,镇定了些许,随即跪直身体,神情恭敬且谦卑地开口:
“陛下,我等实乃不知者无罪,草民刘备,字玄德,本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的第十八代玄孙,祖刘雄,父刘宏,备虽出身微寒,但血脉忠良,不敢不忠陛下,不忠朝廷,绝无冒犯之意,望陛下明察。”
刘辩闻言,微微眯起眼,靠在龙椅上,声音懒散中透着一丝玩味:
“哦?原来还是汉室宗亲?不过按这辈分说起来,你该叫朕一声皇爷才是啊,不过皇爷似乎把朕显老了,叫皇叔似乎更好一些!”
刘备心头一跳,连忙道:“小人出身寒微,不敢与陛下攀扯关系。”
刘辩却轻笑一声:“有何不敢?既然你是汉室之后,朕准许你如此称呼。”
刘备这才硬着头皮,低声唤了一句:“皇叔……”
这声音刚落,大殿内的文武百官顿时愣住,许多人甚至露出一抹难以置信的表情,彼此低声议论。
这突然冒出来的“大皇侄”,着实让人始料未及。
现代的刘辩是读过一些正史的,史上刘备自称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但却没有家谱证明其身份。
至于在演义中,非常详细的罗列出的一长串世系传承,乃是杜撰出来的。
而且这么按照辈分算起来,刘备的辈分也是比少帝和献帝小很多的,叫他刘皇叔纯属是被占便宜了,刘皇孙还说的过去。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能为我所用就行,刘辩心里想着。
他目光淡然:“既是汉室宗亲,那朕倒也不便对你太过苛责。”
刘备感激道:“谢陛下!”,不过主要是张飞惹的祸,他自己捞出来了,还得捞兄弟。
刘备接着恳切道:“草民曾拜大儒卢子干先生为师,受其教诲良多,知忠君爱国,黄巾军作乱之时,我兄弟三人曾辗转各地参与平叛,虽无惊天伟业,但亦以性命拼杀,望陛下宽恕我兄弟三人的冒犯之罪。”
他一席话既有自陈身世的不凡,又低调诉说了自己的功劳,甚至还巧妙地将卢植搬了出来,算是替自己博得些许体面。
“如此说来,倒显得朕有些不近人情了,都起来吧!”,刘辩抬抬手。
“卢子干的弟子?”朝中众人议论起来,目光目光纷纷投向百官中的卢植。
卢植心头一震,出列拜道:“回陛下,此人确实曾拜臣为师。臣记得此子颇有韧性,为人宽厚,待人真诚,也是个重义之人。”
刘辩闻言,嘴角带笑,缓缓说道:“竟然还是卢公的弟子?那看来,也是多才多学之人了。居然在方士之道上也有涉猎,倒是让朕十分好奇。这样吧,下朝后,三位便留下,朕另有话问。”
这一句话,宛如一块巨石,又将刘关张三人刚刚放下的心提了起来。
他们彼此对视一眼,额头不自觉地冒出了冷汗。
“下朝后留下”,这简短的几个字在三人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刘备隐约感觉到,这位天子恐怕已经看出了些什么,只是不知下一步到底会如何。
而另一边,卢植也面露几分复杂之色。
他自然清楚,陛下找方士前来是为了那什么天雷。
可问题在于,刘备是什么路数,他根本不清楚,看来下朝后得找机会问问。
朝中众人对于天子的这个大侄子,卢子干的弟子,也不好再说什么。
只是不知道陛下找这些人到底是干什么,有什么是不能朝议上说的,还要私底下谈,众人心底都在想,后面多打听一下。
刘备三人没有官职在身,自然只能在殿外等候下朝后陛下的召见。
三人站在殿门口,心情忐忑不安,尤其是刘备,脑中飞快地思索着待会儿如何应对。
而在殿内,刘辩端坐于龙椅上,见过刘关张三人后,心中却不禁想起了那日洛阳城外泥泞的道路,以及自己当时摔得狼狈的情景。
他手指不自觉的敲了敲龙椅,缓缓说道:
“洛阳城外的道路,朕亲自见过了,泥泞难行,车马经过都异常艰难,朕决定,修路!”
此话一出,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司空刘弘脸色一变,立刻出列拱手道:“陛下,修路一事,牵涉甚大。道路工程浩繁,不仅需大量人力,更需耗费无数资财。”
“如今虽说通过天恩会募集到一些钱财,但那些资金还需赈灾使用,国库本就空虚,哪还有余力修路?”
“再者,民力也已告竭,先前为修皇陵和宫殿已征发过大量徭役,现在正值洪灾之际,恐怕难以再度征召。”
刘辩听到这里,眉头微皱:“修什么皇陵建筑?朕几时下过这样的旨意?”
刘弘小心翼翼地解释道:“陛下,历代帝王登基后,都会征召徭役修建皇陵。”
刘辩闻言,脸色陡然一沉,冷声道:“朕还没死呢,修什么皇陵!”
他接着说道:“既然这些徭役是修皇陵用的,那就立即将这些人调来修驰道!修陵耗民力,修路利民生,孰轻孰重,朕还分得清楚!”
“陛下,不可啊!皇陵也不可不修啊!”,百官齐声道。
刘辩听着百官齐声劝谏,朗声说道:
“朕身为一国之君,理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今民生疾苦尚未缓解。修建皇陵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事,都该先往后放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