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廷尉之职 - 三国:穿成刘辩,诸君不造反了? - 子颜归了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8章廷尉之职

朝堂上,整齐划一的桌椅令人耳目一新,百官心潮起伏,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而当刘辩带着冷峻的神色步入朝堂时,整个大殿瞬间肃穆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了天子身上。

百官心中明白,天子冷着个脸,多半与廷尉地牢之事有关。

这时,一个内侍高声宣读诏令:

“廷尉宣璠,尸位素餐,不尽其职,致使朝纲蒙尘,百姓受辱,朕痛心疾首!即日起,宣璠罢黜官职,贬为庶人,以儆效尤!”

百官纷纷侧目,望向廷尉所在的席位,那里果然是空置的。

廷尉,九卿之一,如今这个重要职位空悬,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这时,刘辩缓缓开口,“想必诸位已经听说了廷尉地牢的事情······”

刘辩的话还未说完,便见前排的董卓猛地起身,身体如一座小山一样站在前面,语气激昂,声如洪钟:

“陛下,这件事交给臣去彻查!臣必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揪出那狂妄贼人!若是不成,请陛下砍我头!”

董卓情绪激动,语气中带着几分铿锵之意,整个朝堂顿时陷入一片寂静。

百官纷纷愤愤地看向董卓,心中暗自骂道:

这厮好生无礼,陛下的话还未说完,他竟敢贸然抢答,还抢了他们心中早已酝酿好的台词!

刘辩则莫名地看了董卓一眼,心中暗自纳闷:

今日这人怎么如此激动?不仅如此,居然说出“办事不成砍头”这样的话,颇有些反常。

他抬手示意董卓先坐下,开口道:

“太尉稍安勿躁,朕明白董太尉忠心为国,心系朝廷。但太尉之职已是事务繁重,若让太尉分心廷尉之事,恐怕也不妥。”

董卓闻言,立刻再度抱拳,语气更加诚恳:

“陛下,臣并非贪图官职,也无意分心他务。臣实在痛恨那狂徒胆大妄为,竟敢肆意挑战朝廷律法。”

“臣不过是一介武夫,只知为陛下分忧,忠诚报国!陛下如此心系臣下,臣等更应尽力为陛下排忧解难!”

一番话掷地有声,气势凛然,引得朝堂众人纷纷侧目,董仲颖何时这么会说话了?

董卓能说出这番话,着实也让刘辩有些意想不到。

这番改换朝堂风貌的小改革,似乎真的起了些作用,至少,这个董卓如今表现出的“热情”,还真有些出乎意料。

刘辩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爱卿能有此心,朕甚是欣慰,不过,修建驰道乃是国之重事,仍需太尉多费心力。至于廷尉的事务,就不必再劳烦爱卿了。”

听到天子如此说,董卓这才有些郁郁寡欢的坐了回去。

刘辩目光扫过朝堂,环顾百官。

他轻轻敲了敲扶手,心中思索:廷尉一职,需年轻有干劲且有手段之人担任,而且他也需要培养一批自己的心腹大臣。

若是没有记错,此时韩馥、刘岱、荀攸这些人尚在朝堂中为官。

其中荀攸倒是个不错的人选。

想到此处,他目光微转,忽然开口:“荀攸,荀公达何在?”

此话一出,朝堂上一阵窃窃私语。

一些官员面面相觑,神情茫然:荀公达?何人?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大殿一角,一个身着低品级官服的小官员猛地愣住了。

他抬起头,一脸不可思议:陛下竟然能叫出我的名字?!

此人正是荀攸。

虽然惊讶,荀攸还是很快收敛了神色,深吸一口气,快步走出人群。

他小心翼翼地行至殿中央,俯身一拜,声音清朗而坚定:“臣在!”

不远处的荀彧,听到陛下叫出自家那侄儿的名字时,脸上已露出喜色。

能让陛下亲自点名,看来,陛下是要重用他了!

刘辩的目光落在荀攸身上,目中隐隐带着几分探究。

眼前之人眉目刚毅,三十来岁出头,即使身着普通官服,也难掩一身正气。

刘辩心中暗自点头:不愧是仅次于荀彧的能臣。

刘辩开口道:“廷尉之事,你有何看法?”

这句话让朝堂上下的目光都集中在荀攸身上,此人有什么过人之处不成?

看其身上的官服,也是个不起眼的小官,如何就入了陛下的法眼?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荀攸也是一愣,显然没想到陛下会拿这事来问自己。

但片刻之后,他恢复了冷静,沉吟了一下,双手拱起,缓缓道:

“陛下,微臣愚见,此案非是寻常杀人之事。那剑客的一举一动,似乎并非单纯为杀人而来,而是怀有某种目的。”

刘辩微微挑眉:“哦?何以见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