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制衡之术 - 三国:穿成刘辩,诸君不造反了? - 子颜归了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4章制衡之术

刘辩余光注意到唐瑛的神色,将笔搁下,抬头笑道:“什么话竟如此难以启齿?”

唐瑛脸色一红,似有些不好意思,犹豫了一下才道:“陛下,这次打算带哪些人一起走?”

刘辩眯着眼,似笑非笑地看着她:“哦?你打听这些做什么?”

唐瑛张了张嘴,一时语塞:“臣女,臣女只是……只是……”

她绞尽脑汁却说不出个理由来,脸色越发红了起来。

刘辩见状,心中好笑,不再逗她,道:“放心吧,朕肯定带你。你武功高强,朕还要你保护朕呢。”

唐瑛闻言,听到自己想要的回答,随即心头一松,暗暗舒了一口气。

可还没等她彻底放松,便听刘辩又道:“另外,朕也想学些剑术防身,不知唐姑娘肯否不吝赐教?”

这话让唐瑛心跳漏了一拍。

她连忙低头拱手,脸颊绯红:“臣女,臣女自然愿意。”

唐瑛担心自己的小心思再被陛下看透,赶紧转身道:“陛下若无其他吩咐,臣女便先告退。”

不等刘辩回答,她急匆匆地往殿外走去。

刘辩看着唐瑛几乎逃也似的背影,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也不再多想,唤来李巡吩咐道:“传旨召卢植入宫。”

李巡领命而去,不多时,卢植便快步走入殿中,朝刘辩拱手行礼,神色颇为沉重。

“陛下,臣刚刚收到急报,吴匡勾结黄巾余党反贼,聚众十万有余,已攻陷汝南,杀害汝南太守,现正盘踞城中。此贼部下四处烧杀抢掠,扰乱一方,已非地方郡兵所能抵挡。”

刘辩闻言,目光一沉:“十万有余?这么多人,看来北军出动势在必行了啊!”

卢植点头,深以为然,随即道:“陛下此次召臣前来,可是与臣共商清剿反贼之事?”

刘辩微微一怔,旋即回过神来,淡然一笑:“非也,朕此次找卢公,另有要事相托。”

卢植见状,有些疑惑,拱手问道:“陛下欲托何事?”

刘辩看了看眼前这位面容越发苍老的老臣,目光中带着一丝复杂,他缓缓道:

“朕欲请卢公留守洛阳,在朕不在的这段时间内,为朕镇守朝纲,安定京城。”

“什么?”卢植闻言大惊,“陛下何故有此决定?莫非是臣有何不足之处,未能让陛下满意?”

刘辩连忙摇头,语气郑重且带着些无奈:

“卢公,朕对你一向敬重,视你为亦师亦友,怎会有半分不满之意?只是,发生叛乱这种事,朕也痛心疾首,朕若贸然离开洛阳,最担心的不是军中,而是朝中的安稳,尤其是董卓,还有南军···”

听到董卓、南军,卢植眉头紧锁。

刘辩继续道:“董卓此人,性情跋扈,觊觎权柄,心怀异志也不是一日两日了,还有南军这支军队,朕不在洛阳,也很担心啊······”

他叹了口气,直视卢植:“卢公,朝中众臣之中,唯卢公是朕的心腹大臣,朕走之后,洛阳之事,便只能托付给卢公了!”

听到天子如此恳切的话语,卢植心中大震。

他很快意识到,陛下不仅打算让自己留守洛阳,也没打算让董卓、张温随军出征。

卢植低头沉思,片刻后抬起头问道:“陛下此行选何人领军出征?臣需为陛下安危多做考虑。”

刘辩答道:“朕已决定,由曹操随朕出征,带走八万北军将士,留下两万镇守京师。”

“曹操?”,沉吟片刻,卢植点了点头:“此人虽年轻,却有勇有谋,善于应变,可为良辅。陛下身边有他相助,臣稍感安心。”

卢植再度拱手,语气郑重:“既如此,臣谨遵陛下旨意,定当不负所托,守好洛阳,震慑朝中异动之人!”

卢植这边交代好后,过了片刻,同样的地方,张温来了。

张温站在殿中,目光中带着几分错愕:“陛下何故有此决定?莫非是臣有何不足之处,未能让陛下满意?”

刘辩语气坚定且诚恳:“不,相反,张公乃朝廷卫尉,执掌两万南军,守卫皇宫安全,是朕在朝中最信任之人。”

他说着,脸上却流露出一丝无奈之色:“只是,朕此次贸然出征,打算带走八万北军士卒,剩下的两万北军士卒将留守京师。”

“然朕若离开朝堂,离开洛阳,对留下的那部分北军能否严守军纪,听从指挥,朕实在心中不安。”

刘辩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张温闻言,心中一震,连忙上前一步,俯身道:“陛下若有吩咐,尽管示下!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刘辩闻言点头,面色缓和几分:“朕此次远行,南军便成了京师最重要的一道屏障,皇宫安危之事,便只能交到张公手上了啊!”

张温霎时感觉肩头一沉,深深地明白这是何等重任。

他郑重地向刘辩一揖到底:“陛下放心,臣必将竭尽全力,守护皇宫,保卫太后与皇宫安危!”

刘辩见状,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如此,朕便安心了。朝中就需要如张公这般忠心耿耿之人守住后方,朕出征之事,才无后顾之忧啊。”

······

“陛下为何不让臣去削了那贼子的脑袋?那吴匡和黄巾余党,实在是该除之而后快!”

刘辩看着董卓,语气沉稳且带有几分恳切:

“董公啊,朝廷上下,唯有你是朕最信任的心腹大臣。若是你走了,这朝中的事务,朕还能托付给谁呢?”

他顿了顿,语气愈加真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