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三十四节又一张字条 - 大明之末日守护 - 细柳营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53章三十四节又一张字条

从紫禁城出来,王俭明心情极佳,年轻的皇帝是一个聪明、宽和、甚至有些腼腆害羞年轻人。

这和傅先生的描述差异很大,他可以成为一个好皇帝。能够为这样的皇帝赴汤蹈火,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目送王俭离开,魏进忠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这个人不会是一个妄臣,也不会是一个幸臣,你我大可不必担心。”

听了魏厂公的话,王体乾的眉头还是紧紧的皱着。

“厂公,我总感觉哪里有点问题啊!”

魏进忠眯了眯眼睛,说道:“是啊,这个娃娃身上似乎有些霸气,王八之气。”

“对,是王八之气,藏的很深的王八之气。”

对于出兵盖州的事情,王体乾仍然有些放心不下。如果兵部不配合,仅靠司礼监的力量,恐怕难以实现。现在孙承宗很快就要以大学士的身份督师辽东,那么空出来的兵部尚书一职,兵部和吏部推出董汉儒和高第。如果能选中一个配合的人来,那么事情就好办许多了。

“我看还是选高第吧,董汉儒过于偏激,兵凶战危,过于偏激之人,难免运气不好。”

还是魏进忠拿了主意,王体乾点头称善。

“那就让万岁爷和叶阁老聊聊,让高第执掌兵部吧。”

王体乾说完,还是有些担心,望着那巍峨的宫门说道:“厂公,你说这个娃娃能拿下盖州吗?别闹出一场笑话来。”

魏进忠苦笑,回应道:“咱家也不知道啊,咱们的手不要伸得太长,别被那帮人给咬到了。”

说着话,他指了指内阁的方向。

“不过,”魏进忠话锋一转,“如果手里真的是一把好牌,不妨赌上一把。”

天启皇帝此次召见王俭对于外廷来说十分的低调,赏赐也只是盔甲和宝刀。

此次边将入京,即没有引起朝廷文官们的不满,也没有触动内廷宦官们的猜忌。就像一颗小小的石子丢入一片湖水里,泛起几许涟漪,便迅速的恢复了平静。

而就在这片涟漪之后,历史悄悄发生了转向,高第提前数年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大明兵部尚书高第将迎来他人生中崭新的一页。

外廷的文官们对高第的安排也很满意,这个老好人几乎没有政敌,一个面团总比一块硬骨头容易拿捏。

只有一个人在此间嗅出了异常的味道。

坐在内阁一间不起眼的值房里,汪文言将王俭进京和高第的任命联系在了一起。

王俭不会成为下一个江彬,这一点从内廷里流出的传闻可以证实。武英殿召见,紧接着赐宴,这种殊荣的后面竟然是只给了一副盔甲和一把腰刀,而且不是当时赐予。

这说明这个王俭并没有得到天启皇帝的喜爱。

但是,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细节。

只有汪文言觉察到这个细节,并且将这个在别人看来,无足轻重的事情与王俭进京联系在了一起。

他的手中有一张纸条。

一张从宫里来的纸条,上面写了一行字。

“阳和郡主进宫,与皇后相谈甚欢。”

就是这张纸条,引起了汪文言的注意。算起来已经半个多月了,阳和郡主还没有离开,这当然是皇帝或者皇后的意思。

这是一件异乎寻常的事情,代王府与紫禁城关系没有什么渊源,更谈不上融洽。

怎么王俭前脚走,这个阳和郡主后脚就进宫了,而且呆了这么久,这个阳和郡主在宫里面在做些什么呢?

没有得到确切消息之前,汪文言不打算和叶阁老聊这种事情。

等一等,看一看吧。这个王俭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跟随王俭返回大同的还有一位太监,新任大同镇守太监孙进。

孙进有些后悔自己对厂公的话太多。

“这个王将军练的一营的好兵,那真是威武之极。”

帮助王俭练兵并且时刻汇报发生的事情。这是孙进接受的任务。

对于军务,孙进一点也不熟悉,一路之上,他始终缠着王俭。

“王将军再给咱家讲讲辽东的事情。”

当得知他的生死之交的张进贤就在忠烈祠时,孙进认为自己到大同就是命运的安排。

“咱家谢谢王将军了。”

孙进眼含热泪双手拉着王俭,久久不愿放手。

天启二年九月,五屯堡,召开了一次核心会议。

“明年春夏之交,我们将进攻盖州。期间会得到朝廷给予的粮食和饷银。”

按照王俭的计划,右卫营将出动至少三千五百战兵。

自从增加了右卫营士兵担保即可具备考核资格的规定之后,右卫营募兵的速度加快了。

目前已经达到了四千人的规模,这与计划还有差距。目前右卫营需要防守的区域有所增加。

杀虎堡、威宁海、五屯堡,这几个地方至少需要一千五百人,才能具备一定的震慑力。

防御的假想敌是北面的蒙古人,威宁海的板甲和铁锅已经开始量产,巨大的财富很快就会吸引那群贫穷的牧民。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