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三十三节武英殿对答
第二日清晨,孙进和司礼监的太监又到了住所。
引领穿戴整齐的王俭进入紫禁城。召见的地点不在平台,也不在文华殿,而是安排在武英殿。
“茶水还是少喝一些。”
值房里的桌上摆着茶水和点心,孙进小心翼翼的提醒。这个孙进看起来还是蛮讨喜的,不仅没有什么架子,似乎对人也比较贴心。
终于有小太监跑来,带着王俭进入武英殿。殿内有淡淡的檀香味道,令人肃穆,转而又感觉心情舒缓。
在小太监的引导之下,行过礼。
“起来吧,王将军不必局促。”
一个温和而略带稚嫩的声音从殿中响起。身上的甲胄叮当作响,起身的时候,禁不住好奇,王俭偷偷的望了一眼。
那是一张年轻、白皙或者说有些苍白的面孔。
小太监有过交代,万岁爷不问,就不要说话。于是乎站立好以后就默默的等待。
“王将军就给朕讲讲辽东的故事吧。”
辽东的故事,那应该是辽东的战斗经历吧。这样想着,王俭开始讲述起他在辽东的战记。
从跟随熊廷弼入关开始,张进贤给了一百副铁甲,黑云鹤罗一贯血战西平堡,刘征摆出三才阵击退镶红旗。
讲到此处,年轻的天子大叫了一声好。
这声好字让王俭精神倍增,有声有色的接着讲了下去。
当讲到刘渠率领三万明军与建州军队展开决战的时候,天启皇帝站了起来,走到王俭的身边。
“给王将军赐座,上茶。”交代完之后,天启皇帝继续说道:“王将军不要紧张,讲的很好,慢慢讲给朕听。”
喝了口茶水,王俭继续讲述,讲到与孙有光联合腹背夹击镶红旗的时候,天启皇帝又叫了一声好。
当讲到刘渠兵败的时候,王俭小心翼翼的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讲述起宁远卫与正蓝旗交战,天启皇帝低声说了一遍张进贤的名字。
这时,听到了傍边一声轻咳,王俭抬头,见是魏公公矗立在一边,面色有些微紧。
很快王俭讲完了宁远卫阻击战,也就结束了整个辽东的战记。
天启皇帝若有所思的问道:“王将军,你说奴酋到底有多少兵?”
王俭沉思一下,回答道:“算上辅兵和助战的蒙古,大约有十几万。”
这个数字还是比较中肯,既没有夸大,也没有轻视。
“那为何我军多于奴酋,却失地丧师呢?”
这是一个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王化贞是认为中了奸计,熊廷弼是认为操之过急,那么孙承宗,王在晋,这些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心中的答案。
王俭低着头,想了一会,这个问题不能回答,说深了不是,说浅了也不是。怎么说都会得罪人。
而且一个年轻的军户出身的将领,即便说出一语惊人的话来,也看不出有任何的好处。
年轻的皇帝没有难为王俭,他淡淡的说道:“看起来辽事还需要一些时间来平定吧。”
这句话算是给王俭解了围。
此时,大殿里静的掉下一根针都可以听到。
终于等到这句话了。
这个时候是到了说话的时候。
“微臣现在有三千子弟兵,如果有了粮草和渡船,明年三月开了春,微臣可收复盖州。”
武英殿里的人都睁大了眼睛。天启皇帝也吃了一惊。
“你说什么?收复盖州?”
“是的,盖州,在奴酋的肚子上插上一把钢刀。”
看起来天启皇帝对于辽东的地形还是熟悉的,唤人取来辽东的地图。
天启皇帝手指着地图,那神态像是一个军队的将领。
“叶先生在山海关,前出到宁远、锦州,毛文龙在金州,在宽甸,插汗在黄泥洼,喀尔喀蒙古在北面。而王将军准备直插盖州,是这样的吗?”
王体乾和魏进忠凑近了一些,垫着脚望着地图。
“是的,我将取下盖州,这样四面的各方军队将不再观望,如果奴酋不夺回盖州,那么就不敢放肆地向其他方向进攻。”
王俭的话语很坚定。
“可是王将军只有三千兵马啊!”
天启皇帝似乎有些不敢相信,他摇了摇头。
“如果微臣以三千兵马收复盖州,而且牢牢守住的话,那就请圣上调兵选帅,或从盖州,或从广宁,收复辽东。”
天启皇帝再次摇了摇头,不过这次与刚才不同,他呵呵笑了起来。一边的魏进忠和王体乾仍旧是一副沉思的模样。
天启皇帝手背在身后,踱了几步,转过身来,说道:“王将军是担心朕不相信王将军所言吗?”
王俭躬身说道:“圣上乃尧舜禹汤再世,微臣所为必被兵部各位大人所怀疑,那么臣只率本部兵马,若是败了,仅是微臣之罪,与他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