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请旨
在京兆府府衙,那两人害怕杀威棍与这庄严肃穆的环境,不停地求饶。
结果包大人审讯也没能得出个有用的讯息,只好将两人各打了十大板子,用作惩戒之意。
沈淮安与沈春迟两人出了京兆府。
沈淮安便板着脸训道:“春迟,你方才在包大人面前的确莽撞了些,怎能当着人面,打人呢?”
沈春迟不以为然,嘴巴一撅,“大哥哥,他们欠揍啊,我也没做什么过分的事情。”
沈淮安道:“你到底是个姑娘家,将来也是要嫁人的,要是传出去,岂不是劝退你的未来夫婿?”谁也不想娶了个泼辣的妻子过门。
对此沈春迟只是吹了吹口哨,特别俏皮地道:“大哥哥,小富婆了解一下?”
只要自己足够有钱,她要什么样的小哥哥没有?一周七天,一个一个,都不带重复的。
沈淮安:“.........”又开始胡说八道。
什么小富婆?又是哪看的话本?都是一些歪理,偏生沈春迟总是看的有滋有味的。
“少贫嘴,此事还是得告诉爹,爹不能被蒙在鼓里毫不知情。”
沈春迟点头也深表赞同。
不管背后指使是谁,都欺负到明面上了,就绝不能坐视不管,任由其发展。
“父亲,事情大致就是如此......”
回到沈府后,沈淮安将所见所闻,全部告知沈将军。
沈将军听罢二话不说就要递折子进宫面圣,这事也有必要让陛下知道,否则这京城百姓还都以为他沈武是贪生怕死之辈,只知晓享受着俸禄,高枕无愁。
事实上皇宫中庆隆帝最近心绪烦闷。
前几日急火攻心昏厥过去,好不容易缓和清醒过来,又收到来自楚国密探的急报。
楚国同意与大凉合作。
楚国倘若借大凉之道,可以轻轻松松的攻打庆国边塞,而放眼看去,庆国似乎没有能抵御强敌的将领。
唯一一个沈武还抱病在身。
他曾经立下汗马功劳,倘若命他出征,有违自己明君仁君之称。
庆隆帝握着御笔,蘸满墨汁的笔尖,停顿在空无一字的白纸上,迟迟却落不下一字。
殿内伺候的太监个个都屏气凝神。
陛下心情不好,都得悠着点。
“陛下,沈武,沈将军求见。”
庆隆帝眉头皱起,又想到了什么,慢慢地舒展开来,摆手,声音不辨喜怒,“准。”
沈武快步走进殿内,惊诧的发现,庆隆帝短短几日未见,居然整个人苍老了不少,鬓角白发丛生,整个人精神萎靡。
“臣沈武,参见陛下。”
庆隆帝摆了摆手,“沈爱卿不必多礼,今日进宫,所为何事?”
沈武抬眸,目光灼灼,掷地有声道:“回陛下,臣今日进宫,为的是民间传闻臣贪生怕死,享受着高官俸禄,然国之有难,却缩在府里称病。”
“哦?竟有此事?”庆隆帝放下御笔,眼中有怒火折射而出,“沈爱卿忠心耿耿,是大庆之栋梁,民间传言者甚是可恶!来人啊,传朕旨意,若再有肆意传播者,严惩不贷。”
沈武拱了拱手,“谢陛下隆恩。”
“不过这只是微臣进宫的事其一,至于其二,微臣愿意率兵前往边塞,还请陛下恩准。”
庆隆帝听罢,倒是没有立即答应。
自从他登基以来,为了树立仁君形象,他勤政爱民,德心仁厚。
以至于百姓们都忘了,他未登基时,还是皇子的时候曾经残害手足,是踩着兄弟们的尸骨,踏上这至高无上的皇位。
所以哪怕此时此刻他十分同意让沈武领军出征,庆隆帝也没有立刻给出回复。反而是假惺惺的关切一番后,才叹息道:“沈爱卿,你与朕而言,是柄宝剑。对大庆而言,更是一块无价瑰宝。”
庆隆帝命太监取了一柄宝剑。
亲自赠与沈武,“宝剑赠英雄,愿此剑能助沈爱卿披荆斩棘,无往不胜。这是先祖皇帝用来斩杀敌国大将的宝剑,如今赠与你,沈爱卿你一定要凯旋归来,朕在皇宫,等你的好消息。”
沈武接过宝剑,顿觉肩上的担子犹如千金之重。
“沈妃也许久未见你了,你们兄妹俩想必也有些家常叙叙旧。”
沈武垂眸,嗓音暗哑,“陛下,这于理不合。”外男未经召见怎能随意见后妃呢?这样有违礼法,更是怕被有人之人弹劾,沈妃娘娘恃宠而骄,亦或是沈家藐视礼法。
“无妨,这是朕的金口玉言?谁敢说你不是?”
如此,沈武只好顺道去后宫拜见沈妃。
兄妹俩会面,先是一番嘘寒问暖。
沈妃问及兄长进宫的事宜,沈将军毫无隐瞒,一五一十说完。
沈妃眉头却是一点点的蹙紧,从鼻尖逸出一丝冷笑,“哥哥还真是英勇,还以为自己年轻个二十岁呢?意气风发,一身老毛病发作,还带兵出征,此事嫂嫂可知道?”
沈武无奈道:“她一妇道人家,知道了也是白担心,待我回府后,自然会告诉她。”
“妇道人家?哥哥便是这样看待我们女子的?殊不知哥哥这些年征战沙场,嫂嫂留守京城,没少替哥哥担惊受怕。”沈妃提高了嗓音十分不满,“哥哥真真是一点也不给那些小辈表现的机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