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刘墉人生曲:成功只能靠自己(13) - 刘墉人生三部曲 - 美刘墉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刘墉人生三部曲 >

第32章刘墉人生曲:成功只能靠自己(13)

第38节一生努力为一生

今天你去考sat。虽然这个考试是申请美国大学最重要的指标,但我们全家故意不当一回事,这几天更连提都不提。

因为我们知道你已经很紧张,不必再增加你的心理负担。我们也知道许多中国家长在考前特别为孩子进补,反而造成上火和消化不良。所以,连你今天早上吃的东西,都与平日完全一样。四个钟头的考试一下子就过去了。你同学维琪的妈妈开车去接女儿,看到你,要载你一程,你婉谢,说要自己走路回家。

今天是入春以来最暖的一天,尤其中午,达到二十多摄氏度。你先绕小路,发现不通,只好回头,足足走了三十分钟才到家,进门脸红扑扑的,直叫又累又饿。但跟着你又红了眼眶,觉得自己没考好,还跑回房间查字典,发现生字部分已经错了两题。

小小心理战

孩子,你一向有患得患失的毛病,几乎每次大考和音乐比赛回来,都觉得自己表现差,直到结果公布,才发现成绩很好。

我也一样,学生时代每次考试,甚至而今每次演讲之后,都不满意,觉得缺点太多。甚至为此整夜睡不好,把演讲从头到尾整个想一遍,愈想愈不安。

但是相反地,有些人却在考试之后,一走出考场就喊“太容易了”,让我的心情大受影响。我以前甚至猜,他们故意这么说,那是种心理战。如果连续两天考试,他第一堂出来先恐吓一下,很可能让我后面的表现“走样”。

你今天也听见有同学说简单,虽然下面没有考试,却影响了你的心情,使你更不安,更觉得自己失常了。

摔了就是摔了

总算午餐后,你暂时放下忐忑的心情,却又站在厨房靠着橱柜感伤地说:“天哪!过去花了那么多时间准备,做了那么多模拟试题,紧张了那么久,可是才一下下,四个钟头,就一切都过去了。”言下似乎觉得以前那么多努力不太值得。

但是,孩子!你想想,人生不都是由这种“剧情”串起来的吗?

想想那些运动员。以你最熟悉的溜冰选手来说吧!他们从小就练,每天甚至天不亮就起床,赶在溜冰场没人的时候去练习,再冲到学校上课。还有,你那些学小提琴的朋友,几乎天天跟琴抱在一起。有些为了学琴,周末赶几个小时,到曼哈顿找名师。

当那些溜冰选手终于到了奥运场上,那些学小提琴的人终于站在音乐大赛的评审前面——

只有几分钟。只有几分钟让他把过去十年,甚至十几年的辛苦成果,拿出来发挥啊!无论他过去表现多好,摔了就是摔了,错了就是错了,败了就是败了。

这就是人生啊!

所幸寿命长

中国人常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换个方式讲,则成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失算满盘输”。过去的经济情况不好,许多农家生了四五个儿子,只有一个能读书,其他的则得下田工作,支持唯一的兄弟求取功名。那读书人也可能到头来,因为一两篇文章决定前途,他的压力不是更大吗?

所幸,现在人的寿命长了,一个世纪前,中国男人平均不过活四十九岁。二十岁不成功,下面剩下的岁月不到三十年。

但是,现在人们的平均寿命可以达到七十七岁,尤其你们这一代,有科学家预测可以过百。所以,就算二十岁没能考好、没能进好的大学,下面还有七八十年的岁月。就算把其中老年的日子扣掉二十年,也还有六十年让你发挥啊!

辛苦学习只为一次使用吗?

所以,今天你们看待考试的态度应该改了。虽然那些考试仍然非常重要,但是因为下面的岁月长,你可以有一次又一次反败为胜的机会。

就像我面对演讲,没错!我是会患得患失,但是当我一次安排几十场演讲时,就算这场没讲好,接着又有另一场可以让我扳回,前面那场也就变得没那么要紧了。

更重要的是,你要想想过去花那么多时间准备,难道只为了一个考试,考完就再也不用了吗?抑或你学到的东西,将可以供你往后使用七八十年?

你辛苦学习,只为那一个考试吗?你上幼稚园、小学、初中、高中,只为了进大学吗?这么推理下去,我们努力一生,只为死吗?还是,我们一生努力,为一生;一生学习,为了使用一生?

明天有明天的戏码

这场戏可能落幕了,过去长期的排演,可能在掌声中已经告一段落。剧场里的人走光了,幕布拉开,面对空空的场子,没错!每个演员都会一下子放松,也一下子空虚了。

但那是真的空虚吗,还是另一场的开始——这一场表现不好的,尽量检讨改进?这一场表现好,便更上层楼。

明天,又有明天的戏、明天的排演、明天的彩排、明天的掌声!

孩子!上一段结束,不正是下一段的开始吗?

第39节人无近忧,必有远虑

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其实,这句话也可以改成:“人无近忧,必有远虑。”好比爬山,当你攀在悬崖上的时候,一失手就可能粉身碎骨。那危险是“近忧”,你不能想别的事,只能全神贯注,应付眼前的困难。

可是当你爬到悬崖上面,如果面对的是一大片平原,反而可能开始犹豫,到底往哪个方向去比较好?

同样的道理,当一个未开发国家连让人民吃饱都是问题的时候,政府不可能想得太远,因为他们先得把眼前的问题解决。而那些已经很富裕的国家,政府则可能想得非常非常远。不但邻国的武力太强,他们会紧张,连远在地球另一边的国家,如果拥有能威胁他们的武力,他们也会想尽办法早早化解。他们甚至会为千百年之后着想,花大把的银子,早早就去找宇宙中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想有天,如果地球出了问题,他们的子子孙孙还能有逃难的地方。

这不都是因为他们没太多的近忧,所以有远虑吗?

我们要了解所谓先进国家的人,就要从这个角度去想。你会发现他们不太在口头上抱怨,譬如坐飞机,安全检查很严格,一般西方旅客是不会抱怨的,他们安安静静地排队,因为他们会往正面想:“严格,是为了使乘客安全一点儿。”

可是,当他们想“安全一点儿”的时候,不是又从负面想了吗?他们想到的是可能有恐怖分子,可能危险,所以需要严格的检查。这就是他们的特质,在同一时间往正反两个不一样的方向思考。

再举个例子。

我有一次在纽约参加社区公园的活动。前几天都是万里晴空,气象预报也说当天是个好天。可是,我发现在活动场地的一个角落堆了很多帐篷,就问主办人,这么好的天气,何必准备帐篷呢?

他说:“以防万一啊!如果下雨,马上就能支起来。”他还指指不远处坐着的几个人,说,“瞧!那是帐篷公司的,他们随时待命。”

我问问价钱,吓一跳,恐怕占他办活动的费用的五分之一。也可以说,那些富裕国家的人“人无近忧,必有远虑”。他们有多余的钱,所以能做“看来几乎不必要的”退一步想。俗话说“有钱人的命值钱”,大概也是这个道理。只是如果真出了事,他们的损失确实可能比较小。

再举个例子。自从美国人发现石棉会引发肺癌之后,立刻叫民众把家里所有的石棉材料拆掉,更甭说石棉瓦了。只要听说哪个建筑有石棉瓦,好像失了火似的,里面的人立刻全部撤离。

直到这两年,还总有新闻报道,某个学校发现建筑里用了石棉,立刻停课,把师生安置到别的地方。

每次看到这种新闻,我都会想:奇怪了!我小时候家里的厨房、浴室,都用石棉瓦。连十年前在中国台北打网球,那网球场的顶子好像也是石棉的。石棉真有这么可怕吗?还是美国人吃饱了撑的,神经过度紧张?

但是,大家也别怪美国人。要知道,连我们的孔老夫子都总做退一步想。东汉王充的《论衡》里记载:鲁国的城门已经老旧将朽。有一天,孔子经过那城门,匆匆忙忙地走,唯恐城门会倒的样子。下面的人就说了:“哎呀!那城门早就这样了。”意思是:“哪会那么巧,就压到您孔老先生,您未免太紧张了吧!”

你猜孔子怎么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