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刘墉人生曲:成功只能靠自己(5) - 刘墉人生三部曲 - 美刘墉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刘墉人生三部曲 >

第24章刘墉人生曲:成功只能靠自己(5)

第12节迎向开阔的人生

我带着六岁的女儿,去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

还没到,就发现博物馆有特别的活动,门口高高挂了两道大布条,写着好大好大的英文字——“expedition”(远征)。

一进门,就有人走过来,送给我女儿一个本子:

“小妹妹!要不要参加远征?这小本子里介绍了我们的博物馆,从古到今,从美洲到非洲、亚洲都有。你只要把每个部门都看了,而且请每个部门的人为你在小本子里盖个章,拿回我们这里,你就可以得到远征成功的奖赏——一本填色书。”

于是,我们开始一关一关地跑。我已经走得很快,小丫头还嫌慢,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找“盖章的地方”。

终于,在跑完四层楼,几十个展示厅之后,五个章盖满了,远征成功!她得到了填色书。

然后,我们回家。

坐在车子里,小丫头已经迫不及待地翻阅她的奖品,连我叫她回头看曼哈顿美丽的夜景,她都没反应。只是,我再想想,今天一下午她又对博物馆哪样东西有反应了呢?包括我和妻在内,我们都好像不曾细细看过任何一样展品,心里只想着一件事——快找到盖章的地方。

我相信博物馆安排这样的活动,一定有他们的美意。可是,他们的美意会不会产生了反效果?过去每次带女儿到那儿,我们慢慢逛、慢慢看,可以在中美洲馆一个陶制的玩具前面,读博物馆的说明,知道那轮子或许传自中国。也可以在亚洲馆,细细看中国人的族谱,一边教小丫头认中文,一边分析给她听。

可是,今天,我们除了腰酸腿痛和得到那本填色书,真是连博物馆的橱窗都不曾好好看过。

为什么?因为我们失去求知的欲望,只想到“现实”的目标。

这使我想起有一次回中国台湾,朋友开车带我去阿里山,匆匆忙忙地,在高速公路上一路超车。冲上山顶,住进旅馆,第二天天不亮就动身,跑到观日出的地方。偏偏当天下雨,又有雾,非但没见到日出,连远山都看不清。于是,他又带我冲回台北。

“上阿里山,就是为看日出。”他说,“没见到,真扫兴!”

我真不了解,他心里为什么只有那一个目标。其实一路的风景,甚至山上凉凉的空气和路边的小草、山头的早樱,不都很美吗?

这也使我想起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批评传统文化的一段话。他说,中国人常讲“娶妻生子”“养儿防老”“行善福报”“升官发财”,似乎娶妻就为生子,行善就为福报,升官就为发财。

我则要继续探讨地说:“升官发财”前面是什么?是“读书做官”和“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两句话,我们从小就说,父母、师长也总拿它们来训诲我们、安慰我们,告诉我们:“好好读,拼命念,今天少睡、少玩、少想,牺牲一点儿没关系!只要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就随你睡、随你玩、随你想了!”

我们似乎从来不曾怀疑这句话。但是今天,我要说:

“这句话害了我们!中国文化之所以缺乏生机勃发的力量,就是因为年轻人最具创意的那十年,都被无人问的寒窗埋藏了。当你终于‘一举成名’,你可能背熟了圣人诗书,也可能下笔万言,你所有的技巧都成熟了,却永远失去那段青春的创意。”

我常盯着我十六岁画的《少女像》,心想:“太好了!太感人了!我今天技巧虽然好,却再也画不出来。因为,我失去了那份激情。”

谁能说年轻人的创作青涩、不足取?青涩有青涩的价值,有青涩的美呀!

记得有一天,我去看红木家具展,试着坐坐太师椅,觉得好舒服,因为那椅子虽然硬,却正适合我这患坐骨神经痛的人。

我买了两把回家,常坐在上面看书。可是,有时儿子跟我聊天,我叫他坐,他宁愿坐在地毯上,也不坐太师椅。

“那是老人家的东西,太硬、太难受!”他说。

我突然一惊,想到旧时代的厅堂里,全用这种老人家的东西。难道那时的年轻人跟现在不同,小小年岁就爱坐太师椅?还是因为整个中国旧社会,都以中老年人为主角,一方面忽视了年轻人,一方面强迫下一代接受“中老年的文化”,用中老年人的价值观看这个世界?

我们的文化真是太老大了。即使到今天,这个天涯咫尺、资讯爆炸的时代,仍然甩不掉古老的包袱。

明明可以电脑自动驾驶的,我们要用手操作,甚至跟电脑起冲突。明明可以一板一眼依法执行的,我们要讲人情。明明眼前有无数条路可以让我们走,我们偏偏告诉自己:“只有一条路。考不上,一生就完了!”

我们把科举的遗毒带到了今天!

更可怕的是,我们把读书做官、升官发财这“思想的单行道”,也带到今天的社会。

人们常说:“社会病了!”病在哪里?

我要说:“病在文化!”

当我们让每个人从孩提时代,心里就只有一条单行道可走时,他们长大之后,怎能不功利?怎能听得进新观念?又怎能敞开心胸接纳不同的人种与文化,成为一个“世界人”?

记得少年时,有一次去爬山。夜里,住在山头。大家躺着,看天上的星星。

没了空气污染和灯火的干扰,星星好亮,好干净,好像从四面拥来,把我围在其中。有人感叹地说:“多宽广的天地啊!好像拥有了整个宇宙,上面是无边的天空,下面是一整个地球。”

三十年来,我常想起那一夜,好怀念那种感觉。可是,有一天,我改了。走在街上,我会抬起头,看看天,那虽然可能是高楼夹起的小小一块。但我知道,在楼后面有更大更大的天。然后,我踏踏脚下的地,好实在!那是什么?那不仅是路,更是地球!一整个圆圆的地球,都在我的脚下。

我常对年轻朋友说:

“为什么一条路不通,你就觉得走投无路?”

抬头看看,天多么大!低头看看,地多么实在!在心里面画个地球,想象你正站在上面,飘浮在无边的宇宙之中。

你会觉得每个人都好亲近,大家都是这地球上的人。你会觉得这世界好大,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到各处去。

愿每个人都能脱离心灵的囚笼。

愿每个人都能走出心中的单行道。

愿每位年轻朋友,年轻时就发光、发热!

愿大家都能迎向开阔的人生!

第13节攀上心中的巅峰

多年前,在一个颁奖典礼上,见到一位影星,在获奖致辞时说,他父亲生前一直反对他放弃大学的学业。而今,拿到了这个奖,总算可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也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又说他很高兴,终于达到一生追求的目标。

不知为什么,我常想起这一幕,想他说的话是对还是错。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