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刘墉人生曲:成功只能靠自己(1)
第1节成功始于定位
他最让我难忘的一句话是:“记住!从一开始就认清自己的能力,再为自己定个价。如果定错,很可能会影响你的一生。”
最近,跟几个女学生聚会。听她们讲话真有意思,譬如她们会把结了婚的同学一个一个提出来比较,比较那女生大学时候的择偶条件和后来嫁的人。各位猜,结论是什么?是女生们嫁的往往跟她早先定出来的条件非但不合,而且恰恰相反。譬如某女生说将来的丈夫得最少一米八高,没有近视,家里有钱,后来却嫁了个一米六五高、一千度近视的穷小子。最后,还没嫁的女生说:“我们不敢再去挑剔别人了!只敢挑剔自己,先照照镜子,为自己定个位。”
小学的时候,我读过一篇课文——《伟人从小就看重自己》。它对我产生了很大的激励作用,使我从小就设定了较高的理想。但是今天,再读这篇文章,我却觉得一个人固然要“看重自己”,更应该“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并不难,我们甚至可以说,每一种生物都认识自己。你看!那长角鹿和长颈鹿,为什么宁可在旷野吃草,或伸着脖子啃稀稀疏疏的树叶,却不进入丛林?因为它们知道,善跑的长腿,到丛林就没了用武之地,善于远远眺望、躲避猛兽的颈子和长角,进入枝叶交错的树林,反而成为累赘。
再看看老鹰,为什么它们总把巢筑在悬崖的树梢上,而不像一般鸟类,在树林里筑巢?它们又为什么爱在空旷处的高空盘旋,却不进入密林寻找猎物?好吃的小鸟和小动物,不是多半藏在树林里吗?因为它们知道,巨大的翅膀不适合在密林里翱翔,把巢筑在树林里,即使山雀都能偷袭它的小鹰。
还有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猎豹。你知道它们最快的速度只能维持一分钟,然后,就得花上二十分钟才能恢复吗?我看过一部非洲野生动物的影片,猎豹追一只鹿,鹿不断改变奔跑的方向,减慢猎豹的速度。突然,猎豹停住了,因为没有力量再跑。那只鹿居然逃脱了。
人也一样啊!我在小学时有一位同学,个子不高,力气却奇大。在桌上比腕力,他几乎所向无敌。但是后来,有人发现了他的弱点。就是跟他比力气,你要拼命撑着,别让他一下子压倒。只要你能不被他按在桌子上,撑个二三十秒,再拼命一扳,就能反败为胜。果然,只要撑到最后一刻,那个常胜将军就不堪一击了。
我也记得有一次看拳击赛,评论员说的一番妙语:
“对付穿蓝裤子的,只要你能在五局之内不被他打倒,就八成能赢了。对付穿红裤子的那个,只要你在八局之内不把他打倒,你就九成要输了。”
那场拳击赛简直是交换挨打的比赛,前面几局穿蓝裤子的拳如雨下,后几局穿红裤子的占尽优势。我心想,为什么蓝裤子不保留一点儿体力到后面,红裤子又为何不在前面多花点儿力气?但是看到结尾,蓝裤子倒在了地上,让我想到了那位小学同学。我知道他没有错,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在短时间爆发力够,却没有持久力的那一类型,对方则恰恰相反。当然,他得发挥自己的长处,攻击对手的短处。
每个人都有所长,也有所短。短跑的高手,不见得能长跑。马拉松的健将,八成参加百米竞赛会不堪一击。上天把人生得不一样,就要以不一样的方法去利用自己的长处。如果你不认识自己,就八成会输。
我常感慨地想:一个人从小到大,不断筑梦,到底是愈筑愈美,还是愈筑愈惨?幼年时,你可能立志将来做总统。少年的时候改了,说自己要当医生。上了高中,功课实在跟不上,又改口要做艺术家。等有一天学了画,才画几笔,就被老师涂掉,于是脑袋空空地走出来,又试着筑另一个梦。我们认识的自己是永恒的吗,还是随着岁月的改变,我们每天都该认识自己、评估自己,甚至为自己“定位”?
如果有一天,你到好莱坞去,走在星光大道上,你会看见很多高级夜总会,穿梭着珠光宝气的明星。你也可能看见那夜总会的旁边,有脱衣舞酒吧,里面一群色迷迷的人,围着几张发光的大圆桌子。桌子上有着美丽妖娆的年轻女子,一件一件脱,脱得一丝不挂。据说那些女孩很多都是满怀明星梦,去好莱坞淘金的。只是,有些被发掘了,跃上名利双收、万人称羡的银幕;有些去演了“三级片”;又有些,走上了色情酒吧的舞台。
有位好莱坞的影星经纪人说得好:“到这里,第一件事是认识你自己。你可以把自己高估,等着星探惊艳,连配角都没演,就一下子成为主角。你也可以坐冷板凳,一年年等下去,把行情一点点降低,最后去跳‘牛肉场’。再不然,你就先别太高估自己,而从跑龙套干起,好好表现,慢慢往上爬。”
在中国台湾也一样。当我在电视公司上班的时候,就总是不平。为什么有些年轻人从演员训练班学起,几年下来,也跃不上屏幕?又为什么有人连摄影棚都没进过,却一下子被发掘,突然当上主角?
制作人给我的答案很妙:“有幸,有不幸。你如果自认为真有才华,是凤凰,就可以摆谱,非枝头不站;如果没有把握,就由树根爬起,说不定有一天也能站上枝头,变成凤凰。”
这也让我想起以前念美术系的时候,一位教授说的话:“作为一个画家,画价可以由你自己定。你可以自视很高,才毕业,一张画就卖十几万。你也可以很保守,由一万块钱起标。但你知道,你定价贵可能几年也卖不掉一张,有一天突然大红,成为名家。至于标价低,可供不应求,但从起初,就被定位成‘市场画家’,一辈子翻不了身。”
他最让我难忘的一句话是:“记住!从一开始就认清自己的能力,再为自己定个价。如果定错,很可能会影响你一生。”
每次看见自视甚高的朋友,一再拒绝不合他理想的职位,终于怀才不遇,或是在生活的压力下,放弃半生的坚持,做了很屈就的选择,我都想:一个人应该先看重自己,立志成为伟人呢,还是应该随时充实自己、评估自己、调整自己,为自己定个位?
第2节认清目标与底线
认清自己的目标
有个妻子要过生日了,她希望丈夫不要再送花、香水、巧克力或只是请吃顿饭。
她希望得到一枚钻戒。
“今年我过生日,你送我一枚钻戒好不好?”她对丈夫说。
“什么?”
“我不要那些花啊,香水啊,巧克力的。没意思嘛,一下就用完了、吃完了,不如钻戒,可以做个纪念。”
“钻戒,什么时候都可以买。送你花、请你吃饭,多有情调!”
“可是,我要钻戒,人家都有钻戒,就我没有,就我贱、没人爱……”
结果,两个人因为生日礼物,居然吵起来了,吵得甚至要离婚。
更妙的是,刚吵完,两个人都糊涂了,彼此问:
“我们是为什么吵架啊?”
“我忘了!”太太说。
“我也忘了。”丈夫搔搔头,笑了起来,“啊!对了!是为了你要枚钻戒。”
◎
再说个相似的故事:
有个太太,想要枚钻戒当生日礼物。但是她没直说,却讲:“亲爱的,今年不要送我生日礼物了,好不好?”
“为什么?”丈夫诧异地问,“我当然要送。”
“明年也不要送。”
丈夫眼睛睁得更大了。
“把钱存起来,存多一点儿,存到后年。”太太不好意思地小声说,“我希望你给我买一枚小钻戒……”
“噢!”丈夫说。
结果,你们猜怎么样?
生日那天,她还是得到了礼物——一枚钻戒。
◎
当我们比较前面这两个沟通技巧的时候,可以知道第一例中的妻子太不会说话。她一开始就否定了以前的生日礼物,伤了丈夫的心。
接着,她又用别人丈夫送钻戒的事,伤了丈夫的自尊。
最后,她居然否定了夫妻的感情。
何况,这样硬讨的礼物,就算拿到,又有什么意思?她丈夫的感觉也不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