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刘墉人生曲:此生何必从头来(15) - 刘墉人生三部曲 - 美刘墉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刘墉人生三部曲 >

第15章刘墉人生曲:此生何必从头来(15)

第40节情与诈

华灯初上,街角的面摊又开始忙碌起来,懒得烧饭的单身贵族纷纷报到。匆匆忙忙的主妇,更常来切盘卤味,以补晚餐的不足。

“老板,切五十块钱的猪头肉!”妇人说着丢过去一张百元钞票。

老板一边寒暄,一边提过肉,刀法利落,顷刻就是一盘。妇人似乎觉得切多了:“我只要五十块钱哟!”

“不要钱啦!老主顾,算我请的!”老板居然把切好的肉包起来,连那张百元票子一块儿递给妇人。

“这怎么行?一定要给钱!”妇人不好意思地把钱塞了回去。

“那就谢了!”老板接过钞票,“这儿正好是一百块钱的肉!”

妇人一怔,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转身走了。

重重的高跟鞋声远离后,有个客人看不过去地说:

“老板!你未免差劲,为什么使这种诈?”

“您误会了!我当时是不小心,没注意她只要五十块钱的,直等到切完一百块钱的,才听她提醒。既然切了,不好意思扣回,所以说送给她!”老板解释,“您是看到了,她自己硬要付钱嘛!”

客人想想有理:“我误会你了!”

“您客气!不过这年头,五十块钱能买什么东西?她好意思买,我还不好意思卖呢!”

第41节都是人子

“我瞄准,扣扳机,然后就看见敌人无声地倒下,是的!那是无声!对我们双方都如此,因为距离远,他倒下的声音我听不见,而子弹飞得比声音快,只怕他还没听到枪响,就已经死亡。”一个狙击手说。

“当我扣扳机时,不会去想对方是‘人家的儿子’或‘孩子的父亲’,他只是一个‘目标’!”另一个狙击手说。

飞机还没停定,飞行员已经在里面竖起了大拇指,又把拇指转朝下方,大家都笑了起来。记者赶到机旁采访:

“当你命中目标时,会不会有罪恶感?”

“不会!那是我的任务。”飞行员说,“我只会想,这将减少我弟兄的死伤!”

在短短十五分钟的整补时间里,辛娣从一架a10型战机上取下空弹箱,她的丈夫艾伦·席克森立刻装上新的弹药。

“这真是个奇怪的婚姻,同营却不能同床。每天十二个小时并肩工作之后,各回各的营房。”席克森夫妇异口同声地说。他们是在美国的空军基地认识的,结婚不过一年。

“唯一希望的,是今年情人节,我们能一起为飞机挂上炸弹!”

这是他们共同的期望,作为情人节的庆祝。

巴格达疑似军事指挥中心的建筑被命中了,特制的炸弹是在穿透几米厚的钢筋水泥之后,才爆炸的。

救援人员对着炸开的深洞,往里面喷水,火不扑灭是无法下去救的。

尸体一具具被拖出来,排在地上,盖着一张张花毛毯,有些毯子很小,下面的尸体也小,露出小小的手。

大批男人跑来认尸,捶打着自己的胸脯和地面哀号:

“为了安全,每天傍晚,我就把老婆和孩子送到这座掩体里,早上再接他们出来,怎知反而害了他们……”

台视记者张雅琴到伊拉克采访,进入一户民宅,拍了他们家中的摆饰和生活情况。

采访播出时,我正在台北的一个朋友家做客。

“他们过得跟我们差不多嘛。”女主人说。

“他们也有小孩!”朋友上幼儿园的孩子说。

“他们也有父母,父母也爱他们的孩子!”我说。

“现在的课愈来愈难教。”太太一进门就抱怨。

虽然是十三年前的事,我却记得很清楚,当时我问:“为什么难教呢?”

“因为学生会问一些我答不上的问题。”妻说,“尤其是陈若曦的文章发表之后。譬如今天有个学生冷不防地问:‘老师,为什么《耿尔在北京》里写到大陆同胞吃涮羊肉火锅,又说耿尔去买了巧克力、湖南腊肉和广式香肠?’另一个学生则问:‘他们是不是也有新衣服穿?’又有个学生举手:‘他们爸爸妈妈和孩子好像也住一块儿呢!’”

“你可以答:‘不住一块儿,怎么会有小孩啊?’”我说。

“那表示他们也有天伦之乐了?”

三十年了,从中国台湾到美国,看了许多人世的浮沉与兴衰,报道了许多第一手消息,也看到那消息的背后。还是妻说得妙:

“你注意一下,同样由老人家带大的孩子,如果那孩子总说爸爸辛苦,必然是祖父母带大的;假使总说妈妈辛苦,一定是外公外婆带大的。”

教育的力量是多么大啊!人的心是多么小啊!

一双眼长在前面,无怪乎常见不到后面的东西。

便有那聪明人教我们看,看他们希望我们看到的。

谁不是从出生就开始接受指导,用他家族的眼、父母的眼、社会的眼、领导者的眼来看这个世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