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组建团练保乡邻 - 我恢复了前一千世记忆 - 三苕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第22章组建团练保乡邻

瞥了虎子一眼,子澜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白纸。

“什么东西?”棒槌凑过来瞄了一眼,满纸印刷的百多字只认识其中子、大之类笔画少的简单字。

“壬子年地龙翻身江堤溃决,社稷灾险如荼,百姓亟盼平安。正值赈济修养之时,邻国帛秀内乱,暴民冲击官府并四向鼠窜。周边各国枕戈待旦。”

“我大酉一贯睦邻和善,但临兹衅不得无为。”

“奈何洪灾过境,道途崩决,辎重给养刀兵军士难行。鉴此,号令各府县组织团练以抵外辱。”

……

“要打仗了……”颤抖着看完,虎子眼中的惊骇愈重。

子澜点了点头,“这是在县城,官府于城门发放的。”

“前些年,我朝西南与帛秀乱战,边军因粮饷不足就打了几次败仗。这才将莫罗、席州赔偿划给他们。这两年,东北又在跟封辽打仗。”

“如此看来,朝廷估计又没钱了,竟然直接让地方组建民兵抗敌。”

“山河裂破,朝廷继续歌舞升平。唉,大酉,没希望了。”

“那我们怎么办?”虎子有些挠头。

“世道乱了,不论你愿不愿改朝换代,为了保护摸天台上600人,你就必须承担起责任。”子澜炯炯盯着他。

“训练民团,保境安民?”虎子一直抵触这件事,他不愿看到有人死在自己手里,更不愿兄弟死在自己面前。

子澜点点头,“所以,你没工夫去城里治瘟。”

手中的纸被抓成一团球,虎子叹息一声,保护身边600人,自己的能力,也仅限于此了。

夏季快要结束,枝江水位每日下降,当初溃决的大堤已经露了出来。

只是,内陆积水却短时间不能消退。

樊口县多出了三十多个大小湖泊。水位下降,摸天台的竹筏勉强还能连通全县,只是门口已经多出了几条泥泞道路。

五爹建议抢占露出来的土地种植红薯,应该在冬季之前勉强能够收获。

虎子和子澜却一起否决了。

第一,从五斗米带回的红薯,一半播种下去了,另一半留下改善伙食。乡民不论老幼,都喜欢这蒸得甜甜面面的食物。

而且,离得最近的土地都在五里开外,种植后不方便管理和看护。

第二,边境战况愈演愈烈,据说边军不敌,节节败退。朝廷驻军对上帛秀乱民屡吃败仗。反而一些团练能沾点小便宜。

有鉴于此,采纳子澜的建议,虎子让棒槌和根生组建团练。

两支火龙也配给了他们,只是平日不敢拿出来。偶尔躲到远处孤岛练习装药及射击。

当初从武斗米缴获的十把精铁单刀,在砍树砍竹子甚至切药材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来老火头想让民团直接装备这些武器,但虎子吸取了之前大意的教训,让涂铁匠开炉改制成红缨枪头。

子澜认为不妥,民间私藏刀枪可是犯忌。

最后将单刀改成了八柄三尖鱼叉。

不得不说,棒槌作为民团头领,还是挺让人服气的。一般青皮或壮汉,三四个一起上都奈何不了他。

根生虽然身手比不上他,但心性更狠。

第一次练习火龙,火药装多了,走了后门,根生袖子着火,右手被火药燎起一连串水泡,覆盖大半个胳膊。

他眼都没眨,伸出左手就将水泡上的皮全都撕了下来。

为此,虎子狠狠扇了他后脑勺几巴掌,烫伤本就不好治疗,撕去皮肤更难愈合。

而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一齐吸了口凉气。

团练,练什么?

除了子澜在书上曾看过一星半点,其他人两眼一抹黑。

所以,训练计划只能让他拟定。

按照他的计划,男丁里选出14至45岁的青壮244人,每日除了农活,其他时间举石锁、练摔跤、列阵、跑操、刺枪。

戚将军的狼筅,因为之前在五斗米露过,他们不敢再用。

思索良久,兵器换成竹枪。

七尺长竹片破成小方条,放进长形特制油锅炸制,晾干。二十根小方条以鱼鳔熬胶抱团捆紧成一握圆棒,用细麻绳遍身缠绕。外面涂以生漆黏合葛布,乃成。

这是子澜之前看书时记下古代长兵器槊杆的制法。

虽说细节方面由于条件限制作出更改,但是按这种方法制成的竹枪品质还是相当不错,既坚且韧刀砍不伤。

只是没有铁枪头。

最后削去竹棍前端形成三菱尖,试过杀伤力,能轻易刺穿八层草席。

有一个祖上跑江湖演杂耍的乡民,家中其他技艺早已失传,却留下了半套棍法和几招枪法。

棒槌如获至宝,封了他一个武术教头。让这五十来岁的老头走路都神气了许多。

根生农闲时兼职猎户,弯弓射箭技艺还算不错,由他教导弓箭训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