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阳台宫观
白龙庙(第八十七章阳台宫观)
李白得到宗师赞誉兴奋异常,心里那个美哟!当即写就《大鹏遇稀有鸟赋》一诗,序里写道:“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稀有鸟赋》以自广。”赋中写道:
伟哉鹏乎!此之乐也。
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于东荒,
跨蹑地络,周旋天网;以恍惚为巢,
以虚无为扬。我呼尔游,尔同我翔!
以“大鹏”自比,以“稀有鸟”比司马承祯,抒发自己大鹏展翅的宏大志向。李白的第一篇成名大作也就此诞生。
开元十五年,唐玄宗再召司马承祯到京都问道,命他在王屋山建阳台观,让其主持修炼,并让妹妹玉真公主跟随宗师学道。李白闻之,还曾写下一首《送司马炼师归天坛》: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
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费薇薇接着周明的话说道:哈哈,以后的事情,我也知道。李大诗人引以为豪的“御手调羹,龙巾拭吐”,贵妃磨墨,高力士脱靴……
可惜,大唐的官场受不起大诗人的豪情万丈,李大诗人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也许寄情于山水之间才是他最终归宿。
是啊!如果仕途一帆风顺,就没有了李白千百年才出一个的大诗人。
玉真公主在此后的时光里,游历大好山河,而李白,他虽然没有与玉真公主同行,却将她所有游历过的名山大川也都去了一遍,当玉真公主最终决定在安徽敬亭山修炼时,他选择了在敬亭山下的当涂县定居,那流芳千古的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也是在那之后写下的,他看的是山吗?是那山上的人。只是,那人与他,终究是有缘无分,他可望不可即,所有情意化成了诗句——尔佐宣州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
李白与玉真公主最后的结局,是他们于同一年去世,那时玉真公主已经七十多岁了,死后葬于敬亭山。而李白,也于同一年死于敬亭山下的当涂县。
他们之间的一世情缘,落下帷幕,所有的一切,都变成那一句叹息——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
阿弥陀佛,两位施主不愧为昕阳文艺界大咖,讲起诗词佛道典故,如数家珍,让老衲佩服。时候不早了,我们下山吧!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一路无语,烟雨朦胧中,三人静静的欣赏了十大洞天美景,此时,雨雾升腾,云蒸霞蔚,天坛极顶隐约可见,云雾像丝带一样缠绕在五龙山,回首再望王母洞,掩映在高大的橡树间。
仰望五龙山,只见那巍峨黛绿的群山,青砖黛瓦的寺观,都掩映在虚无缥缈暮霭之中,恰好构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