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梦回大唐 - 白龙庙的传说 - 诗画济水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白龙庙的传说 >

第八十六章梦回大唐

白龙庙(第八十六章梦回大唐)

翌日清晨,圆通法师邀请费薇薇和周明到凝月轩品茗茶叙。看到后山众多道观遗迹,带着种种疑问的费薇薇和大师攀谈起来。

大师,昨天未肯打搅您的清修。我们在茶园参观了一下,发现后边乃至五龙山很多道观遗迹。

是啊,还记得施主第一天来,我介绍大明寺是大唐开创了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唐明皇敕造的皇家道观。

大师,唐朝不是佛教盛行吗?

不,不,不。

整个大唐三百年,道家非常兴盛。佛家只有武则天时比较兴盛。

这是为何?

唐朝国姓李,历代皇帝尊崇道家开山鼻祖老子李耳为先祖,因此信奉道家。

道教形成以后,随着道士入山隐居、合药、修炼和求乞成仙,群山壮丽的景色,奇峭的峰峦,幽奥的洞壑,从洞中涌出的溪流,和山中变化的万千气象,都足以引起共鸣并激发他们的幻想,加之原有的种种传说,从而逐渐形成大地名山之间有洞天福地的观念。

“洞天福地”的观念大约形成于东晋以前,编集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真诰》均已提到有“十大洞天”、“地中洞天三十六所”,《道迹经》还称引道书《福地志》和《孔丘福地》。

哎,周大编辑,你说说李白和玉真公主的故事呗!

我就知道,费大美女对文人骚客的风流韵事感兴趣,好吧,我给你讲一讲。这司马承祯在当时非常有名,多次奉诏进京,被唐玄宗留于内宫,受其“法箓”问以养生延年之事。

据记载:唐明皇即位,于开元十二年敕修阳台观,明皇御书寥阳殿榜,内塑五老仙像。”《旧唐书·司马承祯传》曰:

开元九年,玄宗又遣使迎入京,亲受法籙,前后赏赐甚厚。十年,驾还西都,承祯又请还天台山,玄宗赋诗以遣之。十五年,又召至都。玄宗令承祯于王屋山自选形胜,置坛室以居焉。……承祯颇善篆隶书,玄宗令以三体写《老子经》,因刊正文句,定著五千三百八十言为真本以奏上之。以承祯王屋所居为阳台观,上自题额,遣使送之。赐绢三百匹,以充药饵之用。俄又令玉真公主及光禄大夫韦縚至其所居修金籙斋,复加以锡赉。

天宝六载,玉真公主曾在王屋山修道,《全唐文》卷九九三缺名《刘尊师碑铭》云:“尊师……又号齐物。……开元四载(按载当作年),道门威仪使奉玉真公主教,请诣中岳兴唐观校定经籙,道高物外,迹寓寰中,声闻于天,名著非我。至天宝三载,有诏:尊师德行纯和,尤精科戒,请住西岳云台观上方太清宫。……至六载,玉真公主已舍馆陶之封,卜居平阳之洞,以为常娥饵药,乘兔轮以长生;嬴女吹箫,登凤楼而久寿。遂于仙人台下,建立山居,既饶灵芝,复多仙草,有教安置,旌至德也。

那李白是什么时候认识玉真公主的?

开元十七年,他与玉真公主初见,一个是声名鹊起的诗人,一个是修道的公主,因为都好道,在两人的共同好友、道家名人元丹丘的引荐之下,两个人相遇了。这一年,李白写了一首《玉真仙人词》——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两人一见如故,既有对李白才华的欣赏,更有男女仰慕之情,司马承祯见小伙子器宇轩昂,举止不凡,已然十分欣賞,看了他的诗文后,更是惊叹不已,当场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夸李白有“仙根”。大师的一席话,让李白的人生第一次收获了满满的自信。玉真公主于是将李白极力引荐给唐玄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