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谈经论道 - 白龙庙的传说 - 诗画济水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白龙庙的传说 >

第九十章谈经论道

白龙庙(第九十章谈经论道)

是的,大师通晓典法,博览群书,佩服佩服。周明不仅感叹道:

据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佛经记载:龙朔元年(661年),惠能来到黄梅东山寺,见到了心仪已久的弘忍大师。弘忍问:“你从哪儿来?”惠能答:“岭南。”“来这里做什么?”惠能说:“不求别事,只求作佛。”

弘忍听了一笑,“你是个未开化的岭南人,怎么能成佛呢?”惠能说:“人虽有南北之分,但佛性没有南北之别。”弘忍听了,深深点头,“那你就留下来吧”。

弘忍大师安排惠能在后院舂米。惠能身体瘦小,他在腰上绑了块石头,来增加身体的重量。就这样,惠能在碓房老老实实地舂了8个月的米。

弘忍大师为物色合格的接班人,让寺中僧众每人写一首偈子呈上来。当时,神秀担任寺中首座(寺院职务之一,重要性仅次于住持),僧众们都很钦服他,认为接班人非神秀莫属。

神秀果然不负众望。深夜里,他掌烛来到东廊下,在壁上写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它们本来清净,却由于执着,经常为尘垢(外在的烦恼)所污染。为此,需要“时时勤拂拭”,通过坚韧不拔的修习,渐渐达到“莫使有尘埃”的觉悟之境。

五祖看了,较为称赞,但并不满意,认为不能达到禅宗之境界。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腿设踏翻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观后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既然清静何必有偈,五祖之境界举手投足赫然而生。五祖心里赞许,后暗传衣钵。

后来惠能能怕神秀等人不服而加害于他,于是隐居于岭南,多年后方出世,被尊为六祖,是为南派禅宗,后神秀之北派遭南派诋毁,于是南派为正宗。

周明和费薇薇昂首屏气,洗耳恭听,听闻大师一番讲授,不禁连连颔首称赞。

这一来一往,成就了一段佛教盛事佳话,也开启了南北禅宗开宗普法的启肇,周明娓娓道来。

记得孟子曾经说过:“养吾浩然之气”,老庄也认为“气”是不用“养”的,即“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或许老庄认为连“尘埃’都没有。最后看来,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儒学更科学一点。

费薇薇也不禁感叹道: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