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交流心学 - 白龙庙的传说 - 诗画济水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白龙庙的传说 >

第九十七章交流心学

白龙庙(第九十七章交流心学)

那我就班门弄斧了,任部长娓娓道来。

二十岁时,王守仁第一次参加乡试,中举人后,学业大有长进。但他越来越喜欢谈论军事,并且很会射箭。然而,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内阁首辅李东阳对其笑道:“你这次虽然不中状元,下一次科举必定会中状元,试一试为下一次科举作个状元赋。”王守仁拿起笔就完成了,朝堂上的元老们都很惊奇他的天赋才能。嫉妒他的人就开始议论说,这个年轻人如状元及第,必然是目中无人。王守仁二十五岁再次参考科举,再次落第。他的状元父亲开导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笑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周明弟博古通今,学富五车,令人敬佩,期望早点看到你的佳作,别忘了到时候赠我一本。

没问题,到时候还请任部长不吝指教,敬请斧正。

任部长长期以来都是周明顶礼膜拜的对象,周明对任部长平时仰视才见。日子一天天过去,周明沉浸在研究心学之中。他四处搜集资料,拜访各路学者,只为写出一部关于心学见解深刻的佳作。期间,他遇到不少难题,一些理论晦涩难懂,还有些观点存在诸多争议。

一天,周明偶然间发现一份古老手稿,上面记载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心学感悟。这如同黑暗中的一道光,让他豁然开朗。他兴奋地对手稿内容深入探究,并结合之前所学,终于形成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

周明开始着手撰写著作,日夜不停。经过数月努力,书成之时,他第一时间带着新书去找任部长。任部长接过书,眼中满是惊喜与期待。阅读之后,不住地点头称赞:“周明啊,你这本书深入浅出,见解独到,真乃佳作。”周明听后,心中满是欢喜,感觉自己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得到认可,也更加坚定在学术道路上继续探索的心学的决心。任部长的称赞让周明信心大增。不久后,周明决定将自己的著作公之于众。他联系出版社印刷发行,书籍一经推出便引起学术界不小的轰动。许多学者纷纷邀请周明参加研讨会议,希望能够进一步探讨书中的观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