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谈瓷 - 白龙庙的传说 - 诗画济水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白龙庙的传说 >

第一百六十六章谈瓷

白龙庙(第一百六十六章谈瓷)

又是一个周五,邻近昕阳的禹州是古代五大官窑之一钧瓷的产地,特别是神垕古镇现在成了4a景区。

老大,周末休息吗?听说这两年禹州神垕古镇发展迅猛,成为远近闻名的4a级景区,诚意邀请您和薇薇闲暇时间观瞻游玩。

说走就走,三个人一拍即合,翌日天色未明便出发了,十点钟便进入古镇,一路上古镇古色古香和现代建筑相映成趣。周明有位老同学老家就是神垕老窑主,早些年发达之后,又投资开发了一个景区。早就听同学讲,古镇当年吃商品粮的工艺美术厂职工就有几万人,整个古镇就像一个西北县城规模。

老同学在景区门口早早等候,一行人下车后一边信步华庭,一边听着接地导游的介绍。

神垕古镇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朝弘治八年。古有“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边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的诗句美誉。神垕古镇先后被评为“中国钧瓷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境内名胜古迹众多,灵泉寺、花戏楼、祖师庙、邓禹寨、钧窑遗址等不胜枚举,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神垕的人文景观。神垕因钧瓷而繁荣驰名。早在唐代神垕就已烧制出多彩的花瓷和钧瓷,到了北宋徽宗年间,钧瓷生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定为“宫廷御用珍品”。宋代官府在阳翟(今禹州市区)钧台附近设置官窑,为宫廷烧造贡瓷,实现了钧瓷生产由民窑向官窑的转变,位居中国五大名瓷之首。因窑址邻近古代春秋战国的钧台,故名为“钧台窑”,简称“钧窑”,所产瓷器即名“钧瓷”。

一行人走到伯灵翁庙,导游解说始建于宋代,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是神垕“钧都”、“瓷镇”的重要标志。庙内主要建筑物有窑神庙、花戏楼、道房、东西日月厅,正门为花戏楼。

众人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之声。走着走着,来到一处制瓷工坊。里面的工匠们正专心致志地摆弄着手中的陶土。老同学笑着说:“既然来了,不妨体验一下制瓷的乐趣。”大家纷纷响应。

老大挽起袖子,学着工匠的样子揉泥,却弄得满手都是,惹得众人一阵哄笑。薇薇则小心翼翼地捏着,努力做出一个小碗的形状。周明在一旁给他们拍照留念。

体验完制瓷后,他们又随着导游来到一座古老的钧瓷收藏馆。馆内陈列着各个年代精美的钧瓷作品,色彩斑斓,美轮美奂。老大站在一件宋代钧瓷花瓶前,久久凝视,仿佛透过它看到了千年前的繁华盛景。

大家意兴阑珊地驻足观看,导游介绍道:

钧瓷之所以名贵,除了造型浑厚端庄外,最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钧瓷在烧制中会出现窑变现象,含有铜质的釉料经窑变后会形成海棠红、朱砂红、鸡血红等釉色,彼此渗化,相映成辉,有“进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二是钧瓷制作工艺复杂,成品率低,一件钧瓷从选料到烧成需经过72道工序。钧瓷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