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二王三恪 - 白龙庙的传说 - 诗画济水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白龙庙的传说 >

第二百二十六章二王三恪

白龙庙(第二百二十六章二王三恪)

一是封禅。皇帝举行隆盛的封禅典礼,既是构成皇权存在合理性、合法性的普遍逻辑性法则和终极依据,又是皇位正统和大一统所必须的文化表征。古代共有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六位皇帝举行过泰山封禅典礼。所谓封禅,即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如《白虎通义》谓:“王者易姓而起,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禅梁父之趾,广厚也。刻石纪号,着己之功绩。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报天,禅梁父之趾以报地。封者,附广之;禅者,将以成功相传授之”。

二是祭天。华夏礼仪文化制度也是用来彰显正统。根据儒家传统,天子是上天感应降世,所以要祭天,与上帝交通。因而祭天是昭示正统的体现,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天,且在礼经里有严格的服制规定。祭天服饰象征着上天垂象、天象,所以天子祭天要穿十二纹章衮冕。三公之冕九,祀、火、毳、藻、绣、爵弁等冕六,韦弁、皮弁、玄冠,合上九。三孤自祀冕而下八,无火冕。公卿七,又无毳冕。上大夫六,又无藻冕。中大夫五,又无皮弁。下大夫四,又无爵弁。士服三,祀弁、爵弁、玄冕。庶士玄冠。

三是天人感应。五帝是“五行精气之神”,又《元命包》云:“夏,白帝之子。殷,黑帝之子。周,苍帝之子。”是其王者,皆感大微五帝之精而生。人间的帝王和朝代就是五帝轮流所感应而生的,因此也称为“感生帝”,如尧是赤帝所感生,舜是黄帝所感生,禹是白帝所感生,汤是黑帝所感生,周文王是苍帝所感生。帝王祭天当然要祭祀与自己一朝相应的天帝。各个朝代都有天子的感生帝。

四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一夫多妻制下实行的一种继承原则制度,是维系宗法的核心制度之一。嫡即正妻、原配,正妻所生之长子为嫡长子。法律规定嫡长子享有继承优先权。该制度起于商末,定于周初。具体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此宗法制度自三皇五帝起延续至上世纪,均是中华圣天子虞舜帝的正统嫡裔嫡长血腋。

第三个字眼:二王三恪

我们知道,历代帝王登基后,为了体现王权来自于正统,往往都会再三推让一番,同时为了彰显对前世历代王朝的尊敬,均会封前代王室后裔爵位,称为二王后、三恪,给予王侯名号,赠予封邑,祭祀宗庙,以示尊敬,显示本朝所承继统绪,标明正统地位。

欧阳老师,那什么是二王三恪?

二王三恪,又称二宾三恪、二代三恪、三恪二王后,或单称三恪、二王。古代政治礼制,属宾礼之一,历代王朝皆封前代王室后裔爵位,称为二王后、三恪,给予王侯名号,赠予封邑,祭祀宗庙,以示尊敬,显示本朝所承继统绪,标明正统地位。所远溯自虞舜以尧子丹朱为虞宾;夏禹封丹朱于唐,封舜子商均于虞。皆不用臣礼,而用宾礼。就是说,这些前朝王公觐见皇帝,不用行君臣之礼,只用宾客之礼就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