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启造新房 - 白龙庙的传说 - 诗画济水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白龙庙的传说 >

第十四章启造新房

白龙庙(第十四章启造新房)

在于老太太的枕边风的强劲吹刮下,银拴决定把仁玉叫回来商量分家的事。

春暖花开的时节,仁玉回来了。

在父亲的张罗下,开始另选宅基地盖新房了。小小白龙庙土地狭小,村东边是一条大河——礓石河,也叫淯河,宽宽的河流弯弯曲曲将平畴的土地分割成奇形怪状的若干地块。东边地处河湾的村子是隶属于另外一个村庄瓦湾,村西边是一条窄窄的小河沟湍河,与其说是河,不如说是一弯沟渠。这是当年大集体时白龙庙人人工挖出来的一条沟渠,渠的两边是高高的河堤,担负着阻拦夏天山洪暴发的汹涌。即便是一九七七年白龙庙爆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水,肆虐的山洪就像一只咆哮的野兽,肆无忌惮的一路狂奔,在礓石河最低洼的地段范坡撕开了一个决口,然后一泻百里,周边很多低洼的村庄均被淹得一塌糊涂。白龙庙凭借两岸高高的河堤如母亲坚强的臂膀紧紧的保护着,安然无恙。

有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白龙庙古代并不叫白龙庙,叫苗家寨,常有白龙出没,每年夏季不是久甘不雨,就是暴雨谴延,沼泽满地。百姓不是在抗旱的路上,就是在排涝的路上,常年不得安息,深受其累,苦不堪言。后来,周家先祖组织全族齐上阵,有功出功,有力出力,在湍河两岸筑起了高高的堤坝,同时在礓石河西边凭人工生生挖出来一条分水渠,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湍河,老一代人还是唤作母沟渠,从此礓石河这条桀骜不顺的白龙被彻底驯服了。后人为纪念先祖功德在村子南边修了一座庙,美美其名曰:白龙庙。久而久之,苗家寨不为人知,白龙庙成为取而代之的学名。

由于白龙庙背靠五龙山,面临黄河,又处在两河交界,实属风水宝地。历史上白龙庙将军、宰相不胜枚举。

但是,白龙庙也有不利的地方,就是可以利用开发的土地极其有限,宅基地更是捉襟见肘。银栓思忖良久,掰着指头数来数去,可以使用的地块,无非就是祠堂、仓库,还有就是村子后边临近麦场一绺儿洼地。就是通过家庭会议研究,一致决定麦场洼地。

随后,全家人不分昼夜用平板车运来泥土填平洼地,打好地基。当年生产队解散时分的几棵大榆树发挥大作用,四梁八柱基本到位,现在就差砖瓦了。

听闻侄子盖新房的消息,周铁拴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从县城专程回来,顺便捎回了几车红砖,这在当年满村青砖砌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银拴召集了十里八村的好伙计们来帮工,仁玉所在部队就是基建工程兵,在那个年代承建了国家大型工程,在部队掌握的新技术、新理念终于派上了用场,飞檐走梁,勾梁画栋,门窗也又涂上了墨绿色的油漆,前墙中间镶嵌着轻盈的腰线,上砌四个鸽子坛,东西拐角房脊下内嵌两对墨水瓶。

新家有了,金凤干劲更足了,不觉得日子苦了。没有耕牛,没有犁耙,金凤就跑东家、去西家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死皮赖脸请求别帮忙。都是乡里乡亲的,看到一个媳妇带一个孩子又当爹又当妈的,大伙儿都伸出了帮扶的手。

春天,金凤和乡亲们搭伙一起耩耧,种下希望的种子。

夏天,打药桶的药水顺着脖子往下灌,为了及时采摘熟透的绿豆,午饭后酷暑烈日中,头顶一块湿毛巾就下地了。

秋天,钻进密密麻麻的棉花丛中一干就是一下午。

冬天来了,别人都在清闲打牌消磨日子,金凤不是给孩子做鞋做衣服,就是教孩子读书学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