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买房记
第七十三章买房记
赵斯路得知家里买车之后也很兴奋,他立刻报名驾照考试,兴致勃勃地准备在三个月之内,把驾驶证一举拿下。
他和吴小莉计划明年五一结婚,并且吴小莉一家正式提出要求他们家在上海买房。
“买房!买房!怎么买?拿什么去买呀?”姚锦初又愁又急,忧虑如焚。
赵现光也手足无措,不知道咋办。
一家三口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商议,姚锦初也通过熟人咨询,最后一致决定:买房子!买一套八十到一百平方之间的房子!
于是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赵斯路和吴小莉在上海宝山区附近,寻找合适的楼盘选房;另一路由姚锦初和赵现光在凤城筹钱。此刻,上海的房价增长很快,由年初的每平方大约两万五,到国庆节之后一路攀升至三万多一平米,照这趋势发展下去,未来的房价还会不断攀升,价格之高难以估量。既然是刚需,赶早不赶晚,不如尽快下手。
姚锦初家刚刚花了十多万买了一辆汽车,虽然车钱有姚培宇给的八万块钱,姚锦初原本可以买十万以下的车,但是为了压过吴小莉家,她狠狠心又掏出六万,买了一辆十四万多的汽车。
对于在上海买房子这件事,姚锦初早有心理预期,但是事情真的来到面前,这么大一笔笔钱,她也不得不仔细考虑一下如何筹集。二百多万块钱,这可不是两万三万呀,对于一个四线城市的工薪阶层,不亚于一座难于逾越的大山,跨过去势必要千辛万苦,说不定还要脱层皮。
姚锦初家最近几年连续买了两套房子,儿子上大学花了不少钱,他们家的家底本来就薄,加上方方面面的支出也不少,所以现在他们家的存款并不多,更要命的是在赵现光的名下,还有一套需要还三十年的房贷。
赵斯路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他很体谅父母的不容易。他说:“你们只要出个首付就行,剩下的房贷我来还。”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在姚锦初看来,男方筹备婚房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在中国有句俗语:盖房子娶媳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方购买房产被视为结婚的一种常见习俗,这种观念根深蒂固。男方购买房产,被认为是对未来家庭稳定和女方经济保障的一种方式。社会和女方家庭往往对男方的经济实力有所期望,认为购买房产,能够展示男方的经济实力和责任感,从而给女方和女方家庭带来安全感。儿子结婚没有房子住,男方一家人在儿媳妇面前一辈子也别想挺直腰杆儿!所以,首付姚锦初必须出,房贷她也准备自己来还。
于是,姚锦初和赵现光开起了疯狂筹钱模式,他们这次不再纠结于面子。亲朋好友,凡是感觉能够张开口借到钱的,就厚着脸皮去借。无奈赵现光的那些亲戚朋友,要么穷的早想向他刮拉刮拉,要么交情不够借不出来,最后只有他外甥钱大国和大哥两家人好歹帮凑了五万块钱。
姚锦初的一个闺蜜,两人是发小也是同学,关系非同寻常,慷慨解囊借给她十万块钱,姚锦初提出以四分利息计算,总不能让闺蜜吃亏不是?他们手里还有十多万,所有这些的钱加起来不到四十万。离首付六十万,还有不小的缺口,两人束手无策。
“我去和爸妈借钱去!”姚锦初咬着嘴唇,捋着日渐稀疏的头发说道,她额头纹和法令纹日渐明显。
“这,这,不太合适吧!”赵现光犹豫不定。
毕竟这一年多,他们两人和王丽珠的关系比较紧张,有点儿水火不容的味道,这种情景之下,贸贸然再去借钱,实在不妥。老两口会不会再次伸出援助之手,夫妻二人心里都在打鼓。但是,就目前来看,似乎只有这一条华山路可以一试。再说事情成功与否,只有试了才会知道。
周六上午,姚锦初给姚培宇打电话,说是中午过去吃饭,叮嘱他们不要准备午饭,只要做一个鸡蛋蛋花汤就好,她把饭买好带过去吃。
王丽珠很高兴,上次的母女二人激烈交锋之后,这是闺女第一次主动打电话来看望他们。老太太对闺女口出恶言,丝毫不后悔,她的观点一直没有变是:天下无不是的爹娘。
姚锦初在快餐店买了三张驴肉卷饼,打包了两份儿炒菜。前些天,她给二老在网上买了一套薄款运动衣,准备今天一块儿给老人送来。
女儿买的衣服,很合王丽珠和姚培宇的心意,一套枣红色和一套灰黑色的情侣装运动衣,穿上合体大方,让老两口面貌焕然一新。温馨的场面一扫之前的阴霾,两位老人眉开眼笑,父母和孩子能有多大的仇呢?
他们三个人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吃完了午饭,像以前一样各自去午休。下午两点钟,姚锦初起床后,发现老父亲姚培宇在客厅里喝茶。
她走过去坐在旁边,父女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家常。
姚锦初漫不经心地说:“斯路准备明年结婚了。”
“噢!大喜事呀!”姚培宇开心的说。
“是喜事!呃——但是女方父母提出要在上海买房子。”
“哦,孩子在上海上班,肯定在上海安家,买房子是早晚的事儿啊!”
“可是,可是,上海的房价实在是太贵了。一套八九十平的房子,也得二百多万呀!”姚锦初耷拉着一张脸,满面愁容。
“哎哟!房子这么贵呀!”王丽珠从卧室走出来,一边梳着头发,一边说。
姚培宇对上海的高房价坦然接受,他说道:“北上广那地方寸土寸金,哪能和咱这小地方t相比!贵有贵的道理。”
“唉,谁说不是哩。斯路看中了一套房子,八十多平方,得两百多万。”
王丽珠听到闺女提到钱的事儿,立刻睁大了眼睛,看了老伴儿一眼,两人开始紧张了,他们的表情立刻变得严肃起来。他们现在对这个一直视为依靠的女儿心存戒备,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信任。
姚锦初没有擡头,继续不温不火地自说自话:“现在我们准备在上海按揭买房,手里有四十多万块钱,离首付还差二十万……”
“……”二老不语。
“呃——呃——我和赵现光商量,想和你们借点儿钱,先帮孩子把首付钱拿上,房贷——以后——我们咱慢慢儿——还。”姚锦初闪烁其词。
“啊?又借钱?”王丽珠脱口而出一声惊叫,脸色大变。
姚培宇看了一眼老伴儿,结结巴巴地说:“借钱啊?这个——这个——”
“你们放心,我们缓过来之后,第一个先还给你们!”姚锦初目光坚定,想要给父母吃一颗定心丸。
“喔,不是啥时候还的问题!是小熙……”
“啊,你担心小熙家万一有啥事儿也需要用钱吗?没关系,我打电话给他说一声……”
姚锦初看父母有所松动,只是顾虑姚锦熙一家,她立刻心生欢喜,担心父母再变卦,她就急急地要给姚锦熙打电话,想今天就把钱搞到手。
可是连续打了好几次,姚锦熙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她只好作罢。
“初初,你别打了,反正借钱也不急在一时,等小熙过来后,我们再和他商量一下吧。”姚培宇想把事情往后拖延。
姚锦初一脸的不高兴,说:“嗨!这小熙,忙啥呐!不接电话,可恶!”
她悻悻地拨弄着手机,不死心,接着又开始打电话。回答她的是毫无感情的声音“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请稍后再拨……”
王丽珠和姚培宇打心眼儿里不想借钱给姚锦初,他们感觉自己疼爱了多半辈子的宝贝闺女,非但没有他们想象的无私大度,而且算盘打得啪啪响,挖空心思算计娘家,拼命往自己口袋里捞钱,今天她是不是再次设计骗他们的钱?他们不敢确定。
经过和小儿子的战斗,和赵现光的战斗,他们对孩子们伤透了心。这些孩子一个个翅膀硬了,不听话了,没有一个省心的人。三个孩子中,似乎只有姚锦熙是一个乖宝宝,只顾闷头生孩子,对他们还算听话孝顺。
现在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一片迷茫,不知道老了去指望谁。思来想去感觉似乎唯有钱才是最可靠的。没办法,孩子们都指望不上,那就看好自己的养老钱,以后请保姆或者去敬老院,没钱怎么行呢?好在第二次分家没有动自己的棺材本儿,姚锦初姐弟俩手里分到的钱,都是来源于姚家老宅子的补偿款,阴差阳错地他们自己手里竟然还落下两三万块钱,让他们心里稍稍安慰些。这两万多块钱,他们不打算还给姚锦翊了,用王丽珠的话来说:搂草打兔子,多捞一笔是一笔。
说到姚锦熙家连续生孩子,他们老两口心态比较平和,对此事淡然处之,已经没有了前几年抱孙子的执念。
“眼珠子还不行呢,何况眼眶子!”王丽珠一针见血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