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好口才是人生的重要资本 - 如何会说打动人心的话 - 舒天姚秋华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1章好口才是人生的重要资本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工作不需要和别人打交道,没有任何一个人不讲话,即使哑巴也会用手势来与人交流。而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交流,感情沟通,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就是语言交流。一个善于讲话的人,通过出色的语言表达,可以使同事产生好感,结成友谊;可以使同事间的矛盾化解,友好地相处。而一个不善于沟通的人,就得不到同事的认可,往往因自己与同事间的沟通得不到改善而成为一个孤独寂寞的人。

生活中常常是:因为善于讲话与同事有了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才使同事之间增进了解,缩短距离,得到认可。

一句话,沟通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是提高素质、开发潜能的主要途径,是我们驾驶人生之舟实现事业成功的无价之宝。

1.好口才,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

2.好口才是一种人生资本3.好口才也是一种生产力

4.好口才能够创造机遇,赢得合作5.好口才有利于他人接受你的意见

6.拥有好口才,可以获得好人缘7.关键时刻,好口才化解问题和矛盾

1.好口才,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

练就一副好口才,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个人的力量越发显得单薄弱小,对社会协作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因而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社会交往,使每个个体协调地合作,聚合所有个体的力量,从而收到更好的社会效益,一个人交际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为说活艺术的高与低、巧与拙。因为言为心声,舌战便是心战,语言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所以口才在人际交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0世纪初,美国人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15%来自于他的专业技术,85%则依靠他的处世技巧和人际关系,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他的口才。这种认识不断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把舌头、原子弹和金钱相提并论,一起视为民族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法宝;如今更是把舌头放在美元和电脑之前,成为新的战略武器之首。尤其是现代传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地球的半径在编短,而舌头却伸得更长。

在21世纪当代社会,口才的作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传播信息、宣传教育的重要工具,是扞卫真理。批判谬误的锐利武器;是寻求发展与合作、广交朋友、增进友谊的宽广桥梁;是调查访问、治谈讨论的重要手段;是领导艺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对口才训练趋之若鹜,求知若渴,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到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力,竞争力、推销力无一不是以口才来展示的,在这方面有欠缺足以构成对自身生存发展的障碍。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亲光曾就大学生的成材与口才的关系,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改革的社会对不重视创造的书生型、既成型人才不感兴趣。它所需要的是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有强烈进取精神的人才。而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之一就是口才。”

当今欧美各国,口才教育非常普及并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这源于人们的一个共识:即口才不仅是人在一生追求奋斗中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而且在获得这种能力的同时,其它几种重要的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等都相应得到训练和提高。

人们的这一认识,与口才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有关。我们知道,思维和语言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思想是语言的具体内容,语言是思想的表现形式。口语交际最大的特点便是现想现说,想是说的基础,说得好的前提是先要想得好。而无论是想还是说,都必须综合地运用交际者的各种素养和知识能力。

具体来说,在“想”的阶段,首先,交际者一方面要考虑交际场合,交际对象的身份和情绪,做到察言观色;另—方面要对相关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以求深入了解,从而迅速把握对事物的认识,这就需要凋动交际者的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其次,口语交际随机性强,而且语音稍纵即逝,不能重复,这就要求交际者快速地启用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并针对具体情况,及时作出准确、得体和巧妙的应答,这就需要很好的记忆力和很高的随机应变能力,再次,口语交际要做到表达清楚,主旨明确,条理分明,逻辑严密。这就需要交际者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联想与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在“说”的阶段,还需要交际者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和语言艺术。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社会。在竞争中,谁把握住了机会,谁就把握住了命运的主动权。机遇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口才来实现的。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说过:“欲审知其德,问以行;欲审知其才,问以言。”这里说的言能显才,不无道理。口才是充分展示一个人思想修养、道德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作风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让他人对自己进行全面、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并因此取得他人的信任,从而把握住难得的机会一展抱负。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事业有成的人,绝大多数都具有较好的口才,而且口才越好,其活动的天地就越大,成就也就越突出。比如说,周恩来的丰功伟绩就是与他那超群绝伦的口才成正比的;英、美、德、日等国的总统,总理,首相的竞选无不是雄辩口才的较量。可以说,具备口才,使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其功效大至为群众、为社会、为国家谋福,小至利己顺利发展。因而,口才是通向成功之路的重要阶梯。

总之,口才已日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能力而在社会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以这样说,在现代社会里,有口才未必是人才,是人才则必定有口才,训练口才和培养人才是同步的。培养口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当代人完善自我的需要。

2.好口才是一种人生资本

虽然人人都生有一张嘴,人人都会说话,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会说话呢?正如谚语所说,“人好好在嘴上,马好好在腿上。”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凭看三寸不烂之舌,改变了自己平凡的命运。

春秋战国是我国舌辩之士的鼎盛时期。纵横家们游说列国诸侯,或献合纵之计,或献连横之策,一言既出,天下大变。名流之士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得宠于君王,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好不得意。

张仪以舌辩之才当上了泰国的宰相,但最初只不过是魏国的落泊贵族的后代。有一次,张仪到楚国游说时跟楚国宰相饮酒,不久楚相丢了一块玉壁,门客们便怀疑张仪,说:“张仪贫穷,品德不好,一定是张仪偷去了玉壁。”人们于是把张仪绑起来,拷打了几百下后才释放。张仪的妻子说:“唉!假如你不读书游说,怎会受到这样的侮辱?”张仪却时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

妻子忍梭不禁,说:“舌头还在。”张仪说:“这就够了!”后来,张仪果然凭着辩才雪了耻,还取得了泰国的宰相之位。

与张仪同时代的苏秦,最初以连横的理论游说秦王,曹到碰壁,不得已穷愁潦倒而归。他的父母因他没出息而不认他这个儿子,他的嫂子甚至在家中指鸡骂狗而不给他做饭吃。他受尽了羞辱,于是头悬梁、锥刺股,秉烛读书达旦,终于创造了联合抗秦的合纵论,并且苦练舌辩功力,成为能言善辩的饱学之士。他再次游说列国诸侯,宏论阔议,倾倒六国君王。

使他挂上了六国相印。使这位足智多谋的策士获得了极大成功。嘴巴创造的奇迹令人叹为观止。

所以,事业要成功,好口才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资本。

而今口才在神州大地已重新展现魅力,以致有“知识就是财富,口才就是资本”之说。在广泛的社交活动之中。你若具有适应各种场合的口才,你就时常处于优势地位,那么,你在调整周围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就更能得心应手,心想事成。从这个意义上说,怀揣金口才,可以走遍天下。

3.好口才增加自我形象的魅力

在以往的年代,能说会道曾被认为是华而不实、夸夸其谈;而拙于言辞,不善表达则被认为是脚踏实地、质朴敦厚。孔子就曾说过,“巧言色令,鲜仁矣”,又说“刚毅木讷,近仁”。

《史记》也有这样的记载:“(周)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从这些话里可以看出,中国人不重视说话能力的历史源远流长,即使到了现代,我国的传统教育和家庭教育在这方面还一直强调所谓的“说话是铁、书写是银,沉默是金”。

今天,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一个人的发展、成功与他的交际能力的关系非常密切。作为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专家提醒您一个人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魅力,常常来自于语言艺术的驾驭与交谈技巧的把握。

尽管每个人,都会说话,但把话说得巧妙悦耳,说得鲜活生动,却需要下一番功夫。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中不同的人说出来,有的让人高兴,有的让人厌恶;有的令人捧腹开怀,有的却令人气愤恼怒。这其中的关键,便是如何把握好交谈的分寸和技巧,这就需要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断揣摩和研究,不断总结和提高,做到说话知轻重、识眉眼、懂分寸,从而在社交中成功地展示出个人的魅力与风采。

美国现在流行一种观点:一个人的成功20%凭专业知识,80%要靠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交际能力的高低又往往由讲话能力决定。讲话交际能力在商贸谈判、产品销售、技术引进等经济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企业中,无论生产、销售和服务都要通过劳动者劳动来完成,劳动者的技能和经验是生产力,但生产出来的商品要说服消费者购买;说服力的核心是讲话能力,讲话能力的高低关系到说服的成败。在以服务和营销为中心的企业里,管理层和业务人员的整体讲话水平越高,其营销能力越强。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提高讲话能力是扩大生产的有效手段。所以,讲话能力也是一种生产力。

讲话能力,还是一种智力。

讲话能力,还是一种竞争力。

讲话能力,还是一种魅力。

讲话能力,还是一种魄力。

4.拥有好口才,能够创造机遇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首先是通过语言交谈开始的。离开了语言,人类的信息交流就缺失了重要的基础,人们相互的沟通就失去了有力的桥梁,整个世界将因此变得暗然失色。

古人云,“三寸之舌,强子百万之师。”可见,出色的语言艺术具有何等的威力与功效。成功的社会交往少不得—副好口才。然而口才并非简单地动嘴皮子,它需要语言上的突破,好口才体现的是语言艺术和个人素质的综合能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

古代有这么一个国王,一天晚上做了个梦,满嘴的牙都掉了。于是他就找了两个解梦的人。第一个解梦的人说:“皇上,在你所有的亲属都死去以后,你才能死,一个都不剩。”

皇上龙颜大怒,下令杖100棍;第二个解梦的人说:“至高无上的皇上,您将是您所有亲属当中最长寿的一位呀!”皇帝大悦,拿出100个金币,奖给第二个解梦的人。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内容,为什么一个挨打,一个受奖?这就是口才的艺术。

人才也许不是口才家,但有口才的人必定是人才。口才是现代智能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思维敏捷、能言善辩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一个善于说话的人,首先必定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深刻认识事物。只有这样,说出话来才能一针见血,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其次还必须有严密的思维能力,懂得怎样分析判断和推理,说出话来才能滴水不漏,有条有理;最后还必须有流畅的表达能力。

专家提醒您知识渊博,话才能说得生动通顺。

正因为口才是综合能力的反映,所以,口才是知识的标志,它能够创造机遇,事业成功的阶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