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以意想不到的话打动人心 - 如何会说打动人心的话 - 舒天姚秋华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13章以意想不到的话打动人心

在不被对方重视的情况下,可以故作惊人之语,说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话,引起对方的注意,以便展开交流。很多时候,人们希望结识的陌生人位高权重,而自己却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辈,不被对方重视时,可以表现自己的“惊世骇俗”,使自己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当我们遇到他人不正当的要求或诘难时,我们也可以针对其思维模式或语言结构上的缺陷与漏洞,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是各种场合都可适用的一种说话策略。

1.用谑而不虐的调侃打动人2.以谬还谬,说服对方

3.有自嘲中放松自己,打动他人4.用意想不到的话诱其上钩

5.先贬后褒可使人由失望而欣喜6.先声夺人,赢得谈话的主动权7.出其不意,更显奇效

8.反语讽刺,可收到欲擒故纵的功效

9.以意想不到的话随机应变,自圆其说10.巧言妙语挽救失言

11.巧用谐音,扭转局面12.巧妙应付别人的奚落

1.用谑而不虐的调侃打动人

调侃术在论辩中运用的方法很多,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故作愚言”,有意地讲些显而易见的荒谬的话,但又“谑而不虐”。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是美国历任总统中最有幽默感的一位,而且,他常常通过自嘲来达到雄辩的目的。

一次,林肯为了黑奴的解放与美国作家废奴运动领袖道格拉斯发生争执。道格拉斯说他是两面派。人们都知道林肯的面貌很难看,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于是林肯幽默地说:“现在,请听众来评评看,要是我有另一副面孔的话,你认为我会戴这副面孔吗?!”

听众和道格拉斯都被林肯的话逗笑了。

还有一次,林肯在伊利诺斯州布罗明顿召开的报纸编辑大会上发言,指出自己不是一个编辑,所以他出席这次会议是很不相称的。为了说明他最好不出席这次会议的理由,他顺便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我在森林中遇到一个骑马的妇女。我停下来让路,可她也停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面孔。她说:‘我现在才相信你是我见到过的最丑的人了。’我说:‘你大概讲对了,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她说:‘当然你已生就这副丑相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你还是可以呆在家里不要出来嘛!’”大家为他的谦逊和幽默哑然失笑。

林肯调侃自己的幽默说辩术,是一种高妙的应变技巧。他用闪烁着智慧的目光看社会、看人生、看自己。他把自己作为调侃对象,并不是白轻自贱,更不是“展览”缺陷,而是一种超凡脱俗的豁达开朗,显示出他深刻地洞察生活,客观地理解生活的敏锐和聪颖。

自我调侃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白我幽默而对自己产生一种超然的情感,更为直接的作用是可以帮助你瞬息摆脱令人尴尬的窘境。尤其是当你莫明其妙地被别人当作取笑对象时,惶恐狼狈、恼羞成怒都不足取。你可以敏捷地接过对方打趣的话头,让它对准自己,来个以退为进,“自我调侃、幽默自己”。

这样,当幽默的主体与客体融合在一起时,你的调侃术,就会使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进入愉悦的氛围。

美国着名演说家罗伯特是个秃头,有人揶揄他,叫他“别老是忘了戴帽子”。他却说:“你们不知道光头的好处,我可是第一个知道下雨的人!”落入笑柄的罗伯特,反倒以他不可遏制的智慧赢了对手。

调侃术用来调侃别人时,不仅可以帮助你从凶恶的冲突、怨恨的心理、粗鲁的表情、一触即发的愤怒中解脱出来,而且可以使你以更有效的方式来表达你的意向,进而更有效地回击对方。

一次,萧伯纳收到了一封匿名信,里面只写了两个字“愚才”。他把这封信拿给人们看,说:“你们看,这封信真奇怪,只有署名,没有内容。”萧伯纳故作蠢言所营造的调侃,虽然从语言反击的锋芒上钝化了,但语言反击的力度却更大了。

任何人,包括大名人,都可能遇到某种受辱的窘境。而善辩的名人是不会发怒责骂别人的,但是他也不会就此忍受没来由的侮辱。这时,调侃术便能充分使其摆脱自身烦恼。

在一次演讲会上,演讲家亨利·比彻尔正振振有词、滔滔不绝地演说着。突然,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听众在下面捣乱,学公鸡鸣叫。比彻尔十分恼怒,但他镇定自若,看了一下手表,说道:“怎么回事?难道天要亮了吗?我简直不敢想像。然而低级动物的本能是不会错的。”

专家提醒您故作蠢言的调侃术,不仅是摆脱烦恼的手段,也是回击别人的“橡皮榔头”。虽然皮很软,力度却很大。

请看下例:

威尔逊任新泽西州的州长时,突然传来噩牦,他的一位好朋友,新泽西州的一位议员去世了。他深为震动,非常悲痛立即取消了当天的一切约会,准备前去参加悼念活动。正当他准备出门时,接到了新泽西州的一位政治家的电话。

“州长。”那人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希望代替那位议员的位置。”

威尔逊对那人的迫不及待感到十分恶心,他慢吞吞地回答说:“如果殡仪馆同意的话,我本人是完全同意的。”说完,他搁下电话就走了。

威尔逊的故作蠢态,把那人迫不及待的要接替议员的位置,故意理解为接替议员在殡仪馆的停尸位置而故作蠢言,其尖刻的讽刺意味胜过刺对方一刀。

调侃术在论辩运用中,无论是调侃自己,还是调侃别人,都应注意以下原则:

一是审时度势,相机而用。调侃术虽有一定的表达功能和很强的幽默功能,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充其量它不过是一种辅助性的表达手段,不宜到处滥用。比如,某些对活答辩、座谈讨论、调查访问等场合,就不宜使用调侃术,而应直抒胸臆,坦率诚实地吐露思想观点,介绍情况,回答问题。如果不看场合时机,随意使用,就会开巧成拙。

二是避免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具有积极意义的调侃术,包含着自嘲者强烈的自尊、自爱和责任感。自我调侃者的心是热的,自嘲不过是采取的一种貌似消极,实为积极的促使交际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手段。而玩世不恭,则是对世事表现出的冷漠、讥讽和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自我调侃出于这种态度的话,就会失去任何积极意义,无益于人际沟通。

三是调侃别人时要适可而止。调侃术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像“橡皮榔头”打人,皮肉未破裂,但能致人内伤。运用调侃术调侃别人时应慎重,通常情况下,应是“点到为止”。

2.以谬还谬,说服对方

以谬还谬,也叫“将错就错”,即先假定对方是正确的,然后按照这个思路做出一个新的结论,而这个新结论又是明显荒谬的,这样,后者的显然不成立也就证明了前者的错误,从而实现否定的目的。

有这样一则历史故事:

甘罗的爷爷是秦朝的宰相。有一天,甘罗看见爷爷在后花园走来走去,不停地唉声叹气。

“爷爷,您碰到什么难事了?”甘罗问。

“唉,孩子呀,大王不知听了谁的挑唆,硬要吃公鸡下的蛋,命令满朝文武去找,要是三天内找不到,大家都得受罚。”

“秦王太不讲理了。”甘罗气呼呼地说。接着,他眼睛一眨,想了个主意,说:“不过,爷爷您别急,我有办法,明天我替您上朝好了。”

第二天早上,甘罗真的替爷爷上朝了。他不慌不忙地走进宫殿,向秦王施礼。

秦王很不高兴地问道:“小娃娃到这里捣什么乱!你爷爷呢?”

甘罗说:“大王,我爷爷今天来不了啦。他正在家生孩子呢,托我替他上朝来了。”

秦王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孩子,怎么胡言乱语!男人家哪能生孩子?”

甘罗说:“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怎么能下蛋呢?”

甘罗就是利用以谬还谬的否定方法,没有直接揭露秦王的荒诞,而是“顺杆儿上”,引出一个更为荒诞的结论,让秦王自己去攻破自己的观点,并在巧妙的回答中暗示其荒谬性。

通过上面的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以谬还谬”法的两个基本诀窍:

一是以谬还谬,模拟必须相当,谬说必须等值。如甲说:“我家的狗会讲话。”乙便说:“我家的驴会唱歌。”甲反问乙:“驴怎么会唱歌呢?”乙反问甲:“狗怎么会讲话呢?”

这一反驳,由于驴和狗相当,唱歌与讲话等值,因而使甲哑口无言。

二是无中生有的“无”,必须是绝对的“无”。反之,就会给对方留下反击的空子,使自己陷于被动,反驳就无法起到以谬还谬的效果了。

3.有自嘲中放松自己,打动他人

我们常说的“自嘲”,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嘲讽自己。谁都喜欢被人赞美,不喜欢被人嘲讽。但有时候自嘲也能体现出一种潇洒的情态和人生的智慧。它能制造出宽松和谐的交谈气氛,使人感到你的可爱和人情味。在现实生活中,适时适度地“自嘲”往往会收到妙趣横生、意味深长的效果。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