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以激将的话打动人心 - 如何会说打动人心的话 - 舒天姚秋华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6章以激将的话打动人心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想方设法地调动感情的力量,来激发人的积极性,唤起对方热情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众多方法中,说激将的话是一种很常见的方法。激将,就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当有些人的自尊心受到自我压抑或者由于遭受挫折、犯了错误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而产生了自卑感,我们用其他方法不能使他振作起来,接受我们的意见和主张,我们就故意贬低他,刺激他,从而把他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起来。

这也是社交场合有效的一种说话方式。

1.运用巧言请不如激2.话分人说,先知后激3.激人愤慨,使吐真言

4.妙用激将,巧言保命5.激将之法,惟义激最高6.巧用激将,二桃杀三士

1.运用巧言请不如激

俗话说:“请将不如激将。”在交谈中,正确运用巧言激将法,常能收到积极的效果。

巧言激将,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交谈对象,采用不同的激将方法,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犹如治病,对症下药,才有疗效。如把药下错了,就是于人无益,或是置人于死地,反而使事情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激将法”的用法很多,这里略举几种:

(1)直激法

就是面对面直出直入地贬低对方,刺激之,羞辱之,激怒之,以达到使他“跳起来”的目的。

例如,某厂改革用人制度,决定对中层干部张榜招贤。榜贴出后,大家都看着能力技术俱佳的技术员小李。

然而,由于某种原因,小李正在犹豫。一位老工人找了去,直言相激:“小李,你不是大学的高材生吗?大家巴望着你出息呢!没想到,你连个车间主任的位子都不敢接,真是个窝囊废!”

“我是窝囊废?”话音未落小李就跳了起来,说:“我非干出个样儿来不可!”他当场揭了招贤榜。

(2)暗激法

这是有意识地褒扬第三者,暗中贬低对方,激发他压倒、超过第三者的决心。

暗激法的巧妙,就在于它是通过“言外之意”、“旁敲侧击”的说法,委婉地传递刺激信息,人们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而有人在自己面前有意夸耀第三者,显然会对他起到一种暗示性刺激。

(3)导激法

激言有时不是简单的否定、贬低,而是“激中有导”,用明确的或诱导性语言,把对方的热情激起来。

例如,某校一个调皮学生,学习成绩很差。一次,他打了一位同学,还自夸是拳击能手。老师叫住他说:

“打架,算什么英雄?有本事你跟他比学习。你期末考试如果赶上人家,那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一句话激得这个调皮学生发奋学习,后来,他果然有了明显进步。

2.话分人说,先知后激

施用激将法,除了要考虑对方身份以外,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性格。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情等流露出来,快言快语、举止简捷、眼神锋利、情绪易冲动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开朗的人;表情细腻,眼神稳定,说话慢条斯理,举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稳重的人;安静、抑郁、不苟言笑,喜欢独处,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口出大言,自吹自擂,好为人师的人,往往是骄傲自负的人;懂礼貌、讲信义,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尊重别人的人,往往是谦虚谨慎的人。对于这些不同性格的对话对象,一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比如对待傲气十足的人,如果他面子看的很重而讲究分寸,你不妨从正面恭维入手,让他飘飘然,因为虚荣而顺从你的意图。这种类型的人只要你说他长得高,他便会踮起脚给你看。

诸葛亮对关羽,便采取此法,马超归顺刘备之后,关羽提出要与马超比武。为了避免二虎相斗,必有一伤,诸葛亮给关羽写了一封信:我听说关将军想与马超比武。依我看来,马超虽然英勇过人,但只能与翼德并驱争先,怎么能与你美髯公相提并论呢?再说将军担当镇守荆州的征途,如果你离开了造成损失,罪过有多大啊!关羽看了信以后,笑着说“还是孔明知道我的心啊!”他将书信给宾客们传看,打消了入川比武的念头。

公元208年,曹操亲率二十多万大军南征。江东的孙权摇摆在抗曹与降曹的两种选择之间。为此,诸葛亮出使江东鼓动抗曹。他看到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立即判断对手有很强的自尊,“只有激,不可说”。对待这位江东的最高权威人物,诸葛亮对准他当时在战与降之间举棋不定的矛盾心态,不但把曹操的实力格外加码地描述了一番,而且一点也不委婉地建议他如果不能早下抗曹决心,不如干脆投降。孙权不甘屈辱,立即回敬一句:“诚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降曹?”于是诸葛亮抓住这个话茬,毫不犹豫地抛出一枚令对方难以承受的重磅炸弹:“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又安能屈处人下乎!”这枚炸弹既是对孙权的强大刺激,也是对孙权的有力鞭策。此时,被触犯了尊严的孙权不觉勃然变色。随后,终于决心抗曹。

诸葛亮之所以敢于这样做,是因为他料定孙权绝不肯轻易降曹的缘故。诸葛亮对这种“破坏性的试验”是心中有底的,正如他后来用《铜雀台赋》激怒周瑜一样,都取得了别人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

在最精彩的与周瑜的一场谈判中,诸葛亮善于拨弄对手弱点的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周瑜是对孙权决策影响最大的人物,一旦抗曹开始,他必然也是主帅,诸葛亮必须调动起他的强烈抗曹愿望。于是异想天开地利用曹植《铜雀台赋》中“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的句子,诳称曹操有染指孙策遗孀大乔和周瑜妻子小乔的念头。这不啻在周瑜最敏感的部位砍了一刀,把一个故作深沉、正得意洋洋地对诸葛亮大演其戏的周郎刺得顷刻之间离座而起,将自己与曹操誓不两立的意愿和盘托出。诸葛亮善于激将之法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3.激人愤慨,使吐真言

1812年拿破仑侵俄战争失败后,俄、英、普等国组成反法同盟军,开始反攻。这时,作为法国的盟国奥地利,一面积极备战,一面以停止结盟相威胁,提出了种种条件,拿破仑断然拒绝。便派人去法国探知拿破仑的真实想法,以最后做出是战是和的决定。

1813年7月,拿破仑在德累斯顿的马尔哥利宫会见奥地利使者梅特涅。他想借此机会威胁梅特涅,并且探听他最近和沙皇会谈的结果。拿破仑腰悬宝剑,腋下挟着帽子,威仪十足地接见梅特涅。说了几句客套话,问候了弗兰西斯皇帝后,他面孔一沉就单刀直入:“原来你们也想打仗。好吧,仗是有你们打的。我已经在包岑打败了俄国,现在你们希望轮到自己了。你们愿意这样就这样吧,在维也纳相见。本性难移,经验教训对你们毫无作用。我已经三次让弗兰西斯皇帝重新登上皇位。我答应永远和他和平相处。我娶了他的女儿。当时我对自己说:‘你干的是蠢事。’但到底是干了,现在我后悔了。”

梅特涅看到对手火了,忘掉了自己的尊严。于是他愈发冷静,故意刺激拿破仑这头好斗的野牛。他提醒拿破仑说,和平取决于你,你的势力必须缩小到合理的限度,不然你就要在今后的斗争中垮台。拿破仑被激怒了,声言任何同盟都吓不倒他,不管你兵力多么强大,他都能制胜。接着,他说他对奥地利的军队有准确的了解,每天都收到这方面的详细情报,等等。梅特涅打断他的话,提醒拿破仑,如今他的士兵不是大人,都是小孩。拿破仑激动地回答:“你不懂得一个军人是怎么想的。像我这样的人,不大在乎100万人的生命。”说完,他把帽子扔到一边。梅特涅并没有替他捡起来。

拿破仑注意到这无言的蔑视,只得继续说道:“我和一位公主结婚,是想把新的和旧的、中世纪的偏见和我这个世纪的制度融为一体。那是自己骗自己,现在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许我的宝座会因此而倒塌,不过,我要使这个世界埋在一片废墟之中。”梅特涅无动于衷。拿破仑威吓不成,就改用甜言蜜语,哄骗笼络。他在把梅特涅打发走的时候,拍一拍这位奥地利大臣的肩膀,语言平和地说:“好啦,你知道事情会怎么样?你不会对我开战吧?”梅特涅马上答道:“陛下,你完了。来时我已有此预感,回时就肯定无疑了。”后来他又对人说:“他什么都给我讲清楚了。这个人一切都完了。”不久,奥地利就加入了第六次反法同盟的行列。

很显然,在这次较量中,胜利者是梅特涅。一惯以权谋多变着称的统帅拿破仑不能控制住自己愤怒的情绪,连连失态,说些大话、气话,想借此胁迫梅特涅。相反,梅特涅却能冷静处事,不辱使命,不失时机地以言辞激怒拿破仑,使其暴露内心世界。

梅特涅的话语不多,但他一则表达了对欧洲和平的看法,即取决于拿破仑;二则也得出结论,拿破仑固执己见,不尊重盟友,在欧洲联合进攻下,其失败的命运是注定的。后来的结果真的被梅特涅言中了。

激将法常被用于探测别人的意图与态度。关键之处在于:对于别人高深莫测的只言片语,你要佯装不屑一顾,暗中揣度对方的心底,并点点滴滴将秘密引到他们的舌端,对方一旦发烧,便会不顾一切地吐而后快,最后落入你精心巧设之网。

4.妙用激将,巧言保命

激将的语言常常能使自己面临困境的时候,令对方改变主意,使自己摆脱危险。有这样一个传说:

明末年间,闯王李自成进北京,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给捉拿到大营。

李自成目光一扫陈圆圆的芳容,不由得心中一动,暗自道:果然是个天生尤物,难怪吴三桂要为她拼命!”

坐一旁的刘宗敏也被陈圆圆的姿色迷住了。

这种“祸水”绝不能留。李自成对侍卫示意说:“把她拉出去,勒死!”

陈圆圆不等侍卫动手拖扯,自己站了起来,面对李自成,看他一眼,微微冷笑一声,然后转身就走。

陈圆圆的这一看一笑,使李自成生疑了。李自成大喝一声:“回来,你冷笑什么?”

陈圆圆听到闯王喝声,就又跪下,说:“小女子早闻大王威名,以为是位纵横天下、叱咤风云的大英雄,想不到……”

“想不到什么?”闯王问。

“想不到大王却会畏惧一个弱女子!”

“我怎么会畏惧你?”

“大王,小女子也出自良家,堕入烟花,饱尝风尘之苦,实属身不由己。初被皇亲霸占,后被吴总兵夺取,大王手下刘将军又围府将小女子抢来,皆非小女子本意。请问大王,小女子自身又有何罪过?大王仗剑起义,不是要解民于倒悬、救天下之无辜吗?小女子乃无辜之人,大王却要赐死,不是畏惧小女子又作何解释呢?”

李自成被陈圆圆这一席话问住了,许久不能回答。他抬起手和声道:“你且起来说话。”陈圆圆紧接着又陈述了杀她与不杀她的利害得失:“现在,大王如果把我这小女子杀戮对大王毫无益处,却必定激起吴总兵更强的复仇心,吴总兵必会日夜兼程,追袭不休;如若大王饶小女子一命,小女子必感念大王不杀之恩德,则保证让吴总兵滞留京师,不再追袭大王……”

李自成被说服,没有杀陈圆圆,且好生待她。最后,她又重归了吴三桂。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