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警惕罪犯
如何看待男子侵占公款700万坐牢7年,出狱当上财务总监又卷走1900万?
这位高智商的经济罪犯,是数次“进宫”的老员工了。他利用职务之便,第一次将公司的700万资金卷走,被判入狱七年。
在这七年的监狱生涯中,他刻苦学习,读了很多关于公司管理,资金处理的书籍。
哪里料到,出狱后,初中文凭的他,伪造本科学历,再一次卷走了公司1900万的资金,彼时他的年薪为36万。
快挂被抓的人生,让人啼笑皆非,但也值得我们反思。
我们从人性角度解读一下这个多次“进宫”的罪犯,进而延伸到情绪冲动,容易犯罪的一些冲动型的人,希望对我的读者有一些帮助。
毫无疑问,这多次“进宫”的主人公是个高智商的罪犯,想必以他的智商和看书的认真劲儿,是很容易的认识到自己所做的是违法犯罪活动。
但是,他依旧不改本性,多次犯事,最终卷走1700万涉嫌犯罪,再次被逮捕。
想必各位都应该会有疑惑,为何他知道这是犯罪,依旧要选择去犯罪呢?是因为想念监狱中的日子?这太可笑了!
我们大部分人看到这个新闻可能会当做笑话来看待,搞不清楚他的作案动机。
但是细细思考下去,我们很容易的就发现此人的性格已经扭曲了,他的残缺的三观告诉他,这样做的后果不严重。
但是事实上是非常严重的。
人的理性思维是有限的,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感性思维占上风。
一时的冲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干了犯法的事情,这是很可怕的,也是很可悲的。
我们不管是在媒体上,还是现实生活中,总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那就是很多罪犯都有前科,都有多次“进宫”的经验,是监狱中的常客。
本性难移,这句话对应在这些人身上是很恰当的,在合适不过了。
我们经常会看到国家工作人员,不管是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或者是某些公司招聘,是不会招收有违法犯罪记录的员工的。
这个原因我们都能罗列出很多来。但是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出狱的罪犯,再次犯罪的概率要比普通人高很多。
这是无法避免的,数据会说话,而且是讲的是实话。
看过一些从监狱出来的人会说这么一句话,“出来后什么也做不了,进个厂都不行,既然如此,为何要把我放出来。”
(这就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会再次犯罪的潜意识意愿。)
这句抱怨的话我无权去批判,也不会说什么早干嘛去了之类的马后屁。
既然出来了,就好好做人,安安稳稳过日子,进不了厂难道还摆不了摊了?干不了别的了吗?
不会可以学,都是从不会学到熟练的,抱怨一点用都没有,只会显得自己无能。
无意冒犯,别骂我。
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社会上的罪犯,我们很轻易就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冲动型犯罪,大部分罪犯都是在冲动下犯罪的,尤其是初次犯罪的人。
精心密谋的犯罪行为,是很少见的,且经常发生在较高的层面上,或者说是高智商犯罪,这样的很少见,我们很难去分析和杜绝,平常也接触不到。
但是冲动型的低层次犯罪很常见,可以预见到,能够提前躲避,或者是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从冲动型犯罪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生活的准则,或者说是交友、爱情、择偶方面的一些准则。
远离那些情绪管理不到位的人,远离他们。
当然,若是身边人,远离不了,可以试图纠正一下。
我们这里的纠正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他人的生活方式和情绪管理。我们的出发点很自私,因为我们远离不了他,所以纠正他的坏脾气,免得伤到我们,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坏的影响。
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他自己,让他避免在冲动之下干出什么无法挽回的事情。
歇斯底里的人是可怕的,就像是生活中咆哮、摔打东西、疯狂求爱的这些人。
理智的人面对生活中的争吵会是什么样子的?
温和,平静,理智的解决问题,再不济也是哭泣,偶尔一次嗓门大一点的谩骂,而不是通过咆哮,疯狂打骂这一类的发泄行为来解决。
打骂、咆哮、歇斯底里的人太过可怕,他可能忍得住前九次,但是他忍不住第十次,而第十次就是他最终爆发的时候,此时一切都晚了。
我们偶尔能见到那些动辄破口大骂的人,或者歇斯底里在大街上咆哮甚至拉扯打架的人,他们被愤怒淹没了理智,丝毫不顾及身为社会人员的尊严,基本的社会礼节。
我们也能看到某些失恋后,疯狂求女孩子复合的男孩子(或者女孩子),他们动辄跳楼、自杀、下跪、歇斯底里地请求挽留。
这种种方式让女孩子感动,让围观群众看戏,称赞爱情的美好,男孩子爱的深沉。
但是在某些人眼里,这种疯狂的爱,让人脊背发凉,天灵盖上的寒气一股股的让人打寒颤。
爱的时候这么疯狂,不爱的时候岂不是更疯狂?更何况还有恨的时候,岂不是要杀人?
很难想象若是女孩子有一天不爱这个男孩子了,在愤怒的冲动下,这个男孩子会干出什么样的疯狂的事情?
杀人!
这是我们经常会看到的问题,因爱生恨,最终走进监狱的大门。
这两天还有一个新闻,男孩子被女孩子拒绝,怀恨在心,坐高铁去千里之外,把女孩子的祖坟给挖了。
这还算好的,顶多算个寻衅滋事。
近日,浙江台州男子求复合不成,冲动之下,竟借来朋友奥迪车撞飞前妻和前妻的现任,造成两人轻伤,最终因故意伤害罪被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