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选择 - 人间恶事 - 墙上枪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人间恶事 >

第27章选择

有人问我,家境不好的女孩子是好好读书还是早早进入社会?

我的回答是好好读书。

我从下面的几个角度来讲,希望对我的读者有一些帮助,能够重新拿起书本。(当然,我的读者各个貌比潘安,有男神之姿,跳着看就好。)

我们人类的所有活动的本质就是一种目的性极强的实践,渴了喝水、饿了吃饭、冷了加衣服、穷了挣钱。

基于穷了挣钱这一点,给我们提供挣钱的动力,让我们有了对金钱的渴望。

但是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有很大区别的一点就是前瞻性,我们需要考虑今后的日子应该怎样度过的问题。

这个今后不仅仅只是指明天、后天甚至是十年八年的,而指的是贯穿整个漫长人生的悠久岁月。

早早进入社会是为了什么?

挣钱?能挣多少钱?

享受人生?累死累活的还谈什么享受人生?

这是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事情,我们早早进入社会是在给自己挣钱还是在为老板挣钱?扪心自问,我觉得是后者。

出卖体力能挣多少钱?韭菜罢了,浇浇水就得到了满足。

早早进入社会,没学历,没技术,只能出卖体力,甚至是肉体。

古往今来,出卖体力的、肉体的都是最底层的民众,大部分都要被迫接受更高阶级的剥削。

有人会认为,勤劳能够摆脱贫困,只要进入社会不怕吃苦,不怕疲劳,就能挣大钱。

这话有很大的误导性,它疏忽了认知性的差异。

农民伯伯一辈子都在田地里辛苦劳作,累出一身的毛病,他们甚至连孩子上学的钱都拿不出来。

进入工厂工作出卖体力的人怎么样?

我认为他们是没有感情的冰冷机器,为何会这么说?进入工厂十年八年能学到什么?能对自己以后的生活产生用处吗?

如花似玉的年龄进入工厂,中年后拖着一身的毛病走出工厂,自己进步了吗?没有!

那和那些等待报废的年老机器有什么区别?没有,都是丧失了技术优势,零件报废,不得不退换出来。

这个技术优势指的不仅仅是体力,还是脑子里的认知水平。

待在一个整日忙碌的工厂里,连思考自己,提升自己的时间都没有,谈何进步?

单论家境不好的女孩子。

对她们最大的,也是最好的生存出路就是读书。(这一点对贫穷的我们也适用。)

有一句话说的好,人类最大的、最合算的投资就是对自己的投资。

我们不单纯的反对读书学习一定就是最好的出路,摆摊、开饭店等都算是能挣钱。

但是单单以挣钱来说,读书学习是最划算,最稳定的一条路。

学历是什么?那张薄薄的纸张,代表着一个人进入社会后最保险、最稳定的生存资本。有了学历,她们最起码不用担心饿肚子了,甚至还有余力去追去自己的其他梦想。

读书不求最好,中人之姿即可。(要努力。)

不用给太多的压力,一万个学生里面也只有一个第一名,四五十个学生里面也只有一个第一名,对学习成绩的过度苛求会变成一种病态的执念。

所以尽力而为就好,人生的道路有很多,做不了第一名可以做第十名,第二十名,甚至最后一名也未尝不可。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是瞬息万变的,面临的人生路上的选择也是各有不同。

基于人生的漫长时间中的众多的选择,我们需要做出一个更加理智的、更加贴合自己人生路的决定。

而想要做好上述的一点,需要读书来提高自己、认清自己。

家境不好能不好几年?这是一个现实性又值得期待的事情。

早早进入社会并不一定能够摆脱贫困,读书也并不一定摆脱贫穷。

但是,读书摆脱贫穷的概率要比早早进入社会的概率大的多,应该是高出无数倍。

而且,我们不是金钱的奴隶,挣了钱依旧不开心的人一抓一大把,烦恼和生活中的困惑也是一抓一大把。

读书能最大概率的摆脱这样矛盾的状况,从内到外的感受到生活的欢快,享受到人生的精彩纷呈。

慎重的决定到底要不要进入社会,尤其是漂亮女孩子。

永远不要高估自己面对诱惑的自制力。

当你一天累死累活拿着几百块钱的时候,突然从旁边伸出一只手,手里攥着一大把金钱。

这个时候,就是你的生命堕向深渊还是继续坎坷爬行的关键时刻。

不要高估自己的自制力和理智,永远不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