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外篇第七(2)
景公生了疥疮,后来又患了疟疾,病了一年也没有痊愈。诸侯们派不少宾前来客慰问生病的景公。梁丘据与裔款对景公说:“您侍奉上帝鬼神,祭品比先君丰盛了多了。如今您生病了,痛苦不堪,这也成为诸侯们的忧虑,这都是祝官和史官没有尽到职责的过错。诸侯们不了解情况,会误以为我们对鬼神不恭敬,您为什么不处死祝官固和史官嚚,以答谢来问病的宾客?”
景公听了这话,内心很高兴,于是把这两人的建议告诉了晏子,晏子回答说:“过去,诸侯在宋国盟会的时候,楚国屈建向晋国的赵武询问范会的功德,赵武说:‘先生他家族内的事物管理得井然有序,在朝廷里说话耿直,竭尽忠诚而无私心,他的祝官、史官祭祀祈祷的时候,向鬼神祭祀也毫不隐瞒,因而问心无愧。他的家族中没有人对他忌恨,他的祝史也用不着祈祷求福。’屈建把赵武的这些话告诉了楚康王,康王说:‘正因为他做事情公正,神和人都没有什么怨恨,因此他荣耀地辅佐了五位君主,使他们成为诸侯的盟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啊。’”
景公说:“梁丘据和裔款觉得我已经虔诚地祭祀了鬼神,却还是得了病痛,所以要杀死祝和史,而您却说了这些话,是什么原因呢?”晏子回答说:“如果是有德行的君主,朝廷内外之事都不荒废,神人上下都没有怨恨之心,行为不违背天意人心,他的祝官、史官向鬼神陈述的都是实话,能做到问心无愧。因此鬼神才会享用祭品,国家才能受到神的庇佑,祝与史也会受到福佑。他们之所以能使家族兴旺有福、健康长寿,是因为他们是诚信的君主与鬼神之间联系的使者,他们祝祷的话能取信于鬼神?”
[原文]
“其适遇淫君,外内颇邪1,上下怨疾,动作辟违,从欲厌私,高台深池,撞钟舞女,斩刈2民力,输掠3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暴虐淫纵,肆行非度,无所还忌4,不思谤5,不惮鬼神,神怒民痛,无悛6于心。其祝史荐信,是言罪也;其盖失数美,是矫诬也。进退无辞,则虚以求媚。是以鬼神不飨,其国以祸之,祝史与焉。所以夭昏孤疾7者,为暴君使也,其言僭嫚8于鬼神。”
公曰:“然则若之何?”
对曰:“不可为也。山林之木,衡鹿9守之;泽之萑10蒲,舟鲛守之;薮之薪蒸,虞候守之;海之盐蜃,祈望守之。县鄙之人,入从其政;偪介之关,暴征其私;承嗣大夫,强易其贿;布常无艺,征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内宠之妾肆夺于市,外宠之臣僭令于鄙。私欲养求,不给则应。民人苦病,夫妇皆诅。祝有益也,诅亦有损。聊、摄以东,姑、尤以西,其为人也多矣!虽其善祝,岂能胜亿兆人之诅!君若欲诛于祝史,修德而后可。”
公说,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责,公疾愈。
[注释]
1颇邪:偏颇邪曲。2斩刈(yi):斩断,这里有用尽的意思。3输掠:毁坏掠夺。4还忌:顾忌。5谤(du):诽谤怨恨。6无悛:不改。悛,更改。7夭昏孤疾:天,夭折。8僭嫚:僭,不信,不真实。嫚,通“慢”,轻慢。9衡鹿:看守山林的官吏。“鹿”通“麓”。10萑:芦类植物。舟鲛:看守沼泽的官吏。薮:水浅草茂的泽地。虞候:掌管水泽出产的官吏。蜃:大蛤。偪介:本作“逼尔”,近。
[译文]
“如果他们碰巧遇到的是荒淫无度的君主,朝廷内外乌烟瘴气,上下之间都相互怨恨,做事违背德行,放纵欲望满足私心,把台榭修得高大,把池塘挖得很深,敲击钟鼓等乐器,让美女舞蹈取乐,耗尽百姓的精力,掠夺百姓的所藏,来铸成自己的过错,不为后世子孙着想。暴虐无度,肆无忌惮地做违背法度的事,丝毫没有克制之心,从来不怕百姓的怨恨,也不惧怕鬼神降祸,弄得神灵发怒,百姓怨恨,还毫无悔改之心。他的祝官、史官假如向鬼神陈述真实情况,这就是直言君主的过错;如果他们说假话,数说君王美德,这就是狡诈欺骗。真的假的都不能陈述,那就只好用空话向鬼神讨好。所以鬼神不享用他们的祭品,国家因而招致灾祸,祝官、史官也一同遭殃。他们之所以子孙夭折、昏昧、孤寡、患病,是由于他们是暴虐的君主的使者,他们的话侮辱了鬼神。”
景公说:“既然这样,那么该怎么办呢?”
晏子回答说:“不可以杀死祝官和史官。山林中的树木,派衡鹿看守着;沼泽里的芦苇,派舟鲛看守着:荒野中的柴草,派虞候看守着;大海中的鱼盐蚌蛤,派祈望看守着。边远城邑的百姓,都到国都来服役;靠近都城的关卡,横征暴敛百姓的私财;世袭的大夫,强取豪夺百姓的钱财;公布政令没有准则,横征暴敛没有限度;宫室天天改建,荒淫享乐永无休止;宫内的宠妾在市场上放肆地掠夺,宫外的宠臣到边远的城邑假传命令。贪求满足自己的私欲,如果不能满足自己的私欲,就跟着就加以治罪。百姓疲惫不堪,苦不堪言,丈夫妻子都向鬼神诅咒君主。假如祈祷能给人带来好处,那么诅咒也会给人带来损害。聊地、摄地的东边,姑水、尤水的西边,整个齐国境内百姓多不胜数了!即使祝官史官再怎么善于祈祷,怎么能胜过亿万人的诅咒呢?您如果打算杀掉祝官史官,先要修养品德然后再去实施。”
景公采纳了晏子的建议,派专管这方面的官吏前去施政,放宽政令,毁掉关卡,解除禁令,减轻赋税,废除债务。这样做了以后,景公的病很快就好了。
景公见道殣自惭无德晏子谏第八
[原文]
景公赏赐及后宫,文绣被台榭1,菽粟食凫雁2。出而见殣,谓晏子曰:“此何为而死?”
晏子对曰:“此餧3而死。”
公曰:“嘻!寡人之无德也甚矣。”
对曰:“君之德著而彰,何为无德也?”
景公曰:“何谓也?”
对曰:“君之德及后宫与台榭,君之玩物,衣以文绣;君之凫雁,食以菽粟;君之营内自乐,延及后宫之族。何为其无德?顾愿有请于君:由君之意,自乐之心,推而与百姓同之,则何殣之有?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囷府4,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5乎万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夫士民之所以叛,由偏之也。君如察臣婴之言,推君之盛德,公布6之于天下,则汤、武可为也,一殣何足恤哉?”
[注释]
1文:通“纹”。被:通“披”。2凫:鸭。雁:鹅。3餧:通“馁”,饥饿。4囷府:仓库。圆的叫囷,藏钱财的叫府。5周:周遍,这里是普遍关怀的意思。6公布:公开施行。
[译文]
景公的赏赐多得遍及后宫的人,楼台亭榭上都披盖着锦绣,鸭鹅都是用豆类和谷子喂养。景公外出,看见了有人饿死了,问晏子说:“这个人是为什么死的?”
晏子回答说:“饿死的。”
景公说:“唉!我的德行差到了极点。”
晏子回答说:“君主的恩德显著而昭彰,怎么能说德行差呢?”
景公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晏子回答说:“君主的恩德遍及后宫的人与宫中的楼台亭榭,甚至君主的玩物,也都披上了锦绣;君王的鸭鹅,都用粮食喂养;君主管理宫室,不仅自己享乐,还惠及后宫的人,怎么能说德行差呢?不过,我胆敢向君主请求:君主可以把爱后宫的心意,自己追求享乐的想法,惠及到百姓当中去,让他们也一同享受,那么哪里还会有饿死的人!君主不把爱后宫之心惠及到百姓,却只顾宫室,贪图独自享乐,使钱财货物都聚拢到自己的手中,钱粮与布帛都烂在自己的仓库里,不能普遍地给予百姓恩惠,公正之心不能遍及各诸侯国,这就是夏桀、商纣之所以灭亡的缘故。士人和百姓之所以背离您,就是因为君主偏私。君主如果能理解我所说的话,惠及您的大德,普遍地施予天下百姓,就可以成为成汤、周武这样的圣君了。一个饿死的人有什么值得怜恤的呢!”
景公欲诛断所爱者晏子谏第九
[原文]
景公登箐室1而望,见人有断雍门之2者,公令吏拘之,顾谓晏子趣诛之。晏子默然不对。公曰:“雍门之,寡人所甚爱也,此3见断之,故使夫子诛之,默然而不应,何也?”
晏子对曰:“婴闻之,古者人君出,则辟道十里,非畏也;冕前有旒4,恶多所见也;纩纮珫耳5,恶多所闻也;大带重半钧6,舄7履倍重,不欲轻也。刑死之罪,日中之朝8,君过之,则赦之。婴未尝闻为人君而自坐其民者也。”
公曰:“赦之,无使夫子复言。”
[注释]
1箐室:当作“青堂”。2:即“楸”,梓木。3此:当作“比”,刚才。4旒:古代冕冠前后悬垂的玉串。5纩:絮衣服的新丝绵。纮:古时冠冕上的纽带。珫耳:同“充耳”,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6钧:古代重量单位名。三十斤为一钧。此处“钧”似当作“斤”。7舄:古代一种复底鞋。8日中之朝:市朝,古代“日中为市”。
[译文]
景公登上青红色的房屋向远处眺望,看到有人砍断了雍门的梓树。于是景公命令官吏拘捕他,回头吩咐晏子立即处决了他。晏子沉默不语。景公说:“雍门的梓树,是我最珍爱的东西,刚才我看到有人砍断了它,因此让先生您杀死这个人,您却默不作声,这是什么原因呢?”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古代君主出门,十里之外就让人开道,这并不是害怕;帽子前边有玉串遮挡,这是不想看到太多的事情;耳朵用棉絮帽带堵住,这是不想听到太多的东西;宽大的衣带半斤重,鞋子一斤重,这是不愿意使自己的身体太轻,轻易行动。判处死刑的罪犯,在市朝上等候处决,君主经过那里看见了,就赦免了他。我不曾听说过当君主的有亲自判决他的百姓罪过的。”
景公说:“赦免了那个人吧,先生不要再说了。”
景公坐路寝曰谁将有此晏子谏第十
[原文]
景公坐于路寝,曰:“美哉室!其谁将有此乎?”晏子对曰:“其田氏乎!田无宇为垾矣1。”公曰:“然则奈何?”晏子对曰:“为善者,君上之所劝也,岂可禁哉?夫田氏,国门击柝2之家,父以托其子,兄以托其弟,于今三世矣。山木如市,不加于山;鱼盐蚌蜃,不加于海。民财为之归。今岁凶饥,蒿种芼敛不半3,道路有死人”。
“齐旧四量,四升为豆,豆四而区,区四而釜,釜十而钟。田氏四量各加一焉。以家量贷,以公量收,则所以籴4,百姓之死命者泽矣。今公家骄汰5,而田氏慈惠,国泽是6,将焉归?田氏虽无德,而有施于民。公厚敛,而田氏厚施焉。《诗》曰:‘虽无德于汝,式歌且舞。’田氏之施,民歌舞之也。国之归焉,不亦宜乎?”
[注释]
1垾(hàn):小堤。2柝(tuo):古代打更用的梆子。3蒿:即蒿子。芼(máo):通“毛”,指可供食用的野菜或水草。4籴(di):本指买进粮食。此处指给民粮食。5骄汰:骄横侈泰。6泽:通“舍”。是:指田氏。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