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众皇子中真正握有兵权的只有东山王元思,元忍、元态手下只有几百名卫兵,翌日上朝前各王爷已连夜集结好各自的兵力,身着盔甲随时等待出征。许家军几乎全军覆没,侥幸活下来的人也都作鸟兽散成了流寇,国家一时难以集结太多兵力,朝堂之上武将拿不出人头,文官拿不出主意,皇上盛怒之下恨不得用玉玺狠狠的敲开每个人的脑袋。
退了朝,众皇子来到步寿宫,皇上仍旧一筹莫展,元忍借机道:“启禀父皇,儿臣斗胆向父皇举荐云麾将军隋灼,国家正值危难,隋将军虽已告老还乡,但为了国家必会出山,众将齐心一定能将柔然蛮夷赶至漠北。”
隋灼因何告老还乡皇上知道的一清二楚,这时候请他出山,他未必会拼尽全力解救太子,但转念一想他毕竟为国家征战多年,应该不会为了一己私利做有损国家的事。皇上抬笔立刻写下一纸手谕交给元忍,道:“拿着朕的手谕立刻招隋将军回京,并火速集结军队随时听候朕的指令!”
“儿臣遵命!”元忍心中暗喜,只要隋灼回京他的计划就成功了大半,再待到丁武修能独当一面,他在皇上面前就有了谈条件的资本。元态这时道:“启禀父皇,儿臣有一计!”
“速速讲来!”
隋灼一旦归位,朝中就会有隋家军和元思两路大军可与柔然展开正面交锋,届时元忍、元态再率领几千人马从侧面夹击,一定能给柔然遭以重创。“柔然左右贤王起兵造反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顺,到时候元意夫妻带着儿子出来主持大局,柔然大军必一举击破,经过此役,元天王朝不但能夺回多年前流失的土地,还能将柔然数百里土地收入囊中。”元态此计可行,但却要倾注所有兵力十分冒险,皇上担心一旦失败,柔然大军攻入京城就会长驱直入如履平地,看出皇上的顾虑,元忍道:“依儿臣之间,不如先让柔然公主打头阵,她若能将自己国家的叛军劝说收兵,咱们就不必再废一兵一卒,若不能,兵分四路前去围剿也不迟。”
“柔然公主打头阵?二哥就不怕柔然人笑话我堂堂王朝要靠一个女人来打头阵才能打胜仗吗?之前扣着人家的公主和世子,等人家起兵早饭了才屁滚尿流的把人送还回去?我天家的威严何在?脸面何在?说出去真是要笑掉大牙了!”元思不满元忍提出的办法,朝中又不是无人可用,何必先要由一个异族女人打头阵。
“莫非四弟以为太子失踪、许家军全军覆没,我天家的脸面就还在脸面上吗?”元忍向皇上抱拳道,“父皇,儿臣以为柔然大军对于我朝而言是敌人,但对于柔然公主而言却是手足兄弟,试问谁人能面对伤害自己手足兄弟的人能无动于衷?柔然公主上阵,必会力劝柔然将士放下武器,况且眼下乃危难时刻,危难之中当以国家兴亡为重,个人荣辱次之,还请父皇三思!”元忍说完扑通跪倒在地。
“二哥说得有理,还请父皇三思!”元态也跟着抱拳跪下。
“请陛下三思!”殿内众将士纷纷跪下齐声道。
皇上仔细斟酌之后,道:“好!就依千山王的计策,传朕的命令,招柔然公主速速进宫!”
两日后隋灼和丁武修日夜不停的赶到京城,隋灼对国家的一片赤诚让皇上感动万分,当即晋封隋灼为正三品怀化大将军,封丁武修为正六品昭武校尉。又两日后隋灼与元思各领大军奔赴失地与柔然展开正面交锋,与此同时元意和阿比那云也跟随隋灼一路北上。
柔然先前大胜,入侵元天王朝近三十里疆土,各级将士正是士气高涨的时候。隋灼一上战场就让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柔然猛将吃了一记败仗,随后阿比那云领兵上马,与柔然的带兵大将在战场上展开一场唇枪舌战。柔然此员大将原本是柔然王阿比大古麾下猛将,被左右贤王唆使误以为那云受困元天,一心想着直攻京城将公主和世子救出。猛然在战场上见到公主,竟误以为公主归顺,几番交涉方幡然悔悟,才知道是自己听信他人胡言,当即率众士兵放下武器以示停战。那云随后带领柔然将士冲入大营,一刀斩下了叔叔左贤王的人头以告慰父汗在天之灵。
元思方面正与柔然右贤王带领的军队打得如火如荼,隋灼将左贤王人头落地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军。右贤王得知左贤王命丧那云之手,当即下令柔然将士向漠北撤离,但却早已为时已晚,元忍、元态各自率领的三千骑兵将右贤王的军队拦腰斩断,右贤王见无力回天,迅速缴械投降。
这场战争历时三个月,柔然与元天两国均损失惨重,元意和那云有意借此机会带领柔然余下不足三万将士和柔然百姓远赴漠北,发誓用不再踏入元天半步。临走前从右贤王嘴里得知了元心的下落,当日左贤王得到密报,元天太子领兵突袭,遂立即在沿途设伏,果然等到元心经过,左贤王亲自上阵又亲手砍下元心一臂,但打扫战场的时候未见太子尸骨,只拾得这半副盔甲。
元意将这半副盔甲交还给元忍,企图换会仍留在京城的儿子元雷,元忍则希望元意能跟他回京向皇上述职之后再走,而不是趁着战后逃到漠北,元意觉得有理,但那云担心元意回京后宫中的人会故技重施,把元意再次扣留,一番争论过后未果,元意带着那半副盔甲同元忍一道回了京。
文萃宫中的恨雪在步寿宫得知太子失踪的当日就知道了消息,武东风能拍人给东宫通风报信,沈清自然能通风报信给文萃宫。恨雪几乎一夜没有合眼,尽管太子只是失踪而不是丧命,但对于她来说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储君之位马上就要易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