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号航母 - 瓜岛争夺战 - 刘小沙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玄幻魔法 > 瓜岛争夺战 >

企业号航母

是美国历史上第8艘使用“企业”号为名的船只,也是全世界第一艘使用核反应堆作为动力来源的航空母舰。排水量85600吨,全长342米,舷宽40米,最大甲板宽76米。动力装置为8座西屋公司的a2w压水反应堆,驱动4台通用电气公司的蒸汽轮机,4轴4桨,主机总功率28万马力,航速33节。更换一次核燃料可航行20万至50万海里。“企业”号舰体与小鹰级航空母舰基本相同,采用了封闭式飞行甲板,从舰底至飞行甲板形成整体箱形结构,在斜直两段甲板上分别设有2部蒸汽弹射器,斜角甲板上设有4道拦阻索和1道拦阻网,升降机为右舷3部、左舷1部。其机库为封闭式,长223.1米,宽29.3米,高7.6米。飞行甲板为强力甲板,厚达50毫米,在关键部位加装装甲,水下部分的舷侧装甲厚达150毫米,并设有多层防雷隔舱。

研发历程

该舰于1958年2月动工建造,龙骨正式铺设于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1960年9月下水,1961年服役,正式加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企业”号的加盟使得美国航母特混舰队全速航行问题得到解决,同时,核动力变速快,有利于飞机起飞;它无需烟囱和排除烟气,这就有利于飞机着舰。使用核动力省下来的锅炉、燃油空间,可使航空燃油的装载量从普通动力航空母舰的6000吨增加到11000吨,航空*约可增加50%。其航空燃油储备量以每架一飞机每日起飞两次计算,约可供两周之需。

其“岛式”上层建筑减少后,受攻击的可能性也减少,也能使雷达天线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并提高舰上防化、防细菌和防辐射的能力。

据称,全部是核动力的这种舰队,可在海上持续活动30多昼夜无需补给,而航空母舰本身的自持力则为90天。这种编队一昼夜约可对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实行有效控制。一时之间,建造“全核舰队”的呼声在美国海军中越来越高,“企业”号后续舰的建造似乎只是时间问题。然而,巨大的“企业号”航空母舰有一个突出的缺点:造价大得惊人,高达4亿5100万美元,是第一艘“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造价的2倍。这艘航空母舰虽然不用经常维修,但需要配备更多的舰员,对舰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核动力航空母舰还有一个问题,即护航舰只必需是核动力的,才能一起行动。核动力航空母舰长时间高速航行的能力大大超过以油为燃料的*驱逐舰和*驱逐领舰(美国海军已取消了*驱逐领舰这一名称,把“*驱逐领舰”这一舰级改划为*巡洋舰,),在航渡中等待油船给护航舰只加油,就有遭到潜艇或舰对舰*攻击的严重危险。以油为燃料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可以在航渡中为它的护航舰只加油,核动力航空母舰没有装载燃油,它不能为护航舰只加油。核动力价格高,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大幅度降价的迹象。

在当时的美国人眼里,核动力唯一的长处是机械大修周期比较长:蒸汽锅炉需要清洗和更换管子,而“企业”号的反应堆在更换浓缩铀芯之前,已经航行了3年,航程达20万7千海里。由于造价太大,美国国会没有同意在1959年或者1960年财政年度拨款建造另一艘这样的航空母舰。因此,美国海军在20世纪60年代并未继续建造“企业”号同型舰,代之以采用传统动力而便宜得多的小鹰级航空母舰,以填补“企业”号与下一代核动力航空母舰(即后来的尼米兹级)的空隙,后者的造价只比“企业”号的一半多一点,“企业”号因此成了本级中的孤家寡人。

性能指标

舰长331.6米,宽40.5米,吃水11.9米;舰上装有8座a2w压水堆,4台蒸汽轮机,最大功率28万马力。

技术特点

该舰的外型与“福莱斯特”级、“小鹰”级的型线相同,没有火炮。最明显的区别是结构紧凑的方形上层建筑,这是专门为平面列阵雷达天线设计的,以便在舰桥的各面都能装扁形天线,在舰桥圆形涡纹建筑的顶部装固定天线。一个圆形天线阵和4个平面天线阵能有效探测360海里范围。“企业”号最闻名遐迩之处就在于它的动力装置,全舰采用8座a2w反应堆,这艘巨舰获得了35节的最大航速。“企业”号采用全速航行时,续航力达14万海里;采用20节航速航行时,续航力为40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13圈。采用核动力装置也大大节省了原动力舱室空间,为舰员提供了更加宽敞舒适的居住条件,还增大了武备弹药及给养的储备。

但第一代的a2w反应炉很不完善,它只能输出3.5万轴马力,为了让企业号能达到30节航速,于是总共装置了8座a2w,每2座并联驱动一个螺旋桨。如此设计十分浪费空间,导致“企业”号舰身中段几乎被轮机设备占满。“企业”号一度是全世界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舰,虽然此一地位已经被尼米兹级取代,但至今“企业”号仍然是全世界船身最长的航空母舰。

“企业”号装有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整理和处理来自本舰雷达、护航舰只、飞机以及其他来源的信息,并将其自动传给其他舰只,使整个特混舰队像一艘军舰那样协调一致地行动。这一系统能使特混舰队指挥官迅速分析多种威胁的轻重缓急,采取措施防御最危险的袭击。战术通讯导航系统是保障空中作战的重要电子设备,它利用信标向飞机传递距离和方位,大大简化了飞机在执行任务后寻找母舰的过程。此外,它的航空支援能力及结构方面也有不少独到之处,舰上取消了常规动力所需的粗大而笨重的进气管道和烟囱,有着较大的甲板空间,以增加舰载机数量并能提高飞机起降时的安全性。

1964年,“企业”号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途中无需加油和再补给,历时64天,总航程3万多海里,充分显示了核动力的巨大续航力。1979年到1982年3月进行了燃料补给和现代化改装。岛式上层建筑进行了重新布置,加装了海麻雀舰空*。迄21世纪初仍是美国海军的主力之一。

cvn-65“企业”号是同级船舰(企业级航空母舰)中唯一的一艘武器系统级舰载机。

配备*是3座雷声mk298联装发射装置;“北约海麻雀”对空*,2.5马赫时,射程14.6公里;战斗部39公斤火炮:3座通用电气/通用动力mk156管20毫米“火神密集阵”炮,发射率30000发/分,射程1500米,一般配备20架f-14“雄猫”(t欧姆擦台)36架f/a-18“大黄蜂”,4架ea-6b“徘徊者”,4架e-2c“鹰眼”,8架s-3a/b“北欧海盗”,4架sh-60f和2架hh“海鹰”。

“企业”号航空母舰参加过拍摄电影《猎杀红十月》,并被法国的乔治·布隆得写入《大洋余生》一书。“企业”号甲板上发生过坠毁舰载机。

经过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为期两年的维护及改造,2010年“海上老兵”重返大洋。

这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终于驶出船坞,再次驰骋大洋。据美国海军官方网站披露,4月12日,在湖泊巡航演习中,“企业”号进行了模拟航行补给训练,为将要进行的海试做准备。这次训练模拟了海上燃料和干货补给,为舰员提供了历练各自技能的一次机会,推动了“企业”号航母的海试准备工作进一步向前。

另据美国合众国际社、《市场观察》等媒体披露,“企业”号于4月17日起航,开始海上测试,在19日返回诺福克海军基地的途中,按照美国海军的传统,“企业”号在桅杆上悬挂起扫把,这意味着全面胜利和海试成功。诺·格公司的“企业”号项目负责人戴维·朗称,“对于我们来说,‘企业’号意义非凡,它是美国首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此次维修将是它生涯中的精彩一页,在造船工人、该舰海军官兵的通力合作下,这艘有着48年舰龄的巨舰才得以重返海军队伍,继续在全球执行重要任务。”2008年4月,诺·格公司被授予一份价值4.533亿美元的合同,对“企业”号航母进行为期16个月的入坞延长可用性维修,但后来延期了7个月。

改良

1973年“企业”号进行了在越战中的最后一次空袭行动后,开始更换舰载机,以f-14a、s-3等取代原有的f-4等机。在1979年至1982年接受现代化改装工程,“企业”号的mk-25换成mk-29ipdms,加装导控海麻雀*的mk-91火控雷达以及3座mk-15“密集阵”近程防空系统,并以sps-48与sps-49对空搜索雷达取代原有的sps-32/33对空搜索雷达。该级舰的飞行甲板构型沿用自小鹰级航空母舰起所定下的规格,也就是成为美国现代航空母舰标准的飞行甲板设计,共拥有4座侧舷升降机、4条mk-7拦截索以及4具c-13蒸汽弹射器。1992年企业号再度进行改良,追加一座mk-29,sps-48c升级为sps-48e,并加装mk-23tas、ntds、ascac以及。在21世纪初期,美国海军正陆续将其航空母舰上的mk-15“密集阵”近程防空系统拆除,代之以拉姆短程反*系统以强化自卫能力,而“企业”号在未来进行保修时应该也会进行一次换装。

此外,“企业”号曾有数次更换燃料的记录:1970年,它在航行了30万海里后,第二次更换核燃料。1979年至1982年,“企业”号在进行为期38个月的现代化改装期间,第三次更换核燃料。进入90年代,“企业”号又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工程,第四次更换核燃料。经过长达3年多的工程,1995年年中重新投入使用。

作战任务

最初“企业”号被归类为攻击型核动力航空母舰(cvan),但70年代初期美国海军取消了cvs(反潜型航空母舰)与cva的区分,航空母舰一律统一为cv,因此该舰编号前面的cvan就此被改成cvn。

重要行动

服役35年来,“企业”号为美国海军立下了诸多“汗马功劳”,多次被派往敏感地区和冲突地区,应付突发事件。

封锁古巴行动:

1962年8月古巴*危机时,“企业”号曾参与美国海军封锁古巴的行动。

海轨行动

1963年5月“企业”号便与核动力巡洋舰“班布里奇”号、核动力*巡洋舰“长堤”号在欧洲地中海组成“全核武力”舰队,展开了名为“海轨行动”的环游全球巡航任务,途中无需加油和再补给,历时64天,总航程3万多海里,充分显示了核动力的巨大续航力,“企业”号的设计和建造由此对美国第二代核动力航空母舰尼米兹级产生了重要影响。

接受访问

1966年3月15日,应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小格兰特·夏普的邀请,蒋介石率领其长子“国防部长”蒋经国及14名陆海空三军高级官员访问了停泊在台湾水域的“企业”号航空母舰,在大约4个小时的访问中,蒋介石参观了军舰上的机库和修理库,包括生存设备及自动通信设备演示,还观看了舰队的飞行表演和火力展示。

意外

1969年1月14日是“企业”号的灾难日,它的飞行甲板突然发生火灾意外并引爆9枚500磅*,飞行甲板被炸出三个大洞,内部也受创不轻,幸好在数小时抢救后扑灭火势并自力返航,之后的修复作业耗时3个月。

其他任务

此后,“企业”号还曾参与越战的空袭行动,并参与1975年的西贡撤退。原先“企业”号长年在西太平洋。

“企业”号航空母舰与印度洋活动,不过在20世纪90年代便调至大西洋舰队。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遭到*猛烈攻击时,“企业”号正准备结束在中东的巡航返国,不过立刻被留在当地,并参与了日后阿富汗战争的“持久自由”作战行动。

预定退役

这艘颠簸半生的“企业”号预定在2013年除役,被新世代核动力航空母舰cvnx的第一艘取代,届时“企业”号已在海上奔驰了52年。

发展变化

“企业”号服役以来,先后进行过多项改装和大修,其中,主要改进为武备和电子部分。这些改装使其反舰、反潜、防空乃至战术协调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企业”号比起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来,块头大了许多。最初企业号的方形舰岛装有四面sps-32/333d频率相控阵雷达的平板式固定天线,前后左右各一面,而舰桥顶上则有一个造型相当特殊的圆锥状结构,装有电子战设施。不过上述电子系统都不容易维修,因此在1979~1982年的改装工程中,这些都被拆除了,改换sps-48c3d雷达。“企业”号原本预定要装置mk-10*发射器以使用中程防空*,但是预算不足,只先预留安装空间。6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认为航空母舰不需要区域防空*系统,于是“企业”号便加装两座mk-25bpdms。

这艘功勋辉煌、曾破天荒地接受罗斯福总统与英国海军嘉奖表扬的cv-6“企业”号在1947年退出现役,1958年拆解,未能作为纪念舰永久保存实在令人遗憾。当时“‘企业’号保存协会”曾努力设法保存这艘航空母舰,但由于无法募到足够款项而作罢。接着他们与美国海军达成协议,准许美国海军拆解“企业”号,交换条件除了将“企业”号上一些部件交给“‘企业’号保存协会”之外,美国海军还必须将当时正在筹划的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命名为“企业号”,这就是现役cvn-65“企业”号的由来。关于“企业”号的中英文翻译,尚存在着一定争议:绰号“大e”的“enterprise”虽然习惯上在中文环境中被翻译为“企业号”,但根据英美海军过去惯于使用各种美德作为作战船舰命名的习性,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进取”号或“勇往”号才是这艘航母应该使用的正确翻译方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