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无援的残军
美国人日夜严密封锁瓜达卡纳尔岛海域,甚至连一只海鸥都逃不过美国飞行员的眼睛。今村为解瓜岛日军的燃眉之急,派出陆军飞机空投粮食,但长途运输的日机尚未飞抵目的地,即遭美机拦阻,常常有去无回。日机慌乱之中投下的粮食,极少落在日本人手里,大部分降落伞飘入美军防线,或为亨德森机场高射炮火摧毁……
驻守瓜岛的日军陷入了灭顶之灾。
身体强壮的人靠草根尚难度日,可怜的是那些断腿缺臂的伤员,又得不到奇缺的药品治疗,军医只得用海水治疗化脓的伤口,眼看着伤员一点点咽气。岛上疾病蔓延,恶臭扑鼻,身体虚弱的人很容易染上疟疾和痢疾,伤病员成批成批地倒下,横七竖八地躺在营房里、阵地上,他们像雏鸟一样张着嘴巴,嗷嗷待哺,用尽最后一丝气力要东西吃。哪怕有人往嘴里塞一口野菜,他们就能心满意足地闭上眼睛。“死亡岛”绝对名副其实。
一名瓜岛的生还者在战地日记中这样描写当时的悲惨情景:
11月25日:不见天日的战友与日骤增,他们永远告别了人世,饿死的士兵都在夜晚上天堂了。难道是神秘的黑夜吞噬了生灵?
11月26日:一大清早,敌人又发动攻势……
下午,大家一边晒太阳,一边抓跳蚤。最近,山上的四脚蛇明显减少……在这里,它是唯一的佳肴。
11月27日:尽管一星期才拉一次屎,还像山羊粪蛋!今天,再也拉不出来了。挣扎着去挖野菜,准备一天的食物……
今村立即把瓜岛的情况反映给大本营,希望得到更多的增援。但大本营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如果答应今村,起码得再追加37万吨物资。把这些物资从本土运往所罗门群岛,势必征用民用船只。大本营不同意这样做,参谋本部不高兴了,指责说:“我们不给他船舶运送兵源和物资,他拿什么去打美国人?”
这样争来争去,很长时间都没有解决问题。一位大本营的参谋在他的日记中写道:
如今有这样一个印象,日本正处于兴亡的边缘,今村成功的希望究竟大不大呢?如果希望不大,应如何摆脱困境?大本营当慎重考虑,处理棘手局面。前进或者后退,走错一步都不可挽回……如果在瓜达卡纳尔岛败北,我们肯定将在太平洋战争中失败。
瓜达卡纳尔岛上的部队饿得死去活来,百武愤怒的电报接连不断,今村像中转站一样将求援电报转发东京,但大多电文都是泥牛入海。
为了维持瓜岛部队的战斗力,日军对确保物资补给这一当务之急倾注了最大努力。11月中旬,双方提出一种彼此暂时接受的办法:用铁桶运送食品。所谓“铁桶输送”就是把补给物资装入铁桶,不要装满,使其能在水中浮起,加以密封,以绳索连接起来,固定在舰艇的甲板上,载到指定水域后投入海中,由岛上部队派出汽艇,钩住绳索将其拖到岸边即可。
从11月25日至30日,日本海军部队每天派出1艘潜艇进行这种补给。但其载运量有限,依然不能满足岛上部队的需要。因此,日军前线指挥部于11月28日决定,立即抽调一支驱逐舰部队载运这种铁桶,进行规模较大的补给与增援。这支增援队由“长波”号(旗舰)、“高波”号2艘驱逐舰担任警戒,以“亲潮”号、“黑潮”号、“阳炎”号、“卷波”号、“江风”号、“凉风”号6艘驱逐舰担任运输,共载运1100个铁桶和少量部队,由田中海军少将指挥,29日22时30分从肖特兰岛起航。为了避开美侦察机,田中精心选择了一条航线:出海后向翁通爪哇群岛方向前进,进至该岛东南转向南行,由圣依萨贝尔岛以东驶入瓜岛。
计划制订得很周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但田中仍旧忐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