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孵化期内的管理 - 科学养鹅 - 陈烈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玄幻魔法 > 科学养鹅 >

(四)孵化期内的管理

现代立体孵化机由于机器构造已经机械化、自动化,管理非常简单。应掌握以下几点。

1.孵化温度

温度是孵化的主要因素,掌握好孵化温度,是保证胚胎正常发育的关键。经多年从事孵化的人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孵化器性能采用恒温孵化或变温孵化。恒温孵化调整孵化机温度(37.8c)和出雏器温度(36.8c),注意观察调节器的灵敏度,遇有温度上升或下降,要及时检查调整并定时记温;变温孵化要按时调整温度。最后对出雏有困难的进行人工助产破壳。打壳露喙的,将喙周围壳轻轻裂开,给雏鹅以较多的空气,并观察壳内尿囊、浆膜的干燥情况,如枯萎无血迹,可剥开蛋壳让雏鹅离壳。尤其大型鹅胚更需帮助;如有血迹,则不可剥开蛋壳,否则浆膜出血雏鹅难活。造成难出壳的原因除孵化条件异常外,多数由于鹅蛋壳过厚,胚体过大,种蛋倒置等,生产中要特别注意。

出雏结束后,清理出雏机,刷洗出雏盘、水盘等用具,消毒沥干备用。

2.相对湿度

人工孵化对相对湿度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如果孵化器内相对湿度过低,种蛋内水分则大量蒸发,影响胚胎发育。反之,孵化器内相对湿度过高会阻止蛋内水分的正常蒸发,也影响胚胎发育。特别是孵化后期,由于胚胎呼吸量增大,出壳前将嘴伸到气室内进行肺呼吸。这时如果孵化器内相对湿度高,影响蛋内水分正常蒸发,气室变小,气体交换发生困难,雏鹅失去破壳能力,造成窒息死亡。因此,一般要求孵化室内空气相对湿度50%~60%,孵化器内65%~70%为宜。

3.翻蛋

因发育着的胚胎蛋黄含脂肪多,比重较轻,浮在胚蛋的上侧,如不进行翻蛋,胚胎与蛋壳粘连而发生死亡。翻蛋的目的是改变胚胎的位置,使胚胎受热均匀,防止粘连。试验证明,适当加大翻蛋角度,有利于胚胎发育,提高孵化率。孵化过程中必须经常翻蛋,翻蛋次数以每2小时1次为好,而翻蛋角度要大一些,关于翻蛋角度与孵化率的关系见表4-3所示。

表4-3翻蛋角度与孵化率的影响

4.通风换气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空气是不可缺少的,不断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为保持胚胎正常的气体代谢,必须不断进行通风换气。蛋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得超过0.5%,二氧化碳浓度达1%时,胚胎发育迟缓,死亡率增高,出现胎位不正和畸形等现象。通风换气还能调节机内温、湿度。

在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对通风量的要求不同,在孵化初期胚胎需要的空气很少,利用卵黄中的氧已能满足需要,所以孵化器上的气孔开1/4~1/3,甚至可以关闭,以后随孵化时间的增加,通气孔应慢慢加大。具体掌握时,只要能保持正常的温度和湿度,机内的通风越畅通越好。脏气通过管道排出室外,才可获取好的孵化率。

5.停电的应急措施

孵化期间常发生的意外事件是突然停电。遇到这种情况,工作人员要立即关闭电源,打开所有孵化机门放出机内热气。另一方面把孵化室门窗关闭,提高室温。尽可能使室温保持在25c~28c,机内温度保持在35c~37c(孵化机上层温度)。每隔半小时转蛋1次。

同时要根据停电时间长短、胚龄大小采取相应措施。一般来说,孵化前期要注意保温,孵化后期要注意散热。

如果胚龄小,气温低,停电时间又长,可将机门与通气孔关闭,同时升火(炉、墙等)提高室温。中期要打开通气孔,特别要注意避免孵化机上层温度较高的胚胎被烧死,尤其是尿囊合拢后的胚胎,要定时上下调盘,使胚蛋温度大致均匀,或设临时摊床靠自温孵化出雏;当出雏时停电,无论室温高低,切勿将机门与出气孔关紧,否则引起顶层胚蛋热死或雏鹅闷死事故。另外,如果停电时间发生在胚胎死亡曲线高峰期(即3~6天和24~27天),即使停电时间短,也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要引起注意。

较大型孵化厂应自备发电机,以防止停电带来损失。

6.孵化记录

每次孵化都要做好记录,包括批次、入孵时间、蛋数、种蛋来源、历次照蛋情况、出雏率及孵化期内的温度变化等,将情况记录下来,以便统计孵化成绩或总结工作时参考。平时要做好每天的工作日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