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方家后人 - 搞怪特务 - 高原四哥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搞怪特务 >

第173章方家后人

遥想当年,方家因拒绝撰写檄文,惨遭满门抄斩的厄运。时光荏苒,虽已过去多年,可朝廷近日竟意外发现方家尚有漏网之鱼,于是下令锦衣卫前去捉拿。皇孙虽对当年方家之事心有同情,毕竟当年事发时他年纪尚小,如今回头再看,也觉得祖父当年的做法有所不妥。然而,皇命难违,即便心中极不情愿,也不得不执行这一命令。

这日,皇孙将众人召集到一起,神色凝重地说道:“朝廷刚下的命令,发现了方家后人,你们说说,该如何是好?”

一听到抓人之事,海水鱼顿时两眼放光,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率先发表自己的看法:“那肯定得抓啊!像这种背叛朝廷的家族,就应该斩草除根,绝不能留下任何后患。这事儿就交给我吧!”

“怎么好事都让你占了?凭什么啊!”方不胜一听,顿时大声质问,语气中满是不满。

“你问凭啥?咱们刚明确划分了具体职责,我负责抓人,你负责收集情报。方大人,你可得摆正自己的位置,别随便越权啊!”海水鱼不阴不阳地说道,话语里满满的都是讽刺意味。

“咳咳,海大人先别急嘛。咱们再听听其他两位大人的意见,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皇孙赶忙出声安抚,说完还用余光悄悄看了太平一眼。

方不胜误以为皇孙这是在给他机会,顿时来了精神,得意地瞥了海水鱼一眼,然后侃侃而谈:“海大人,瞧见了吧?我认为方家这事,抓是肯定要抓的,不然皇家的脸面往哪儿搁?但也得讲究方式方法,既不能大张旗鼓地去抓人,以免引起百姓的恐慌,这事儿还得仔细斟酌斟酌啊!”

太平心中暗忖:“这马屁拍得可真够溜的,把我想说的话都抢了去。他什么时候心里还装着百姓了?这小子,还真是有点意思。”

“方大人,您这万年光棍什么时候从良了?居然还能考虑到百姓,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啊!您忘了当初抓人的时候,把整个大街搅得乌烟瘴气的?现在居然说出这种话,这可真是在贞洁牌坊下面……哎呀,我读书少,后面的词儿给忘了。”海水鱼冷嘲热讽道。不得不说,这骂人不带脏字的本事,可见他的文化水平倒是提高了不少。

说起方家这段往事,还得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推行的削藩政策说起。当时,建文帝不仅对燕王朱棣严加监视,还妄图调走他的军队。这一系列举措引发了朱棣的强烈不满,最终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短短几年时间,朱棣的军队便势如破竹,一举攻占南京。

方家的方子牛,为人刚正不阿,坚决不愿向朱棣这个所谓的“乱臣贼子”投降,因此被批斗为奸佞之臣。

方子牛年少时师从宋濂,之后便隐居田园,以教书为生。洪武后期,他出任汉中府教授。建文帝即位后,对他极为赏识,将其召为翰林侍讲,不久后又升迁为侍讲学士,后改任文学博士。建文帝在处理政事时,经常向他咨询意见,对他信任有加。在为官期间,方子牛全力辅助建文帝,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如均免赋役、更定官制、精简机构、削弱藩王势力等,为朝廷尽心尽力。

尽管方子牛对朱棣多有辱骂,但朱棣却不敢轻易杀他。一方面,朱棣得势过于迅速,尚未完全赢得民心,而方子牛作为建文帝最为信任的人,若能得到他的支持,必定能事半功倍,有助于稳固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在起兵之初,姚和尚曾跪地苦苦哀求朱棣放过方子牛一命。要知道,在靖难之役中,姚和尚出力最多,若朱棣直接杀死方孝孺,势必会寒了众多谋士的心。

然而,方子牛不愧是个典型的书呆子,面对朱棣的示好,他不但不领情,自南京被攻破后,便整日穿着丧服。每次上朝时,他更是不顾颜面,当着众人的面号啕大哭,以表达自己对建文帝的忠诚和对朱棣的不满。

为了留下惜才的美名,朱棣曾试图劝说方子牛:“我只是效仿周公辅佐成王而已。”方子牛却毫不客气地反问:“为什么不把建文帝的孩子立为君主?”朱棣见方子牛如此油盐不进,劝说无果,只能无奈放弃。

后来,方子牛假意同意为朱棣做事,当他拿起笔时,却写下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见状,顿时盛怒,以诛灭九族来威胁他。可方子牛毫无惧色,不但不退缩,反而反问朱棣,就算诛灭十族他也不怕。

朱棣刚刚登上皇位,正是树立威严之时,怎容得他人如此挑衅?于是,他下令将方子牛车裂于街市。更为残忍的是,行刑当天,朱棣让人将方子牛的亲眷押到刑场,当着他的面先行处决。一代忠臣,就这样落得个如此凄惨的下场。

当年事发时,太平、方紫岚和皇孙都还年幼。站在方紫岚的角度看,她对当今皇上恨之入骨。幸亏她从小受太平的影响,能够明辨是非,不至于走上极端,否则朱小亚恐怕早就性命不保了。

站在皇孙的角度,他心里明白,当年牵连这么多人确实有些不妥。但他也深知,身处皇家,很多事情身不由己。也许当真正坐到那个位置上,心态就会发生变化。所以,他并不想对方家赶尽杀绝,想着好歹给老朱家积点阴德。

而站在太平这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方家已然家破人亡,众多无辜之人也因此丧命。究其根源,方子牛虽然成全了自己的忠义之名,留下了千古忠臣的美誉,但他在行事之时,确实没有充分考虑到家人的安危,不能说他一点过错都没有。这也是太平一直极力劝阻方紫岚,让她不要冲动的原因,太平希望能够用和平的方式来化解这段恩怨。

如今,方家仅存的男丁方道理,现年已经十八岁了。当年悲剧发生的时候,他年纪尚小,几乎没有什么记忆,幸运地在远房亲戚家躲过了一劫。可没想到,时隔多年,还是被朝廷的爪牙发现了踪迹。

“你!你!”方不胜被海水鱼气得哑口无言,想要张口反驳,却又一时语塞,只能直勾勾地盯着他,用眼神来宣泄心中的不满。

还是皇孙适时打破了这尴尬的僵局:“太平,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太平思索片刻后说道:“海大人从大局出发,这么做也是奉命行事,执行朝廷的旨意。方大人所说的也有道理,行事太过明目张胆确实不妥,那样似乎更为稳妥。要不这样,让两位大人各带一队人马,分头行动。具体该怎么操作,我就不参与了。昨夜我稍感风寒,身体有些不适。”

皇孙心中暗叹:“这小子,越来越滑头了,说了这么多,却始终没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真是学坏了啊!”

“既然你们的积极性都这么高,那就依太平所言,各自分头行动吧。记住!一定要低调行事!”皇孙下令道,说完还偷偷使了个眼色,示意太平留下。

众人散去后,太平恭敬地问道:“大人,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

“交代?你小子还跟我装糊涂,明知故问是吧?该怎么做你心里清楚。给方家留点骨血吧。”皇孙意味深长地说道。其实太平一开始就明白了皇孙的意思,这会不过是故意装傻充愣罢了。皇孙要是真想完全按照朝廷规矩办事,还用得着征求他们的意见?直接下命令不就行了。

“你个水龟不会水,在陆地上居然跑得这么快!”方不胜出了门,看着早已点齐人马出发的海水鱼,忍不住感叹道。

太平与皇孙简单交谈几句后,便匆匆回府,着手准备应对之策。方紫岚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一脸紧张地对太平说:“太平,你一定要想想办法,救救他!求你了!”

“咱俩之间还用得着说这些?我肯定会救他的,你别急,让我好好想想!”太平安慰道。说罢,他在大厅里来回踱步,反复思索了好几趟。突然,他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有了!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怎么办?你快说说啊!”方紫岚焦急地催促道。

“咱们这样来……”几人赶忙围成一个小圈,太平压低声音,将计划细细道来。

“大哥,论蔫坏,我就没服过谁,你可真是让我打心底里敬佩!”宋河听完,忍不住笑着夸赞道。

“这叫心思缜密,你懂什么,好好学着点!”太平一脸神气地说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