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友情诗(1)
鲲鹏击浪从兹始——《七古1·送纵宇一郎东行》
一九一八年四月
云开衡岳积阴2止,天马凤凰3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4,山川奇气曾钟此5。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6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7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8。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9。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馀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这首诗最早非正式发表于《党史研究资料》1979年第10期,是由罗章龙在《回忆新民学会(由湖南到北京)》一文中提供的。
题解
这首诗写于1918年,当时作为新民学会会员的纵宇一郎(即罗章龙)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准备赴日本留学。离开长沙前,新民学会会员在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聚餐,为其饯行,毛泽东以诗相赠,表达了自己真挚的惜别之情。
毛泽东之所以赠诗给罗章龙,是因为他们曾有一段不同寻常的交往。1915年9月,毛泽东用笔名“二十八画生”(“毛泽东”三字的繁体共二十八画)向长沙各校发出“征友启事”,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首先响应的就是罗章龙。后来毛泽东在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下创建新民学会,罗章龙又是最早成员之一,可以说两个人的友谊非常深厚。
罗章龙(1896~1995年),湖南浏阳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被开除党籍,后历任河南大学、西北联合大学、湖南大学等校教授。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注释
1七古:中国古体诗的一种,句数不限,每句七字,通常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不像格律诗那样讲究平仄对仗。
2衡岳积阴:衡岳,即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有七十二峰。这里泛指湖南的山峦。积阴:山间的云雾。
3天马凤凰:传说中的灵异动物,古人以它们象征圣贤的出生,这里指岳麓群山中的天马山和凤凰山。
4年少峥嵘屈贾才:峥嵘,高峻的样子。常用来比喻人的才能、品格超乎寻常。屈原是战国时爱国诗人。贾谊则是西汉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两人都才华横溢,并且都曾被贬到长沙。
5山川奇气曾钟此:奇气,灵异之气。钟:聚集。古人有人杰地灵的说法,认为山川灵秀之气所聚集,便产生杰出人物。此,指衡岳,但实指长沙。
6鲲鹏击浪:《庄子·逍遥游》说,鲲鱼所化的大鹏鸟,从北溟飞到南溟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7艟艨:通“艨艟”。指古代大型的战船,这里指轮船。
8东风吹万里:这里指被春风吹得无影无踪。东风:春风。
9宇宙看稊米:把世界看做一粒小小的米。稊米,一种草的种子,形如小米。
沧海横流:大海之水四处漫流。常以之比喻天下混乱、社会动荡不安宁。
从君理:跟你一同治理。
名世于今五百年:语出《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诸公碌碌皆馀子:语出《后汉书·祢衡传》:“馀子碌碌,莫足数也。”诸公:指当时的当权人物。碌碌:平庸。馀子:通“余”,其余的人。
崇明对马衣带水:崇明:岛名,在长江入口处。对马:日本岛名。衣带水:只相隔一衣带宽的水,比喻距离很近。
东瀛濯剑:东瀛,本指东海,这里指日本。濯剑:喻指留学磨炼革命意志。
我返自崖君去矣:化用《庄子·山木》之语:“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崖:岸边,岸。反:通“返”。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是却没有半点哭哭啼啼的情调,而是表现出强健的气度和潇洒的风采。全诗中既有激励也有关怀,在殷切的嘱咐中既有依依不舍的留恋,也有革命的激情,其中许多话虽然是对朋友的勉励,其本质上也是诗人的自勉。这首诗直抒胸臆,充分体现了青年时代的毛泽东那巨人般的胸襟以及“风华正茂”的英迈豪气,大大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送别诗。
全诗的开头四句为我们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描绘了送别的环境和气氛。据说,那几天连日阴雨,直到轮船将要开启的时候,天空才开始放晴,因此就有了“云开衡岳积阴止”的句子。“天马”、“凤凰”表明了送别的地点是湖南长沙,而“春树”则表明此时的时间是春天。接着作者以一句“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来说明湖南长沙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山川奇丽、人杰地灵的地方,屈原和贾谊都曾光临这里,这也是作者对罗章龙的赞美,说他的才华可以与屈原和贾谊相媲美。
从第五句起,毛泽东开始转入送友的主题。当时去日本求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日本当局在那时经常会做出损害中国利益的事情,所以留日的爱国学生经常要同他们进行斗争,这就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有些人也就会放弃抗争。因此作者连用两个宏大的意象“鲲鹏”、“艟艨巨舰”来勉励友人要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这两句通常被理解为友人要东渡日本留学,因此分别在即,离愁别绪自然油然而生,但是这种感伤很快就被革命的豪情所取代,就好像满天的愁云被东风吹得无影无踪一样。但是据罗章龙回忆,当时他的家境困难,没有钱支付他去日本留学的费用,新民会的同志们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就一起凑钱资助他一部分留学费用,因此这两句理解为罗章龙所抒发出来的满天愁云被友谊的春风吹得无影无踪,也许更为贴切一些。
接着,作者开始劝勉友人,同时也是在警醒自己,由于当时中国各派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连连挑起内战,使人们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有识之士都在积极寻求救国的良策,因此作者对罗章龙寄予了厚望,他希望罗章龙不要因为小事而萦怀于心,有所牵绊,而要有“将宇宙看稊米”的远大志向,要在“沧海横流”之际收拾这纷纭的世事。当然,保持自己身心的健康,内心世界就像日月一样清新美丽是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接着作者借用孟子的话,来说明当时的中国正处于需要产生历史巨人的时代,但是那些军阀政客腐败无能,都是些碌碌无为之辈,言外之意,就是说打出一片新江山非我辈莫属,这充分表现出作者的雄心壮志。
全诗的最后四句再次回到送行的主题,寓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意,中日之间只有一衣带水的距离,因此隔不断革命者之间的友情和书信的往来。作者化用《庄子·山木》中的话作为全诗的结尾,并且在诗中多次引用典故,由此可见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修养可谓是语熟于胸而又有日月之新美。
值得一提的是,罗章龙到上海后正好是5月7日,这是1915年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最后通牒时间,当时日本政府殴打、侮辱中国的留学生并迫使他们回国,因此罗章龙并没有去成日本。
唯我彭大将军——《六言诗1·给彭德怀同志》
一九三五年十月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2纵横3驰奔4。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这首诗最早刊载于冀鲁豫部队1947年8月1日出版的《战友》报上。
题解
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和红军抗日先遣队,翻越六盘山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最后一程,到达陕北保安的吴起镇,准备与陕北红军会合。蒋介石派5个骑兵团尾随而至,企图在红军主力部队会合前把中央红军吃掉。为了防止敌人进入陕北根据地,毛泽东命令彭德怀指挥先遣队在吴起镇附近进行“切尾巴”战斗。彭德怀领命迎敌,指挥红军歼灭敌军一个骑兵团,俘虏敌军700余人,干净利落地将敌人挡在了根据地之外。为此,毛泽东即兴创作了这首六言诗赠予彭德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