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试探 - 我把江山拱手送人 - 九万矛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三十二章试探

待她如己出……害得她家破人亡……

这两句话,放在扶桑身上何其符合?且她还说,那孽女与她颇为神似……

扶桑几乎能够确定,面前此人,就是三年前被夏侯临逼进皇陵的姑姑无疑。

扶桑心里那点担心也因此烟消云散,她没有细想姑姑为何要独见长安一人,单看长安反应,姑姑也确实是他之前所说的那位亲切近人的大师。

姑姑将长安带进了那座木屋。

扶桑心里久久不得平静,她弄不清现在的状况,不知姑姑缘何还活着,亦不知夏侯临为何对此事冷眼旁观。以夏侯临的脾性,当不会被一个尼姑习性所左右,可他在面对此事上却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耐心。

就像是工匠搭好了戏台,只待戏子粉墨登场。

想到这儿,扶桑倏然一惊,今日这一出,莫非真是夏侯临写好了剧本?因为怀疑她的身份,所以让人易容成姑姑的模样,好让她在心乱之时露出破绽?

可是他明明,已经用五座城池,换来了她的公主身份,现在还拿此事做文章,有何意义?

“皇后在想什么?”

扶桑想得入心,不觉竟又走到刚刚长安带她去的那一处悬空之门前,她一脚已踏出门外,眼前是汹涌而下的瀑布和一簇簇绚烂而开的桃花。夏侯临担心她踏空,此时已握住了她胳膊。

扶桑稳住心绪:“我只是在想,长安身为一朝皇子,如何能与寺中一尼姑结缘?”

夏侯临望着她,回:“长安小时多病,朕曾带他来这寺中住过一段时日,为表虔诚,朕未带多少随从,亦未带婢女,当时茹妃刚生产不久,身弱体虚,便也未同行,寺中独亦如师太一个女子,朕便将长安的饮食起居全交付与了她!”

“原来如此!”这番解释也算合理,径庭寺乃佛寺重地,不染污秽不纳女眷是最基本的原则,夏侯临为避讳,不带人伺候也在情理之中,可这一席话却没有解释,为何这亦如师太,会与她的姑姑如此相像。扶桑遂笑问:“这样说来,皇上确也是个知恩图报之人,怎未替亦如师太将那害她家破人亡之女子除去,一并除了师太心魔?”

“她死了!”

扶桑的笑僵在嘴角。

“亦如师太所言之女子,是师太姊妹之女,师太姊妹早逝,将年幼孤女托付给她,师太怜惜她无亲无故,遂将她养在膝下,不想,女子及笄之年,将一场浩劫引入师太家中,师太因此家破人亡,那女子,也死在了那场浩劫里!”

这个过程,和扶桑的过去简直无缝重合……

“什么样的浩劫,能让一家上下,几无活口?”

扶桑喉咙干涩,差点连话都说不出来。

夏侯临仍旧看着她:“皇后应该知道,三年前,我朝曾有过一次朝代更迭?”

扶桑未言。

夏侯临自问自答:“师太所经那场浩劫,便是改朝换代之时必不可少的烽烟!”

扶桑心中钝痛,血漫满城的情景重新出现在眼前,合着眼前的瀑布,就像是又回到了那个冬天,姑姑以一种高傲的姿态站在雪地里,对她说:“你说你是为我好,可你从不知道,我这一生最大的幸福便是嫁予他为妻,你从不知道,就算在这深宫之中枯守至死,我亦心甘情愿!”

“那师太呢?”扶桑强忍住心中酸涩,问道,“那样翻天覆地的浩劫,师太如何能留得一条性命?”

“假死!”

扶桑大惊,若她真是姑姑,夏侯临这意思,莫不是当年所谓的陪葬,只是一场假死而求生的戏?

“当年血染皇城,师太本想随她夫君一同离去,奈何她夫君临终留下遗言,让她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她不忍辜负夫君临终所托,遂想到假死一法,以此蒙蔽了众人!”

这也就解释了,当年姑姑为何在她面前视死如归,到夏侯临面前却极力求生了。

原是得了夏侯靳的遗愿,原也是因她对夏侯靳爱得入骨。

扶桑之前所为,终归是错了。她以为她助夏侯临入主皇宫,便能让姑姑从此脱离苦海,却不知,眼看着夏侯靳在她面前死去,对她才是真正的地狱。

扶桑眼里终现出了泪花来。

夏侯临伸手替她拂去,轻声问:“皇后因何哭了?”

扶桑别开头,不想让他看透她的情绪。

“我不过是听得师太往事,一时动容罢了!”

“亦如师太所历,确实令人唏嘘……”夏侯临亦肯定了她的说法,对她这胡乱给出的解释,亦未表现出怀疑来。他将她虚揽在怀里,叹了口气,复道,“说起亦如师太,其实还有一事……”

扶桑问:“何事?”

夏侯临却显得极其犹豫,似乎在思考要不要与她说。

扶桑哪里还耐得住性子,不等他考虑清楚,她便又问了一遍:“亦如师太身世已如此凄惨,莫非还有何事,比这更让人动容么?”

夏侯临道:“比起家破人亡,此事确算不得大事,但它……却是让师太愿意重新活下去的直接原因,也是唯一原因……”

扶桑当即生出一种极强烈的感觉,可具体是什么,她又摸不清。

这时,夏侯临又说话了。

于扶桑而言,他的这一句话,就似魔咒一般。

他说:“就在师太打算随他夫君前去时,忽然发现,她腹中已有足月的胎儿,若她那时寻死,便是一尸两命!”

一尸两命……

她到底,造了什么孽啊?

若是没有她,夏侯临无法得知皇宫的消息,无法在皇宫安插眼线,也就无法将他的夺位计划进行得那样顺风顺水,也就根本不可能打进皇宫……

若是没有她,夏侯靳不会引咎自尽,偌大的靖宣王朝也不会就此翻覆,姑姑也不必眼见着爱人惨死却无能为力……

若是没有她,姑姑腹中的胎儿,应当也和长安一样,从小便是掌中珠,为天下尊,不必蜗居在这一方寺庙中苟活……

对了,长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