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团日活动(2) - 80青春往不可归 - 浪栖2002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2章团日活动(2)

中午,我完全没有精神,便没有再去教室,失神地躺在床上。

他们仍然都在睡觉,倒是安静得很。

我默默听着窗口的雨滴——从楼顶落下来的,打在走廊栏杆外凸出的平台上,不由得想起蒋捷的《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词我十分不“喜欢”,可以说很讨厌,当然并非其写得不好,而是正因为写得太好了,一直令我觉得从心里“不寒而栗”,甚至是“毛骨悚然”,远胜辛稼轩的“少年不识愁滋味”。

他们陆续醒来,虽然较过去少了嘻嘻哈哈,但是仍然是“没心没肺”的舒坦与欢快。

“胡微,晚上准备表演什么节目啊?”

“你呢江山?唱歌还是弹吉他?”

我这才想起今天晚上要在班里举行晚会,所谓的“团日活动”。周一上午上课前,钟江和宋扬联袂在讲台上说了这件事,大家都很热烈。我当时也挺有兴趣,决定延续军训时的表现,也唱一首歌,想了好一会儿,选定了《东方之珠》。本来想着这两天抽空去买一本磁带,重新听一下,因为我对中间两节歌词有些串。只是后来不曾想遭遇夏春华的“灭顶之灾”,这件事也就抛之脑后了。

现在我还唱吗?真是从心里觉得好累、好累,何况也没有歌词。还是算了吧。

下午,宋智红去校本部讨自学考试的报名费。

——这也是昨天晚上听一善他们议论的,说是刚开学的时候学校让交的这600元自考费根本没用,一善、钟江、胡微、晨星都没有交,然后一齐取消宋智红。宋智红默不吭声。我心里也是大吃一惊,因为当时是父亲去交的钱,自己并未多问,其实也不了解。

但是现在既然没用,600元并不是小数目——足够我半年的生活费了,自然不能白白亏掉。我也想去讨,但是又听他们说肯定不好要回来,决定先看看宋智红此行的结果如何。

我铺开纸,打算写学团的申请书。可是又觉得了无兴趣,想到新闻稿并非自己喜欢的题材,更非自己的擅长;而如果干“文书”,却又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没有自己的作品,徒劳受累,毫无意义。

还是那句话:“当你并不具备可以傲视天下英雄、做到不求人只求己时,你还是最好不要出头的好。”当务之急我还是要先学好英语。

可是看英语又心懒,于是我仍然整理文稿。

弄了一会儿,并无进展,更无感觉,心里如同长了野草,越来越烦躁,更觉得弄这些东西毫无意义,完全是虚度光阴!

我气恼地把笔扣上,把高中的“纸片”胡乱卷起来,统统丢进抽屉里,望着窗外呆坐。

放学后,钟江突然通知大家去校门口集合。

我正闲来无事,也跟着大家出去。

雨已经不下了,空气还是湿润着,地上浅凹处略有积水。

到了校门口,班主任也在。原来是对面的世纪广场要召开首届东西部合作论坛,到时候需要我们中文系全体过去执行放气球的任务,时间是下周四——也就是11月1日。

我吃了一惊,但马上很兴奋,脸上露出笑,心里说:“想不到这穷地方还有这一手!”

跟着大家穿过马路,走进对面的空地。果然见靠路边中间是一块横卧的人造石,上面写着四个大字“世纪广场”,刷了红漆。

场地很大,往里走二十几步,正中是一个圆形的音乐喷泉,一环带一环,足足有几百个喷头。再往里走,高出数级台阶,间隔几个水泥砌就的绿化池,填充了泥土,但还没有种进去植物。远处两侧各有一杆高高的灯柱。

走上去,眼前更加开阔。中间是一个挺高的主席台,左中右三排台阶,自然是中间的最快,呈下宽上窄的梯形,两侧的台阶自然成扇状,颇有一定曲线。台阶中间是两爿坡形的绿化池,也是只有泥土,没有绿植。

班主任带我们班走到既定位置,让钟江和宋扬记一下,交代几句,然后便走了。

大家作鸟兽散。我登上主席台,凭栏而望,见南边还有一块空地,有一个出口通向路;西边是一片公园,种了树和绿植,小径曲曲折折,但还没清扫干净;东边一排杨树,旁边是一排乒乓球桌,东南角往外伸出去一块地,竖着几排篮球架。

因为时间还早,而我又不饿,仍回教室——想着看一会儿英语,把下午荒废的时间补回来。

进门却发现教室里人不少,三五成群地坐着,李滟、李海雅、章丽君也在,还有外班的学生。我有些奇怪。

这时又进来几个人,也都不认识,看形象气质似乎不像是大一的学生,扫视几眼,坐在了第一排。

我不无惊讶地看着,不明白什么情况。听近处有人“交头接耳”,才知道是学团考试。

一个长得还行的女的站起来,扭头说:“哪位同学的粉笔字好?麻烦一下把考题抄到黑板上。”

我无意识地伸一下手,站起来,走上前去。

她递给我一张纸。我看也没看,便上讲台,捏了一支粉笔,仍然是从中间掐断,用粗头来写。

题目不多,我很快抄写完了。

忽然发现下面居然有答案,我心念一转,有心无意地看一眼李滟,但是念头闪了两三闪,到底是找不到合适的借口给她。

于是递上纸,把粉笔丢进粉笔盒,潇洒地扬长而去。

晚饭后,天色已半黑。我去班里,见钟江、宋扬、潘旭耘等班干部都已在,潘封光也在。

钟江让我在黑板上写上“团日活动”四个字。我点点头,没多考虑便上去写了。下来讲台,见效果不怎么好,字体不够大,也有点歪,但我觉得也不必改了,随意就好。

他们几个踩着桌子在灯管上缠绕上彩带,两边故意垂下来半截。又在两边墙上用胶带粘了一些。

宋扬和潘旭耘把讲桌挪到讲台上。然后开始拉桌子。我也帮忙。除去讲台外,另外三面呈“区”字状,各是两排桌子,中间现出一片空地。

然后,潘封光用打气筒吹气球,系住口,随手一弹。有的掉在桌子上,有的掉在桌子后面,有的滚落空地上。

差不多弄完了,拉上窗帘,打开灯,氛围马上不同。不但是桌子的围合,而且彩灯遮掩了灯光的强度,并增加了室内的色彩,窗帘也平添了温馨。

大家互相一笑,都觉得挺满意。

我却不禁惭愧黑板上的字写得不好,上去讲台刚要改,又担心“一蟹不如一蟹”,想了想,觉得四个角有些空,有心画上“梅兰竹菊”四君子,而又心里忐忑;因为竹子是我擅长的,兰花和梅花也还可以,菊花却没画过。

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去画,实在不佳就擦掉得了。我先画竹,感觉挺好,再画兰和梅,感觉也不错,于是最后画菊,心里想着菊花的样子。画了一朵出来,发现还挺像那么回事,松一口气,继续画。

这时,李滟进来了。我眼睛余光见她站在台下看,略有些紧张,也有一些得意,但又叹息这不过是“雕虫小技”,附庸风雅而已。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