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两税加一费
其实这镇政府收的不仅仅是农业税,还有两项,就是常说的两税一费。这农业税类似所得税,但是所得税是净所得,而农业税是总收益。这次县里定的产量是每亩三百三十公斤,要上交百分之十三点五,可以交粮食,也可以按市价折成现金,再交给镇上。这并不多,而且还要扣除收粮时给的补贴。大智算了一下,一亩地大约交三十多块钱,一家五口人,交两百左右,这没什么。至于其它税负,有发生额就交,没有就不交。
他的心放到肚子里,也不免有疑问:这么少,为什么年年收“提留”弄的鸡飞狗跳的?秋智听到郑峰一些人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让秋智十分反感,这是他妈的什么思想,什么是刁民?尔俸尔禄、民脂民膏,没有这些“刁民”,你衣食何来?
过了几天,财政所送来人均税负,每人一百四十元,这么多!这让秋智目瞪口呆,愣了十几分钟,几乎瘫坐在椅子上。晚上下班也没回家,把李奇找到饭店问起了这件事。
李奇说:“你真是一个学生兵,你以为镇政府的人都是饭桶呢!大家实在是没办法,见到收税活都不敢接,找借口,绕着走,有的甚至泡病号。因为有的村民实在拿不出这笔钱来。”
秋智说,“大哥,我也培训过了,也查了资料,咋算也没有这么多啊。”
这时菜上来了。李奇说:“咱俩先不吃饭,我给你算明白再喝酒,要不然醉醺醺的说不明白也听不明白。”说着从包里拿出纸和笔,接着说,“我说,你记,最后一起算。”
秋智拿过纸和笔,李奇开始报数,一是农业四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这是产量的百分之七加上地方附加百分之六点五;二是统筹提留公益金、公益金和管理费用若干;三是费用,公共事业费(包括办学、计划生育、优抚费、民兵训练费、路桥修建费等等不一而足)。
秋智平时不怕算这些琐碎账,今天头都大了。只觉得这些数字晃得他头晕目眩。看李奇还没说完,打断了他:“大哥,别说了,这活我干不了,这农民有这么多收益吗?”
李奇没有直接回答,说:“大智,你是学生,不是农民。我是一个纯粹的农民,现在农民虽然解决了温饱,可还是苦啊。三农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其实也算是回答了。
秋智说:“大哥,我在家里从来没关心过这些事,家里供我上学不容易啊。我大爷的地,每年都是他的两位弟弟种,今年谁也不种了,撂荒了一年,这样下去可不行,一是农民的收入保证不了,第二这基层干部也没法工作啊。”
李奇说:“咱们这儿还算好的,毕竟有几个大企业,关键时候他们能为镇里出把力,咱们镇的农民税负就轻多了,加起来总税费也就百分之二十到三十。有的县加到了百分之四十左右。咱们镇里都知道农业税问题不大,主要是这些地方性收费。我们常说,头税(农业税)轻,二税(提留统筹)重,三税(地方性收费)是个无底洞。哎,没办法,只能等上面出台政策了。”
秋智看菜都上来了,说:“大哥,喝点吧,咱们也左右不了,今朝有酒今朝醉吧。”
李奇说:“就是,来,咱俩喝一瓶吧,我怕你喝醉了。”秋智不置可否地拧开北河老白干,拿起一个大茶缸,倒满开水,把两杯酒放进去热一下,边倒酒边问,“大哥,这村民都说是当官的贪了,这事总是有的吧?”
李奇递给大智一双筷子,歪着头看了他一眼,笑了,说,“大智,这话我差不多天天都听到,那都是没影的事。别的钱有没有贪的,我不敢说,这钱谁也不敢,除非他活的不耐烦了。”
秋智不说话了,他在算自己家的税费,今年种了一亩芝麻、近两亩葫芦、半亩旱烟,这都算农业特产,家里又养了两口猪。又想到自己负责的大王庄,想起了三小,想起了在树荫下乘凉的男男女女,心里有几分焦躁。
李奇看他神情恍惚,说:“大智,今儿个不谈国事,喝酒!”秋智笑了。两人喝掉一瓶酒,意兴阑珊。李奇回家了。
秋智回到家里,只觉得头昏脑胀,也没洗漱,躺在床上就睡了。梦中全是数字,甚至被这一串串数字惊醒。觉得五脏六腑都难受,刚想往外跑,已经来不及了,翻江倒海般地吐了出来,一泻千里,吐在了脸盆里。吐出来,清醒了不少。坐回床上发愣,又吐了几次,折腾到天亮。
秋智去了几次大王庄,都是听村民们诉苦。镇政府这两年允许农业税粮钱兼收,其他只收现金。这村民去卖粮食也出现许多麻烦,扣杂质、扣水,等等不一。村民们告诉李奇和秋智,去交粮食,还得当孙子,收粮食人那个三棱尖刀就是圣旨,说你是几等,你就是几等。秋智听完后,问李奇,李奇笑而不答,秋智明白了。
第二天,他没去大王庄,直接去了粮管所。那里的工作人员不认识他,他到的时候,才七点半,太阳还冒着红光。他走进大院一看,好家伙,马车、牛车、驴车、手推车排了四排,一直排到大门口。秋智走过去攀谈。一个人说他昨天来过了,没交上,今儿一早就来排,还不错,今天大门开得早,昨个就在院外排着。还有一个人说,昨天来了,给了六等,回家又把高粱重新弄了一遍。又有一人说,他前些天一收粮食时就来了,说杂质太多,也给六等,当时没交,也是回家用水全部淘了一遍,晒了几天,干透了才来,这次等级应该上来了。旁边那个人说,“千万晒干了,要是扣掉几个水也吃不消啊。”
秋智看出了村民的忐忑,改了主意,想等交了几份再走。往前走了一段,看着大王庄的王三小两口子在排队,走了过去。三小很热情的打着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