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过年的由来
我们总是把春节称作“过年”,可为什么叫“年”呢?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一种象形字,而“年”字在最早的文字中是丰收的景象。你看那“年”字的上半部分多么像一种植物的果实,下面是一只长长的果实柄。到了金代,那“年”字就更像是一颗谷穗了,弯着腰,搭拉着脑袋。“年”字旁的一敝像是谷子上一株叶片。
显然,“年”在文字中是表示丰收的符号,“过年”也就成了喜庆丰收的日子。为了庆贺丰收,迎接未来,人们就在立春前后欢聚在一起过一个快快乐乐的新年。
把春节叫作“过年”由来已久。早在原始社会时,就有对年的不同叫法。据古书记载,最早的“年”叫“载”,是万象更新的意思;夏代把“年”叫“岁”,表示新年一到,春天就要来了。商代把“年”叫“祀”,表示四时已尽,到了应该编写史册的时候了。一直到周代,人们才开始叫“年”。
还有一个说法,在中国许多地方,流传着一个奇特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只怪物就叫“年”,常常跑到村里吃人。村里人都很害怕,就到庙里烧香,求菩萨保佑,不知烧了多少香,念了多长时间经,就是不管用。
村里人商量来商量去,决定拿起武器,把年赶走。
一个冬天的夜晚,气候寒冷,天空一片漆黑,年又张牙舞爪地闯进一户人家,一进屋,才发现里面没一个人。正在这时,外面的鞭炮、锣鼓响了起来。把年吓了一跳,想跑已来不及了。转眼间,村里人把小屋围了个水泄不通。年知道自己跑不了啦,一头扎进床底。村民冲进了屋,不管怎么喊,年就像粘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一个村民大声问:“平常你不是很厉害,现在怎么啦!”
大家掀起床板,每个人都朝年身上踩几脚。没多久,年就没了气,大家还不解恨,把年的尸体扔到街上,用脚踏过来踏过去。后来,人们就兴高采烈地庆祝这个日子,并且把这个日子叫做过年,用脚踩着年过来过去,一直到今天。
古人在过年时都要举行祭祀活动,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果实祭祖先,祀鬼神,家家户户饮酒作乐,祈求幸福美满。经过不知多少代,佛家和道教的思想渗透进来,给过年的仪式又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例如张贴春联,燃放爆竹,吃年糕等等,把过年的气氛搞得热气腾腾,成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有意思的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