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军在莱特岛大登陆
1944年,美军沿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两线向日军发起连续攻势。在尼米兹和麦克阿瑟的联合打击下,日军节节败退。早在1944年6月,粟田的舰队在日本本土备航时,他就预料到将会和美军的航空母舰交手,所以给所辖的军舰装备了新型雷达,并在军舰上尽可能多安装高射炮,准备全力一搏。
1944年7月,粟田率舰队到达新加坡的林加锚地,针对捷号计划所赋予的任务抓紧战前训练,主要是加强了夜战训练,防空队形的机动,对锚地的攻击战术等项目的训练。还多次召集部属研究战场情况制订预案。判断美军在菲律宾可能的登陆地点有三处:北部的拉蒙湾,中部的莱特湾,南部的达沃湾。对以上三个地区进行了反复的分析,对相关的航道都制定了航行计划。到1944年秋,尼米兹的中太平洋部队夺取了马里亚纳群岛;麦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部队完全控制了新几内亚,下一步的主要目标是准备有菲律宾备向进军。
10月10日,麦克阿瑟属下的金凯德海军中将率第7舰队738艘舰只,运送美第6集团军17.4万人,在尼米兹属下的哈尔西海军上将的第3舰队16艘航空母舰、6艘战列舰以及73艘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支援下,向莱特岛挺进。10月20日,美军在莱特岛大举登陆。当天下午,麦克阿瑟在菲律宾总统奥斯梅纳陪同下,涉水上岸,他站在蒙蒙细雨中,情绪激动地发表讲话:“菲律宾人民,我回来了!托万能之主的福,我们的军队又站在菲律宾这块洒满我们两国人民鲜血的土地上了。”
对于日本而言,保卫本土固然重要,但是,固守菲律宾、台湾和琉球群岛,对于日本的安全来说也是同样重要的。只有守住这个外围岛链,日本才能把不可缺少的石油资源从荷属东印度运往本土。为此,日本制定了“捷号”作战计划。这项作战计划含有4种作战方案:保卫菲律宾为“捷1号”方案;保卫台湾、琉球群岛和日本本土南部为“捷2号”方案;保卫日本本土中部为“捷3号”方案;保卫日本本土北部为“捷4号”方案。
10月18日,粟田舰队起航,执行“捷1号”计划。
10月20日,接到美军在莱特湾登陆的消息。到莱特湾有三条航线,一是穿过巴拉巴克海峡,经苏禄海向东,再由苏里高海峡进入莱特湾。二是经苏禄海向北,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沿萨马岛南下进入莱特湾。三是穿过巴拉望水道,经锡布延海,再走圣贝纳迪诺海峡,沿萨马岛南下进入莱特湾。在这三条航线中,第一条距离最短,但离美军占领的莫罗泰岛较近,容易被美军发现。第三条距离最长,远离美军占领岛屿,但要经过狭窄的巴拉望水道,易遭伏击。第二条的利弊介于一、三条之间。日军计划规定粟田走第三条航线,志摩和西村走第一条航线,实施南北夹击,考虑到战场的复杂性,还专门规定如果无法协同发起攻击,各舰队可以单独攻击。
10月22日,哈尔西见登陆作战进展顺利,以为日军已无力反击,便命令第38特混舰队第1大队返回乌利西基地补给,该大队由麦坎恩中将指挥,拥有5艘航空母舰、5艘巡洋舰和13艘驱逐舰,所辖的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数量是38特混舰队的四个大队中最多的,第1大队的离去使美军在即将开始的海战中失去了一支劲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