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识部分 - 鸡病智能卡诊断与防治 - 张信,杨兵,周蛟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一)常识部分

1.何谓疾病疾病就是病。植物上叫病害。

2.何谓症状?“症”是病的意思,“状”是状态的意思。“症状”就是病的状态。病的状态,实际上大家是知道或了解的,如咳嗽、腹泻、体温升高、疼痛等。

3.何谓诊断?用(美)a.m.哈维定义:当“诊断”一词前面没有形容词时,其含义是:通过对疾病表现的分析来识别疾病。

近年,有人撰文,按把握程度将诊断分四等:100%把握叫确诊,75%把握叫初诊,50%把握叫疑诊,25%把握叫待除外诊断。哈维就是模糊叫的“诊断”。本书讲的初诊,也是说辅检之前应该有个诊断,以便为辅检提供根据和方向。我在大学就是这么教的。而且叮嘱学生必须有这个初诊,否则,人家化验室和物理检验室根本就无法给你做辅检。现在为了赚辅检钱,不惜把基本程序搞乱,70%的辅检,都是不必要做的。

4.何谓经验诊断(老法诊断、传统诊断)有何特点?自古至今沿用的诊断,叫传统诊断或经验诊断或老法诊断。特点如下。

(1)诊断方便对于极常见疾病的诊断是便捷的。

(2)收集症状不全问诊时,患者凭“感觉”、“主观”诉说症状,在认识论上是有漏洞的,缺少了“未觉”、“客观”的症状;医生凭“直观”、“直觉”收集症状,缺少了“间观”、“间觉”的症状,加上疾病与症状联系的扭曲,严重影响诊断的正确性。

(3)凭经验凭记忆诊病患者愿意找老大夫,因为他们经验丰富。可是,大脑“记不多、错位和遗忘”是无法克服的。所以,对一起病例,即使症状是共识的,几个人诊断,结论也不一致;甚至同一医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诊断结论也不一致。总之,老法诊病,外行不会,内行不一。

5.为什么叫智能诊卡或智卡?所谓智能诊卡是申报专利时起的名字。实际上,等同于诊卡、智卡、矩阵、表等名字。相当于同物异名,本质无任何区别,只是称呼上不同。

应当说,时至今天,电脑的全部智慧,都是人输进去的。叫智卡,是因为它也有智慧。

第一,诊卡是将某组的全部疾病及其全部症状(个别除外)用分值联系起来排成了矩阵。纵向看是文章,即每种病都有哪些症状,横向看也是文章,即每种症状都有哪些疾病。并用分值(表示症状对诊断意义的大小)将疾病与症状联系起来。这样组织诊病资料,就解决了动物医生亘古至今存在的:想病名难和鉴别难的两难问题。

第二,从头至尾问症状,是对该卡内疾病,实行恰到好处、不多不少的症状检查,这比空泛地要求“全面检查”,要具体而有针对性。

第三,诊卡具有正向推理与逆向推理的功能。医生和患者初次接触的诊断活动,是正向推理(由症状推断病名);有了病名,再问该病名的未打点的症状,就属于逆向推理,一起病例只有经过“正向与逆向”双向推理,才能使诊断更趋近正确。这符合人工智能的双向推理过程。诊卡暗含这种道理,局外人是无法知道的。

第四,诊卡中暗含许多专家系统的“如果……那么……”语句;不用告诉,用者也在用。

第五,诊卡利用了电脑的基本特征,记忆量大且精确,不会错位和遗忘。

第六,用诊卡诊病,恰似顺藤摸瓜。

第七,使用者在自觉不自觉中使用数学模型。

第八,诊卡中含有许多公理,以及现代科学中的许多原理。

6.数学诊断卡与唯物辩证法有什么关系?诊断卡是唯物的。因为诊断卡是人类诊断疾病知识的真实记录;说它是辩证的,因为它符合辩证法。辩证法有两个核心,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某项症状,它的横向看(普遍联系)是有这种症状的病名;而病名下的所有分值,是该病的全部症状,包含早期、中期和晚期的全部症状(病的“永恒运动”),通过诊卡都可了解到。如果没有长期的临床经验以及直接经验的局限性,仅凭大脑记忆进行思维,要达到智卡诊断的水平是较难的。

7.数学诊断与临床诊断学有何关系?临床诊断学是医生的必修课。但因内容丰富,存在应用时想不起、记不住的问题。数学诊断学将其中描写的症状量化、系统化和矩阵智能卡化,既可应用计算机,也可应用智卡诊断疾病。克服了人脑记不住、容易遗忘的不足。

8.不用数学不也诊病几千年了吗?数学无处不在而且是每个事物的灵魂。即使婴儿认识妈妈,也是有“几个”条件符合他的想象,他才认。这“几个”的组合就是数学。符合,他欢迎微笑;不符合,他就哭闹。雪花飘,量子动,“灵魂”是数学。平时说“谢谢”,“别客气”就是数学。总之,办对事是数学;办错事也是数学。对错都是数学。聪明的人主动用数学将事办好。

诊病几千年,诊对和诊错,也都用了数学,只是有自觉和不自觉之分。

不信,问他不过3个问题,他就得承认是在运用数学。比如,肺炎和气管炎的鉴别:1问,咳嗽声音二病有何区别?他会说,肺炎咳嗽声音低,气管炎不低;2问,体温有没有区别?他会说,肺炎体温高,气管炎不高。这两个问答,表面看,没有数学。其实,数学就在其中:咳嗽声音低是1,不低是0;体温高是1,不高是0。他为什么诊断为肺炎而不诊断为气管炎呢?因为他认为肺炎有这两个症状,而气管炎没有这两项症状。他的话用数学表达,就是:肺炎=1+1=2,气管炎=0+0=02>0。这就是他内心的根据。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他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了数学。

9.为什么以前叫《数值诊断》,现在叫《数学诊断》或数诊学?1997年,我们曾将电脑诊病文档整理出版了几本书,称《数值诊断》。因为当时研究者们都这样叫。

后期,学了许多知识,发现叫数值诊断欠妥。因为数值就是数字1,2,3……没有别的含义。

而数学的定义“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现在连小学生、学前班孩子们的课本也都叫数学了。

病症矩阵就是疾病与症状的关系,而且用隶属度分值表示这种关系。显然,应该叫数学诊断。叫一门学科,大致有如下几点理由:

第一,笛卡儿说:“世上一切问题都是数学问题。”别人不信,他首先将力学变成数学,以后才是物理学、化学。

第二,因为该法诊病的“前、中、后”都在用数学。前,研究阶段用数学;中,公式和算式等你代入数据;后,用数据报告诊断结果。此诊断活动处处、时时都用了数学,还不可以叫数学诊断学吗!

第三,医学里有诊断学。现在,诊病用上了数学,自然也应该叫数学诊断学。

第四,李宏伟:我国古代发明了**却没有化学;发明了指南针却没有磁学。强于“术”而弱于“学”。吴大猷指出:“一般言之,我们民族的传统,是偏重于实用的。我们有发明、有技术,而没有科学。”

我们有四大发明,但没有上升“学”的高度。西方是升了“学”的高度才有工业化,才强大。我们没升“学”,就受欺。

我们研究马腹痛6病6人花4年,研究猪127病12人花8年,都获得了大奖。但都是探索,没有升到“学”的高度。2004年总结提高升华叫《数学诊断学》了,1个人60天将姚乃礼主编的《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623个病组2481种病研究完了;并用2年时间研究完成含千病的《美国医学专家临床会诊》和含3700多病的《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不升华到“学”的认识高度,是根本做不到的。

10.描述诊断与证据诊断的区别?诊病=断案。断案凭证据,诊病也必须凭证据。近年来,产生了循证医学、证据医学、替代医疗,但还未普及。

自古至今,大家知道的都是描述性的症状,难学、难记、诊病时遗忘或联系扭曲,往往还是要查书。

矩阵上内容,都是将描述性的症状,变成诊点(证据)与分值。有人在证据医学中说有“芝麻大的证据可以抱来大西瓜”。

院士秦伯益说:“在疾病诊断上,过去是以经验为基础,今后将以证据为基础。过去凭经验,老中医一看就明白,你就看不明白。”“诊断凭客观证据,谁都可以诊断,就不会你看不出来,他看得出来”。

我们认为秦院士的观点非常正确。但是遗憾的是,秦院士所指的证据是ct,b超,mr之类,而不是指症状证据。

我们认为,证据不但包括ct,b超,mr,血清学反应、基因缺陷等,症状也是证据(比如出血、骨折、沉郁等)都是证据。

以前,人们在竭力查找和记忆具有特异症状(证据)来诊病。遗憾的是这样的症状只有几个。然而用矩阵表示症状就不同了。可以说,凡是“统”字下的1,都表示此症状只有1种病才出现。

11.关于“1症诊病”应从数学和诊断学两个角度回答。数学答题有几得几,传统诊断无法以1症诊病。用病组的病症矩阵回答,应该是题中之意,稍加解释如下。

(1)“1症诊病”含义之一是“1症始诊”患者给1个症状,就以此症到目录中去找病组,开始为他做诊断,这是20字用法的前提。如果他告诉两个以上的症状,反而要权衡比较应该选择进哪组了。现在他就告诉1个症状,直接找组取卡诊断就是了。问诊肯定能问出较多症状来。

(2)“无病无症状,有病必有症状”有症就能做诊断,这是病症矩阵的特点。

(3)比喻解释病组约等于一个家庭。在家庭里,1个信息如“穿童鞋”就可以定是某人;在诊卡里也是这样。

12.何谓三“神”保佑?世上无“神”、也无“灵魂”,只是比喻。我这里所说三“神”是指哲学、数学和系统学。

很显然,一门科学如果没有这三“神”做灵魂,很难说明已经成熟了。

数学诊断学的实体和灵魂就是这三“神”的体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