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菌菇子吃法
而他们这次主要采摘的菌子包括菇子,大多都是可食用的。
碧如只长在春季里,每年3-5月能长成的。
有像是春菌、蘑便菇、草菇、羊肚菌、香杏丽蘑、粘盖牛肝菌等。
而夏季和秋季里的蘑菇可是多了。
就比如铆钉菇、猴头菇、奶浆菌、扫把菌、松茸菌、红菇、黑虎掌菌、桐蕈(野生香菇)、松口蘑、重阳菌、美味牛肝菌、金针菇。
再又是除了菌菇子外,还有像是生长在朽木外皮上的木耳、金耳、银耳了。
但前者多是雨季时出现,无论春夏。
而后两者,其中以银耳为例,它则是每年3-5月或者9-11月份才能见得。
金耳则不同,它是夏季5-6月份出现就可以采摘了,初秋时节8-9月也是有它身影的。
所以这时候的人们,又能品尝到不一样的美味了。
当然除却这些,还有就是只在山林野地之间长着的竹菌。
也就是竹笙(竹荪),同时也叫做竹参菌。
是一种主要寄生在竹子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
它煮之口感脆嫩爽口,食味鲜美,并且香味十分浓郁。
多是只在豪门贵府里,或者是供奉给朝廷的贡品里才能见到。
但是乡下农户也有捡着的,却不是留着自家吃,而是全部摊卖出去,换做银钱来补贴家用。
这里还有一种比较名贵的菌子,也就是常人说着的鸡蛊菌(鸡枞菌),也叫白蚁菇。
通常出土的时候,它的菌盖整体是呈圆锥形的,张开后中间有明显的凸起,表面呈现黄褐色或者是墨褐色。
其中间颜色深,并往四周散开,像一柄撑开的油伞一样,菌杆子上大下小。
远看着就像一个鸡腿的模样。
故此被人称作菌中黄金,也是菌中之王,食之味儿鲜美,且混着鸡汤炖煮有滋补的功效。
而与之相似的,还有一种菌菇子,就是蜀地人们常吃的三塔菌,同时也叫三塔菇。
三塔菌相较于鸡蛊菌来说,也算是松茸属科的一种。
且它伞盖呈伞状或者钟状,菌柄又很细长,表面相较于前一者更为光滑。
通常都是2~3朵一起抱团长,且以群生的形式出现,所以跟鸡蛊菌一比较,就不相上下了。
而还有一点不同的是,它多生长于杉木林或者松木林里,以腐朽植物的营养为生。
两者之间在形态、生长环境、以及营养成分上,都有着不小的差异。
但它也是当得上菌中黄金,菌中之王了。
除了这些,还有一种菇子也是人们常吃的,俗名叫做姬菇,同时也叫平菇菌。
是平菇野生菌类的一种。
姬菇的伞盖,通常呈贝壳状或是扇状,幼时多以青灰色或者暗类色出现。
等长大后,就会变成浅灰色或者黄褐色。
老时呈黄色,菌柄侧生或者偏生,肉质较为鲜嫩可口且不老不柴。
多以煮汤煲汤或者炖煮所用,有海边人们常吃的牡蛎味道。
多在高大山林里才能见到了,而且对温度、气候、光照,以及吃水都有严格的把控。
这一点上,褚青时等人就不打算去碰运气的采摘这一类菌菇子了。
只拣着这个季节能看到的菌菇子,尽给捡了个全乎。
当然花了大半天功夫捡来的成果,最后看着也是非常不错的。
这全部都要依赖,这当中担任检测菌菇子的褚青时和褚见河两人了。
要不是有他们在,怕是其他三人捡来的菌子都是不能吃的了。
毕竟那两大一小,确实对这方面不是很通晓,但从某种程度上,也是能理解的了。
捡满了5只竹篮子的菌菇子,当然是要启程回家做午饭吃了。
对于如何要把这兜里的成果,给做成美味的吃食,晏桑宁可是最有发言权了。
以前在家里的时候,她从小便跟在她娘亲的屁股后头,跑上跑下的跟着打下手。
多少也学会了一些,用药膳来炖菌菇子的做法。
这么做着的美食,不仅口感上鲜香味甜,乃至煲着它的汤里,也会更加的美味且还能滋补身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得上是药膳了。
当然这是对于不喜欢喝中药的富贵人家来说,另寻出来的僻径了。
不过也是相当好使的,就是恢复身体的一些小毛病,需要多花上一些时间罢了。
回到家里,众伙儿也没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