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门户之见 - 湘军为什么这么牛 - 王纪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1章门户之见

野史:李星沅遗疏

李星沅昼夜兼程,抵达桂林,调兵集饷,都无速效。共事者意见分岐,累月无功。忧愤之余,旧病复发,密求朝廷换帅。勉力来到前线,终于不支。口授遗疏:贼不能平谓之不忠,养不能终谓之不孝。临终前睁大眼睛说:“广西宿将,只有向荣靠得住。”重复三遍,便已气绝。

战争筹码越加越重

咸丰元年(1851)二月,咸丰接到向荣从广西前线发来的奏报以后,整整十天,一直在思考战争的局势。官军跟拜上帝会的交锋刚刚开始,未能大伤对手的元气,他总觉得单靠眼前的兵力,无法迅速剿灭这股逆匪。他最怕广西的战争旷日持久地拖延下去,不但要耗费大笔银子,还会有损朝廷的威望。更重要的是,夜长梦多,广西的造反,有可能引发相邻各省的叛逆之火。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速战速决。

经过一番斟酌,他决定继续向广西增兵。

但是,一个省内大兵云集,连带问题不少。广西带兵的那些汉人将领,令他实在放心不下。单派一个乌兰泰过去,级别还是不够高,无法镇住汉人提督和总兵。一定要有满人文职大员坐镇前线,才能牢牢控制统一的指挥权。

然而,派谁去合适呢?咸丰一边从各地调兵,一边琢磨统帅人选。

三月五日,咸丰发出几道上谕。两江总督陆建瀛和安徽巡抚蒋文庆,必须在安徽军营内迅速挑选精兵一千名,派往广西军营。陆建瀛还得从盐课关税中预筹几十万两银子,候旨拨解。同时,云南、贵州和湖南的预备部队必须立即开往广西,交给李星沅调遣。

咸丰一下子向广西再次增兵四千名。他把自己的心思形成上谕:

朕眷怀南服,亟思一鼓荡平。

李星沅和向荣不是说打了胜仗吗?广西的官军要乘胜截追堵剿,把叛乱彻底扑灭!

兵马云集,军饷要紧。咸丰于三天后命令江西、湖北和湖南加紧催运军饷。他下了死命令,邻近省份只要接到李星沅要饷的告急公文,必须一面筹解,一面奏报,不能借口未奉谕旨或未收到部里的文件拒绝输送。

该发的上谕都发了,咸丰召见赛尚阿,说道:“告诉李星沅他们,朕已为他们提供了所有的方便,要兵有兵,要饷有饷,还有邻省的紧密配合,他们切不可劳师糜饷,坐失事机!”

接着,咸丰话锋一转:“朕急需一名亲信大臣前往湖南,办理防堵事务,不知有无合适人选?”

赛尚阿立马明白了皇上的深意,奏答:“皇上圣明。皇上所派之人,身在湖南,要替皇上看住广西的军务,自然是要派信得过的臣子。”

咸丰说:“朕的意思,你倒是看得明白。朕记得,道光二十一年,英夷逞强,先皇派你去天津及山海关一带设防,你给朝廷献策多条,先皇把你大大夸了一通。翌年英夷进攻江浙,沿海危急,先皇授你钦差大臣,赴天津加强海防,你也办得妥当。”

赛尚阿一听此话,心里便明白了九分。皇上看重他略识军务,有意派他去南方督战,当即跪下,叩首奏答:“奴才无能,蒙先皇擢拔,臣虽肝脑涂地,不足报答万一。奴才对皇上一片愚忠,自愿前往湖南,为皇上分忧。”

“如此甚好,”咸丰瘦削的脸上浮现一丝笑容,“朕立刻传谕内阁,任命你为钦差大臣,另派都统巴清德和副都统右翼总兵达洪阿随你前往,协同办理军务。直隶天津镇总兵长瑞,也可随同前往湖南,听你调遣。”

咸丰一口气道出胸有成竹的人事安排,赛尚阿不免有几分惊讶。他没想到皇上如此年轻,凡事都有深谋远虑。皇上叫他带领一班高级武将驻扎湖南,显然做好了两手准备。朝廷为李星沅等人提供了优厚的条件,如果他们还不能取得广西剿匪的彻底胜利,那么,皇上就要动用亲信旗人大臣,从汉人大臣手里接过兵权。

但是咸丰企图对满朝文武掩盖他的企图。他将此任命传谕内阁,公开的讲法,是为了让广西前线将士知道有重兵在后,更加振奋军威。咸丰特地做了附带说明:朕担心中外臣民不了解朕的用意,特意加以阐明。可是,明眼人都能读出其中的潜台词。汉人大臣的无能令皇上失望了,他想让旗人大臣出来一显身手。汉人执掌重兵,皇上终究信不过。赛尚阿到了湖南,可以就地监督,也方便随时取代。

赛尚阿必须手握重兵,才能对广西那边构成威慑。这一点,咸丰也替他想到了,已有上谕,令福建巡抚徐泽醇在本省邻近湖南的驻防军中拣选一千名精兵,派得力将领统带,开到湖南与广西交界处,听候赛尚阿调遣。同时,令内阁发给赛尚阿钦差大臣关防,让他代表皇帝本人发号施令。

赛尚阿临行前拜别皇上,咸丰语重心长地叮嘱一番,赐给他一把对中下级官员可以先斩后奏的宝刀。此刀名曰“遏必隆”,以康熙朝的权臣遏必隆命名,早已尝过大臣之血。

此刀的旧主人遏必隆以战功著称,后因鳌拜伏诛,受到株连,罪当处死。康熙因其为顾命大臣,不忍诛杀,只是将他削职,后来又赐封为公爵,令他入宫侍卫。他的女儿就是孝昭后。

乾隆时期,遏必隆的遗刀犹存内府。金川之战,遏必隆的孙儿指责讷亲贻误战机,乾隆下诏,用这把刀将讷亲斩于军前。于是,遏必隆刀就有了皇命之威,此刀一出,杀气腾腾。相传此刀有雌雄各一,风雨之夜,便会现出紫色,那是杀人如麻的血腥之色。

咸丰将此刀赐予赛尚阿,给了他一把尚方宝剑,为他树立至高的威望。赛尚阿可以在广西前线以刀立威,整肃军纪,甚至开罪同僚,就看他是否心怀杀机,并有用刀之妙招了。

冷静的头脑也会发热

咸丰登基之后,在人事路线上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改革精神。从道光三十年五月,直到咸丰元年二月,在十个月的时间内,他简用大员,委以重任,似乎未受重满轻汉的拘囿。他不仅让汉人掌管中央的军机大事,也把一批汉人名臣调任广西前线的最高指挥官。从向荣、张必禄到林则徐,从林则徐去世到启用李星沅和周天爵,他都表现得非常大度。

但是,随着清军调往广西的部队增多,却未能发挥充分的效率,他开始对汉臣的忠诚程度和作战能力产生了怀疑。他身边的重臣祁俊藻是用满人的脑袋考虑问题的汉人臣子,惯于换位思考,老是把自己摆到咸丰的立场上,往往暗示让汉臣执掌军权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他的提醒令咸丰的思维变得狭隘。咸丰认为,派出一批亲信的旗人大臣去广西收拾烂摊子是个绝妙的主意。

在对汉人大臣失望之余,咸丰又开始怀疑他一贯倡导团练的乡勇。咸丰本来希望由地方绅士出资出力组建的武装,能够补充朝廷兵员和财力的不足,协助正规军剿匪。但是乡勇可左可右,若操控不当,也会威胁到大清政权。地方士绅与造反派勾结的事情时有所闻,倘使乡团头目别有用心,便可借团练之名,行造反之实。事实上,金田的农民军正是借着团练之风组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

对于乡勇的不信任,自然也是植根于满人统治者提防汉人的门户之见。各地的士绅多为汉人,他们组织起武装,如果不跟朝廷同心同德,就有可能成为第二、第三势力。当湘军兴起之后,祁俊藻提醒咸丰要多留个心眼,就是基于这种考虑。他这种担心并非毫无根据,乱世之中汉人势力纷纷崛起,洪秀全的第二势力几乎推翻了清朝,安徽人苗沛霖则是第三势力的典型代表,也曾坐大一方。

咸丰把宠臣赛尚阿派往湖南,监视广西,从大清统治集团的角度来看,确是明智之举。赛尚阿是蒙古正蓝旗人,对皇室决无二心。他于嘉庆二十一年中举,授理藩院笔帖式。历任内阁侍读学士、头等侍卫、哈密办事大臣、都统、户部尚书等职,阅历丰富。此年五十六岁,在位极人臣的官员中,算得上年富力强。他已在军机上行走十年,咸丰元年正月授文华殿大学士,位居臣相,资历颇深,足以服众。

从军事角度考虑,赛尚阿不但办过抵御外侮的军务,也办过整肃官场的差事。道光十一年以后,他到一些地方核办过多起被参官员的案子,惩处了贪官,给被诬告的官员平了反,赢得了办事公允、认真负责的名声。

咸丰为自己的这次人事安排兴奋不已,得意之色溢于言表。此后的一段日子里,他一直沉浸在自己大手笔的军事筹备之中,对广西前线的军报不大留意。他把全部的希望寄托于增派的大军,以及他最信赖的钦差赛尚阿。

赛尚阿奉旨出行时,前线的军报显示,官军已将金田太平军压缩在一个狭小的地区,随时可以发起致命的攻击。太平军撤出牛排岭以后,官军封锁了东面的通道,南面是江水,北面是大山,太平军唯一的出路在西面。如果他们二进武宣,仗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就有可能突破包围。咸丰虽然不知道洪秀全的妹夫萧朝贵是武宣卢陆峒人,但他接到报告:对手已经西进到武宣境内的东乡一带驻扎。

此后咸丰对前线的了解出现了一段空白。焦亮兵分三路牵制官军,得以金蝉脱壳。向荣对各部调度不灵,追击缓慢,用了十来天才推进百十里。太平军趁机在武宣四处活动,征集物资,大力扩军。向荣抵达攻击位置时,对手已经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补充。

咸丰于三月十七日才接到前方的奏报。向荣说他派兵分路进攻敌军营垒,从中午打到黄昏,不但没能打败敌军,反而差一点败下阵来。危急时刻,代理巡抚周天爵率领广东勇队冲上前去,鼓舞了官军士气,各部转身向前,才将敌军击退。

咸丰阅罢奏报,哈哈大笑:“这个周天爵,说话就是八十岁的人了,还能手刃两名逃跑的闽勇,亲自指挥东勇进攻,歼毙贼匪几十人。此人精神矍铄,并非老到不能打仗了!周天爵既在带兵,就让他专办军务,广西巡抚一职,由劳崇光暂行代理。哈哈哈!”

祁俊藻却没有陪着皇上开心,有些紧张地说:“皇上,匪徒到了武宣境内,北上桂林就方便了。省城重地,一定要加强防守。”

咸丰说道:“不要紧。叫李星沅他们一面围剿,一面严防,断不能让匪徒钻了空子,杀到省城。朕昨天又给他们增派了三千名四川兵,还让户部另筹一百万两军饷。官军兵多饷足,贼匪一定闻风丧胆,攻剿更易得手。对了,叫徐泽醇再从靠近湖南的驻军中选派精兵两千名,加上前次选派的一千名,一共三千名,前往湖南广西交界处,交给赛尚阿调用。”

自从派出赛尚阿以后,咸丰似乎有了必胜的把握,斗志格外旺盛。此后几天,他又连续几次下令向广西增兵,从各地调拨的兵力超过一千四百名。他还给赛尚阿调派了二十尊劈山炮,又令四川凑足五千石大米,从水陆运到湖南,交该省转送广西。他担心户部承担不起大额的军费,又令内阁安排内务府广储司拨发内帑银一百万两,迅速解赴广西大营备用。

咸丰的这些举措,为广西前线提供了最优厚的作战条件,所以胜券在握的感觉绝非虚妄。他特别得意的是,他已经造成了官军各部之间相互牵制的局面,建立起了满汉官员互相监督的机制,足以预防军队发生内乱和哗变。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咸丰处于亢奋状态所办的这些扎实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为自己种下了苦果。他从各省抽调兵力,另选将领统带,势必造成官兵互不熟悉,难以协调,临阵观望,败不相救。而高官同处一地,共办一事,难免互不买账,彼此掣肘。这些弊端影响了终极效果的获得,导致官军在作战中屡屡失利。

弊端虽在,却未进入咸丰的视野。此时他心情很好,颇有游戏心态,决定把已经撩发少年狂的周天爵用作军事指挥官。三月二十六日,他给周天爵赏加总督官衔,叫他会同向荣专办军务。此时他有些后悔将李星沅委派为钦差大臣,他认为这场战争应该在满人指挥下圆满结束。

咸丰的做法和心情很好理解。这个皇帝正处在好胜逞强的年龄。皇族的本能使他急欲为满人挽回面子。他在给赛尚阿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迫不及待地想让这位宠臣指挥一场漂亮的歼灭战,提升大清统治者的气数。他越想越兴奋,激动得脱出了稳重的轨道。四月二日,他突然发出上谕,叫赛尚阿行抵湖南与广西交界处以后,不要停留,立即驰赴广西军营接办军务,并通知李星沅返回湖南,会同骆秉章办理防务。以前颁给李星沅的钦差大臣关防,即由驿站传递缴回北京。

这个突然的决定,很有些让亲贵大臣抢班夺权的味道。这里可以看到满汉门户之见的明显痕迹。但也不能否认,咸丰在此表现了未雨绸缪的预见性。广西的高官们平均年龄太大,周天爵老迈了,李星沅身体不好,体力上能够挺多久,令人放不下心来。

何况广西战事的最新动态,又令事态变得颇为复杂。武宣的太平军已经向外界发出求援的信号。他们指望与凌十八的土匪武装会师。这支土匪位于东南部的陆川,拥有相当大的能量。东北部的贺县也有一股盗匪趁机活跃起来。三月初,他们杀到与广东交界的里松镇,两广的官军不得不会同进剿。交手之后,盗匪从两侧包抄官军,击毙了副将(师级)以下军官多名。

咸丰最为担心的是凌十八,如果他的部队与武宣的太平军或贺县的盗匪会合,反清势力就会迅速壮大。好在徐广缙此时已经剿灭了广东的匪帮,咸丰令他率领得胜之师专门对付凌十八,并叫乔用迁调拨一千兵力,急行军前往广西百色增援。

咸丰不断向广西增兵,不断把高级官吏调往广西,为了事权统一,给他们指派一名自己信得过的统帅,可谓明智的做法。广西的剿匪领导班子年轻化也是势在必行。如果皇帝致力于消除前线领导班子和各部队之间内耗的因素,而不是加强这种趋势,也许能够保证用正确的办法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为了杜绝权力失控的可能性,咸丰只能维持不利于团结的格局,而这就使他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措施在效率上大打折扣。

团队精神的比拼

洪秀全的部队占据武宣东乡以后,冯云山与焦亮根据这里的地势,决定主要驻守两个据点。东乡的东西两面都有六七十里的崇山峻岭,是天然的屏障。只要守住南北两面,太平军就有了生存的空间,也有了撤走的出口。焦亮派兵抢占了北面的双髻和南面的三里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