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刺杀(下) - 挽宋从靖康开始 - 森外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08章 刺杀(下)

还有几个队员从另外一个房间出来,低声说道已经杀死了另一个金国使者邢具瞻,于是熊大山一挥手,喊了一声“撤!”众人一块向中院门口冲了出去。

外面的打斗声还在进行,一名队员看到熊大山等人从中院冲了出来就赶紧汇大声说道:“队长,禁军的援军已到,我们已经被包围。”

熊大山认出了这个人是特种部队第一小分队队长郑海,就马上说道:“立即收拢队伍,手雷开路,向外冲!”

顿时随着一声声爆炸,战斗越发激烈起来,熊大山一边向外冲边收拢队伍,眼看快到最外面的围墙,但是守护的禁军依旧穷追不舍。

“队长,你带大部队先走,我们一分队掩护你们。”郑海想了下说道。

落在最后掩护就意味着很有可能死亡,熊大山心突然难受了一下,但是很快镇定下来说了一声“好”,继续向前冲。

“一分队的弟兄们,掩护大部队撤离!”郑海大叫了一声,转身向后面的禁军扑去,很快就厮杀在了一起,死死挡住了禁军的去路。

敌众我寡,郑海的一分队人数越来少,到最后只剩下三个人,相互紧紧靠着,周围是一大堆禁军,一个个拿着长枪虎视眈眈的看着他们,队伍的后面站着一个军官模样的人看到这番情景,喊了一声:“捉活的!”郑海浑身是血,喘着粗气,轻蔑的看了一眼那个军官,从腰间摸出了最后一颗手雷。

“兄弟们,咱们提前上路了。”说完郑海一把拉开了引线,只听到“轰隆”一声,周围顿时硝烟弥漫。那个军官倒也机灵一看到郑海拿出手雷就感觉不好,一头扎在了旁边的大树后面,但是围攻的士兵却没有那么好运气,等那个军官嗦嗦站起来,原来一圈士兵都在倒在了血泊里,而正中间三个黑衣人早血肉模糊。

“真乃英雄啊。”军官怔怔的看了一会,心里也不禁感叹,他隐隐有一种感觉,今晚来刺杀的这帮蒙面黑衣人,有可能和他们一样都是大宋的军人。

可惜了......

本来应该共同杀敌的战友,现在却是杀的你是我话的敌人,到底是谁做错了?他不知道。

都亭驿的爆炸声很快惊动了杭州府衙,天一亮就实行了全城戒严,勘查现场,全城搜索嫌犯,并且命令在官道驿站、运河码头设立关卡,检查一切可疑人员,整个杭州地区陷入了一片慌乱。

而这个时候,孤狼特种部队已经登上了早已经停泊在杭州湾的一条海船,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上。

熊大山已经换上了一身便装,站在甲板上,任凭冰冷的海风吹着自己的脸庞,虽然完成了这次刺杀任务,但是他心情并不高兴,反而很沉重。

为了这次任务,一分队二十名成员全体阵亡,其他分队人员也死伤不少,整个孤狼特种部队近乎伤亡了一半,这是自从建立这支队伍以来最惨烈的的一次。想到那些鲜活的面孔从此在自己眼前消失,熊大山心里就不是个滋味。

自己怎么变得有些多愁善感了?熊大山嘲笑自己,当兵哪有不死人的?摇摇头把自己这些不愉快的心情抛到脑后,转身进了船舱。

.......................................................................

....................................................................................

发生在都亭驿这场刺杀事件,震惊了大宋朝野,大宋皇帝赵构当天听闻此事,勃然大怒,立即下旨命令杭州府衙会同大理寺限期破案,不得有误。

但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调查根本没有头绪,所有参与刺杀的黑衣人不是逃走就是自杀死亡,没有一个活口,而从尸体上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唯独从其使用的武器――手雷看出和大宋军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现在大宋包括赵岳飞、刘广世、张俊等几支劲旅都在军队陆续装备这种由扬州军生产的杀伤力巨大的火器,根本无法判定是那支军队所为,况且随着手雷的普及,一部分已经流入民间,也无法保证是不是某些对金人恨之入骨组织所为,破案陷入了僵局。

此事传到金国,立即引起了金国上下愤怒,认为这是金国建国以来的奇耻大辱,是大宋对大金莫大的羞辱。金国皇帝完颜晟立即派人火速通告大宋,提出四点要求:一、大宋皇帝必须公开向大金道歉。二、必须抓住凶手,并交于金国惩治。三、立即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作为对死亡的金国人员赔偿。四、割让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给金国。若不从,则兵戎相见。

此通告一发布,又引起了大宋朝野一片哗然,没想到金国竟然如此咄咄逼人,顿时引起青年士子们的不满,要求朝廷拒绝金国的无理要求,并为此在扬州、杭州等几个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游行情愿。但是也有人认为大宋乃礼仪之邦,在自己的首都发生金国使者被杀,大宋本来就是有错在先,为了避免从起兵戈,百姓生灵涂炭,应满足金国的要求,从而可以重启和谈,以局部的退让换的长久的和平云云。

这个观点主要登载在了杭州的《杭州邸报》上,和《杭州评论》主张拒绝金人要求,以战对战的观点针锋相对,两家报纸打起了口水战,好不热闹。

而在朝中,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和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也是争论不休,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批驳对方,每天早朝都争得面红耳赤,犹如打了鸡血一般。

在扬州,密切注意事情发展的赵君,正在筹划另一件大事。

这天早上,赵君刚到军部自己的书房,就看到赖布衣拿着一份书信走了进来,一脸微笑。

“怎么,有回信了?别急,我猜猜是那位将军的回信。”赵君笑着说道。“是岳鹏举的吧?”

“不”赖布衣摇摇头说道:“是吴阶吴将军的回信,他同意子君的提议。”

吴阶?吴阶的辖区在现在的陕、甘两省,距离赵君最远,没想到竟然是他最先回信。

在南宋初年的将领中,赵君最佩服三位名将,首先就是岳飞,在这个时空里和自己关系也密切。还有一位就是韩世忠,不过现在已经成了自己部下。最后一位便是吴阶,唯独和他几乎没有交集,没想到竟然是第一个响应自己的提议,这让赵君感到很是意外。

只是,岳飞为什么不迟迟回信?他到底是在想什么?赵君心里感到有点失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