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岳飞的犹豫
鄂州,神武后军中军大营。
岳飞独自坐在自己的书房案牍边,手里拿着一支毛笔,桌面上摆着几张雪白的信纸,但是上面没有一个字。这封回信他已经犹豫了许久,但不知该怎么回答。
他又拿起案牍边上那个封信,仔细看了一遍。这是两淮制置使赵君的来信。信的内容除了必要的寒暄之外,就一件事,因金国使者被杀一事,金人发出了威胁。赵君向大宋几位将领提议,希望一起上书禀报朝廷,拒绝金人的要求,作好战争准备。同时登报对大宋百姓发出倡议,团结一心,一致抗金。
对于拒绝金人威胁,力主抗金一事上书朝廷,岳飞是赞同的,但是他对于登报发什么倡议不太赞同,自己是军人,好好打仗以报君恩即可,没必向全天下人发布,有军人干政的嫌疑啊。
“这个赵君…….干什么事情都出人意料。”岳飞叹了一口气。在这个时候,门开了走进两个人,岳飞一看是自己手下第一谋士黄纵和自己的儿子岳云。
黄纵这个人在历史上似乎名气不大,但是却是岳飞最信任的谋士,宋末年进士,补从事郎。绍兴初上所著兵论,为岳飞所赏识。在历史上绍兴上岳飞讨杨么,辟为宣抚司主管机宜文字,赴杨钦水寨抚谕,说降杨钦,以功授昌州,回来又协助岳飞提出北伐计划,联络河北,平定中原。岳飞被害后,黄纵受到牵连,屏归田里,被称为岳飞之张良。
赵君写信联络岳飞之事黄纵自然清楚,态度也很坚决。只是过了几天见到岳飞似乎还没有动静就来看看,看到岳飞这个样子心里都明白了几分。
“鹏举,怎么还在犹豫不决啊。”黄纵看到岳飞愁眉苦脸的样子,笑着问道。
“布亮(黄纵的字),实在是难以提笔啊。”岳飞叹了一口气。
黄纵笑了笑,突然问道:“鹏举,你和赵子君相交时日已久,你觉得此人如何?”
“有勇有谋,乃当时不可多得的英雄。”岳飞毫不犹豫的回答。
没想到黄纵却摇摇头:“鹏举的评价固然对,但并不确切。”
“哦?”
“赵君,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尔!”黄纵一针见血。
岳飞听了脸色一变,细细琢磨起来猛然一抬头:“布亮,你是说…..”后面的话却没说出来。
黄纵点点头,表示明白岳飞的意思。
房间里一阵沉默。
“爹爹,什么能臣枭雄的,我觉得赵将军喜欢打金狗,就是好人。当今天下,除了爹爹之外,我最佩服的就是他了,既然赵将军要打金狗,爹爹你就答应吧。”旁边的岳云突然插了一句。
现在的岳云才十三岁,在张宪的队伍中当了一名小卒。他旦夕勤学苦练,可谓文武双全,大有乃父之风。不过岳飞却没把岳云的话没放在心上,眼睛一瞪,吓得岳云一溜烟跑了出去。
“公子的话虽然幼稚,但是道理没错,赶紧回信吧。”黄纵微笑着说道。
“可是…….”岳飞还有些犹豫。
看到岳飞还在犹豫,黄纵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低声说道“鹏举,现在天下六分,分别是宋、金、西夏、西辽、吐蕃、大理,而以金为最盛,大宋次之。”
岳飞突然听到黄纵论起天下大势,于是静静听了起来。
“也就是说是大宋和大金争夺天下霸主,进一步一统天下,你觉得在这场霸主争夺中,大宋希望有多大?”
岳飞默然,从靖康之耻开始,大宋就在风雨飘摇中挣扎,这两年好不容易才缓过神,站稳脚跟,但是想要光复河山,迎回二帝,困难重重。但是,这是他的理想,就有多大的困难也要迎头而上。
于是他想了想说道:“虽然现在看上去困难重重,但是只要我们大宋君臣一心,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就一定能打败金国!”
“鹏举,你错了,错的厉害!”黄纵声音不大但是却振聋发聩,岳飞吃惊的抬起头看着他,这还是第一次听到黄纵用这样的口气和他说话。
“自从太祖杯酒释兵权,确立大宋朝崇文抑武的国策,这就意味着永远没有称霸天下,统一中原的一天!从辽到西夏、到现在的金,蛮夷不断崛起侵犯我大宋,但是我大宋空有广袤的疆土、富庶的百姓,兵力百万,但是依旧打不过!是没有优秀的将领吗,不是,从太祖太宗年代的曹彬、杨业,仁宗年间的狄青,钦宗年间的种师道,那个不是赫赫有名,但是依旧改变不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就是因为这个国策!”说道这里,黄纵有些激动。
“而现在,这个赵君搞这个向天下人倡议,这是让我们大宋军人独立发出声音,不在是那些士大夫们玩弄的工具!”
“可是这样依旧摆脱了不了军人干政,恐怕皇帝不喜啊。”岳飞神色忧郁。
“皇帝不高兴又能怎么样?赵君不是驸马吗?按照朝规不应该手握重兵,给个闲置即可,但是他不照样掌握这大宋最精锐的军队,朝廷、皇帝能把他怎么样?”黄纵笑着问道。
“那如果有一天,皇帝硬要剥夺其兵权,那他怎么办?”岳飞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鹏举,如果你遇到此事,会怎么办?”黄纵反问到。
岳飞脸上浮现出一丝痛苦,想了好久才说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哎……..黄纵听了这话,心里叹息了一声,看着一脸痛苦的岳飞,轻轻说道:“所以说,你是岳飞,做不了赵君。而他是赵君,也无法成为岳飞………鹏举,你好好琢磨一下这厉害关系吧。”说完走了出去。
书房里又安静下来,岳飞看着雪白的信纸,心里一团乱麻,想到刚才黄纵说过的话,难道我坚持的是错误的吗?
不!赵君有赵君的信念
我岳飞也有我岳飞理想!
不过在这件事上,就勉强听黄纵一次吧…….想到这里,岳飞深呼吸一口气,提笔写了起来…….
……………………………………………….
…………………………………………………..
正当大宋朝野对此事议论逐渐快平息的时候,一直对此事保持沉默的大宋军方却突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淮南东路西路制置使赵君、湖北路江南西路舒制置使岳飞,川陕宣抚使,领二镇(奉宁、保静)节度使吴阶,一起联名上书皇上,请求朝廷拒绝金国的无理要求,决心保卫家国,打退任何干预侵犯大宋领土的敌人。同时以三者名义在影响力最大的《扬州评论》和《杭州杭州周刊》上发表了联合倡议:希望所有宋人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怕金人威胁,坚持战斗,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光荣的大宋。
这是大宋军人第一次对有关国家大事发表自己的独立言论,热血青年无比拍案叫好,但是那些明眼人士很快意识到了这里不寻常的意味,军人集团随着战争的持续,开始走上了大宋的政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