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封禅博弈(二) - 回到贞观当太子 - 苍笙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24章:封禅博弈(二)

想到隋炀帝往事,崔秉的呼吸变的有些粗重,始终半眯着的眼睛头一次睁开,眼中放出几十年来鲜见的光芒,盯着阴鸷老者问道:“尔等何以确信,天子定然会退让?”

“今上继位以来,于外,王师连战连捷,先收辽东,后平突厥,四夷臣服;于内,百工兴旺,百姓安居,老有所养,幼有所依。”

“当今天下,无不以为圣上确实生而神圣,受命于天。”

“子曰‘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尔等就不怕天子震怒吗?”

这些人在担心,或者说害怕什么,崔秉比谁都清楚。

当年文帝、炀帝父子想要打压世家,结果被天下世家联合起来按在地上摩擦。

等到大唐建立,朝廷和世家仅仅维持了十年的蜜月期,先帝太宗文皇帝就又生出了压制世家的心思。

税制改革,摊丁入亩,加重了世家身上的压力。

改革田制,断了世家扩张的重要途径。

力行科举,扩大录取规模,稀释世家豪门在朝堂上的实力。

这些举措虽然没有直接威胁到世家的生存,但却如同镣铐一般,将世家豪门这头怪兽拴了起来。

各大世家对此并非全无怨言,只是一来十六卫大军百战百胜,威压一世;二来天下刚刚走出战火,民心思定,没有再次造反的土壤。

于是,对于朝廷的各项政策,他们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下来。

只是如今皇帝不断抬高武人地位,抢夺文官势力的话语权,这就有些不能忍了。

因为,他们已经退让的太多。

再退下去,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世家豪门从此将失去对朝政的掌握,甚至失去对国策的话语权。

从此以后,天子将真正做到一言而决天下事,一人而定天下法。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面对这种情形,世家豪门想要发起反击,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求获胜,但最起码,要让天子拿出安抚的姿态,以此保证自己的话语权不被削弱。

他们要让世人知道,这个天下,依旧是由世家望族和李氏共掌!

......

以上种种,崔秉都很清楚。

因为他就是世家,太明白这些世家的思维和想法了。

只是......

崔秉近些年虽然一直宅在安平府崔氏族地,但是对于天下大势却依旧了如指掌。

崔氏遍布天下的情报网络,源源不断将各种消息传回家族。

上至王侯公卿,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在崔氏的监察之下。

甚至于就连皇帝每天吃了什么,晚上宿在哪位妃嫔的宫里,崔秉都能知道一二。

正因为他知道的更多,他才更明白,有些敌人,不是他能对付的了的!

稍作沉默,崔秉抬头看向阴鸷老者,伸手将帛书推开,平静道:“裴公之议,恕老夫不敢苟同,崔氏数百年香火,绝不可断于我手!”

......

外人不知道的是,看似云淡风轻,一切都智珠在握的崔老大人,对当今天子有着深入骨髓的恐惧。

因为,他很清楚的看到那位端坐于含元殿上的天子,如今手中握有怎样的权势。

与西突厥一战后,今上的威权就已经彻底超越了他的父祖,甚至超越了历史上那些所谓的“明君圣主”。

封王一事,更是让他收拢了全天下的民心士气,成为了和传说中的“圣王”一个等级的存在。

他甚至都不用下令,只需一个眼神过去,七卫大军的丘八们就能让这些世家知道花儿为什么那样红。

即使退一万步说,皇帝真的在大家集体施压下退让了。

日后怎么办?

秋后算账可是每一个合格君王与生俱来的天赋和根深蒂固的本能。

高祖时期,司空裴寂给当时还是秦王的先帝穿了那么多次小鞋,先帝一直隐忍不发,甚至还几次三番向他示好。

可一旦登上皇位,先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随便找个理由将裴寂赶回老家种地抱孙子。

若不是因为河东裴氏树大根深,在朝野拥有广泛影响力,只怕裴寂根本不可能活着走出长安。

作为先帝指定的继承人,今上的心机手段有多深,大家都已经见识过很多次了。

而他如今才刚过而立之年,只要不出意外,他至少还可以统治这个天下数十载。

只要想到这些,任何企图跟他别苗头的家伙,都应该先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经得起皇帝几十年如一日的打击报复。

......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崔秉伸手将帛书塞回阴鸷老者手中,换了口气,以前辈的身份劝道:“老朽劝裴公莫要做此行径,以免重蹈令叔父玄真公覆辙。当世为李氏臣者,当学侯公。”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