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大章)留玺间诸侯,元直救孟德
董卓听李儒计策,焚城迁都长安,挟刘协及百官而去。洛阳城陷入一片火海,百姓流离失所,哭声震天。李儒又献一毒计,将传国玉玺留于洛阳,意图挑起诸侯纷争,坐收渔利。
“主公,洛阳已毁,诸侯必为利益争夺不休。我等可趁机回长安,整顿兵马,再图大计。”
李儒站在董卓身边,望着洛阳城内的熊熊大火,眼神中透露出一股阴狠和得意。
“文优,有你出计,我有何忧?这群土鸡瓦狗估计都要为这玉玺大打出手了,哈哈哈!”
想到所谓联军进洛阳城之后,见洛阳城已空,又发现了他故意留下的玉玺后相互争斗的场面,董卓不禁笑得脸上横肉上下抖动。
诸侯闻知董卓已去,纷纷抢着入关,欲争夺洛阳城中的利益。
与此同时,刘仁深知北方外族趁中原战乱,蠢蠢欲动,已对边疆构成严重威胁。他向刘备进言:
“大哥,北方外族侵扰边疆,百姓受苦。我们此时当北上抵御外族,保境安民。”
刘备点头称是,反问道:
“四弟所言极是。保卫百姓,我等义不容辞,然董卓怎么办?陛下如今可还在他手下受苦。”
刘仁轻叹一声,无奈说道:
“如今边关百姓时刻面临身死之忧,我等拖延不起,况且现诸侯联军名存实亡,相互算计,如何能对抗董卓?”
刘备无法反驳,只能同意。
于是次日刘仁为提防北边外族入侵,向袁绍请辞,和刘备率军北上。
其余诸侯也乐得少一人来分得利益,都同意了,袁绍也答应下来。
孙坚因身为先锋,率先入宫。他在宫中四处搜寻,望着宫中大火,心中很是愤恨。
突然有士卒传来消息,在建章殿的枯井中发现了一人。
孙坚心中疑惑,带手下前往将其打捞而起,只见其尸体抱着一布,布中所包正是传国玉玺。见士卒观摩,程普连忙将玉玺抢过交于孙坚手上。
见孙坚手持玉玺,来回打量,程普单膝跪下,激动地说道:
“主公,恭喜你了,这是传国玉玺呀!”
“嗯?传国玉玺?”孙坚一惊。
此时一守门小卒闻言,侧目看着院中之事。
“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头上了,便以此石进献楚文王,解之得玉,世称和氏之璧!其后秦始皇派人将其琢成玉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
“此乃天赐之物,始皇使之可平风浪,高祖得之可成大事,如今主公得之必能成就大业!”
程普越说越激动,旁边守门小吏听闻也是连连点头,附近其他兵卒也是望来。
“主公,此处不可久留,应速回江东,别图大事。”
见此情形,程普连忙提醒。
“你言正合我意,明日便告病辞归。”
孙坚点了点头,下令封锁消息。
然而,军中已有细作将消息传给了袁绍。袁绍闻之大怒,即刻召集其余诸侯,欲共同质问孙坚。
孙坚不知情况,带人前来请辞,向袁绍鞠躬行礼后,缓缓说道:
“坚偶染小疾,欲归长沙,特来告辞。”
袁绍上下打量孙坚后,冷笑道:
“哼哼,我看文台你得的是传国玉玺之病吧。”
孙坚脸色一惊,知事情已经败露,身后三将也面面觑视,但孙坚还是装作不知,假装问道:
“何出此言呐?”
袁绍猛地一拍桌子,怒斥孙坚:
“我等兴兵讨贼,为国除害。玉玺乃朝廷之宝,国之重器,理当归公。公既得之,就应该当众留至盟主处,待诛灭董卓后,复归朝廷。今日你欲匿之而去,意欲何为?”
袁绍面色阴沉,眼神中透露出愤怒与不满。孙坚心中慌乱,但面上仍强作镇定。
“本初,吾并未得玉玺,此乃无稽之谈。”
袁绍冷笑一声,走至孙坚面前:
“孙文台,你休要狡辩。建章殿井中之物何在?”
“我本无此物,何必如此相逼?
孙坚见事情败露,却仍不肯承认。
“快快交出,以免生祸。”
袁绍死死盯着孙坚,开始威胁。
“皇天在上,我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翌日,不得善终,死于弓箭之下!”
孙坚见袁绍不信,立下毒誓。不知情的孔融见此,上前扶起孙坚,为其发言:
“文台立此誓言,想必是无有玉玺啊…”
袁绍未向孔融解释,挥手召上一人,此人正是那日院口守门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