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大章)双英战吕布,陛下亦未寝
华雄既死,汜水关前,联军士气大振,然董卓闻此消息,怒不可遏,即刻遣李傕、郭汜两人率五万兵马前来守护汜水关,不许其主动厮杀,只允许固守。
随后,董卓又下令让李儒、吕布、樊稠、张济四人随自己统兵十五万,前往虎牢关拒敌。
联军听信,也是派足人马,想于虎牢关正面击溃董卓部队。虎牢关前,袁绍等诸侯得知吕布前来,皆面露凝重之色。吕布之勇,天下闻名,此关难过矣。
虎牢关外,吕布出关叫阵。
联军之中,数位将领请缨出战,欲与吕布一较高下。
先是河内名将方悦,挺枪跃马,直取吕布。两马相交,枪戟碰撞,火花四溅。然方悦虽有勇力,却非吕布敌手,不过几个回合,便被压制,吕布大喝一声,方天画戟横扫而出,方悦当场身陨。
接着,袁绍又遣穆顺出战。穆顺手持长刀,气势汹汹,与吕布战在一处。但吕布如战神下凡,方天画戟上下翻飞,穆顺只觉压力如山,难以招架,数十回合后,被吕布打下马来,虽未当众身死,却也被马拖行数十米,身受重伤。
诸侯见连损两将,皆大惊失色,面面相觑,无人再敢出战。
刘仁见状,心中思忖,吕布之勇,确实非凡,然关羽与典韦联手,或可一战。于是,刘仁起身,向袁绍拱手道:
“盟主,吾二哥关羽,武艺超群,有万夫不当之勇,吾之护卫典韦,亦是勇猛无比。可遣二人出战,必能与吕布抗衡。”
袁绍及其他诸侯听闻,皆露出怀疑之色。关羽虽斩华雄,但其威名尚不及吕布远矣,典韦之名,众人亦不甚熟知,此二人真能敌吕布?
刘仁见众人不信,又道:
“盟主,吾二哥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此刀乃神兵利器,重八十二斤,关兄使来,如臂使指。典韦力大无穷,曾单手举起军中大旗,且二人皆有忠义之心,为战必全力以赴。”
袁绍犹豫片刻,看向刘备,刘备微微点头,示意对刘仁所言深信不疑。袁绍见状,遂道:
“既如此,便遣关羽、典韦二位将军出战,愿二位将军旗开得胜。”
关羽、典韦得令,二人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决然之意。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跨上赤兔马,典韦手持双铁戟,紧跟其后,二人直奔吕布而去。
吕布见联军又遣二将出战,定睛一看,见关羽气宇不凡,典韦雄壮威武,心中亦不敢小觑。
关羽率先拍马向前,大喝一声:
“吕布,休要猖狂,关某来也!”
青龙偃月刀高高举起,朝着吕布劈去。吕布举起方天画戟,奋力抵挡,只闻一声巨响,刀戟相交,震耳欲聋。二人皆是手臂一麻,但瞬间又展开第二轮攻击。
典韦见关羽与吕布战在一处,亦不甘示弱,从侧面冲入战团,双铁戟朝着吕布横扫而去。吕布既要应对关羽的正面攻击,又要躲避典韦的侧面袭击,一时间竟有些手忙脚乱,但他毕竟是吕布,很快便稳住阵脚,方天画戟舞得密不透风,与关羽、典韦二人打得难解难分。
联军诸侯在寨中观战,起初皆为关羽、典韦二人捏一把汗,然见二人与吕布战得旗鼓相当,心中皆惊叹不已。
“此二人竟有如此勇力,能与吕布抗衡,真乃神将也!”
袁绍不禁赞叹道。
曹操亦点头称赞:
“关羽、典韦,真英雄也!”
其他诸侯亦纷纷附和,对关羽、典韦二人刮目相看。
就在吕布与关羽、典韦激战之时,袁绍见有机可乘,遂下令联军出兵,直取汜水关。联军士兵得令,如潮水般涌向汜水关。
吕布见联军大军压境,自己又被关羽、典韦缠住,心中焦急。但他仍奋力抵抗,欲摆脱二人,回关救援。然而关羽、典韦二人死死缠住吕布,不让他有脱身之机。
经过一番苦战,吕布渐感体力不支,而关羽、典韦二人却越战越勇。吕布深知再战下去,自己必败无疑,于是虚晃一招,摆脱二人,拔马向虎牢关退去。
关羽、典韦欲乘胜追击,却被刘仁喝止:
“二哥,典韦,穷寇莫追,暂且回营商议。”
二人听令,勒马而回。
联军乘势追击,很快来到虎牢关下。
董卓见状,等吕布回来后,连忙催促士兵关上城门。此时,虎牢关守军见吕布败回,士气低落,联军若此时攻城,或可一举破之。
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袁绍竟下令撤军。曹操见状,大为不满,上前质问袁绍:
“盟主,此时正是破城良机,为何下令撤军?”
袁绍缓缓说道:
“吾观汜水关城防坚固,若强行攻城,我军必伤亡惨重。且吕布虽败,董卓必还有后招,吾等不可贸然行事。”
曹操很是愤怒,生气道:
“盟主此举,实乃错失良机。今若不攻,日后必后悔莫及。”
袁绍不听,坚持撤军。其他诸侯见袁绍如此决定,虽心中有异议,但亦不敢违抗,只得随大军撤回营寨。
曹操心中愤愤不平,回到营中,暗自思忖,袁绍此人,优柔寡断,难成大事。日后若有机会,必当另立山头,成就一番大业。
刘仁回到营中,心中亦对袁绍此举不满,但他深知此时不可与袁绍翻脸,需从长议。于是,刘仁决定另寻他法,以破虎牢关,击败董卓。
是夜,刘仁独坐帐中,思考良久,心生一计。他想起吕布此人,虽有勇无谋,且反复无常,但他对自己的武艺颇为自负,若能加以利用,或可成为破董的关键。
刘仁遂铺纸研墨,写就一封信函。
信中,他对吕布的武艺表示高度赞赏,称其为当世无双之猛将。
又提及吕布投靠董卓之事,言其虽为世人所诟病,但自己理解他的苦衷,毕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最后还许以吕布高位,若他能在董卓身边为联军做内应,时机一到,助联军破董,日后必能在天下间拥有一席之地,享受荣华富贵。
写罢信后,刘仁唤来一名亲信,郑重地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