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到哪里都是兵王
陈在理作为一名老中医,对师承看得非常重,自从认刘明理为自己的师傅后,虽然刘明理的年龄比自己的小儿子还小好几岁,但陈在理一直严守着师徒之礼,称呼刘明理都是师傅,从来没有直呼其名或者叫小刘这类的。
对于这样一位很讲究传统礼仪的人,知道刘明理的家人来了肯定是要表示一下的,国人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的最好办法就是请客吃饭。
于是老刘家一行人第二顿晚饭就被陈在理强烈的要求包下了,对于一位比自己父亲年龄还大的徒弟的要求,刘明理实在是没有办法拒绝,只得同意了。
但让刘明理没有想到的是,晚上出席接待的居然还有市中医院的院长和一名副院长。
院长也得知刘明理的父母到永城了,中午的时候倒是给刘明理打过电话,也表示想请吃饭。自从搭上了刘明理的关系,市中医院近段时间的业绩直接向上飙升,院长已经不为发不出工资的事情发愁了。所以有这么一个跟刘明理联络联络感情的机会肯定是不想错过的。
但被刘明理婉拒了,自己的加入在永城最多玩三天,总不能都应付这些场面上的事情吧,更何况刘明理也不想麻烦其他人。
但没想到院长还是不肯罢休,直接搭了陈在理的饭局,这让刘明理对这位院长有些刮目相看了,说得不好听一点人家这么死皮烂脸的过来,可还真不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还不是为了中医院全体职工的利益着想?有这样的院长也是不错的,刘明理对他的好感度倒是增加了不少。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国人为什么喜欢请人吃饭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情事务了,盖因这是增加彼此好感度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更容易办成事情。
老刘家的人听说请客吃饭人的身份居然有永城著名的中医专家、有医院的院长,更为关键的这些人对刘明理都很尊敬,尤其是陈在理一把年纪了,还一口一个师傅地称呼刘明理,都是比较震惊的,再看向刘明理的眼神好像有点不认识了,他们可没想到刘明理的医术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家里人也只有今年春节期间才听说刘明理懂中医,但当时他们也没感觉到有什么厉害的。
这也就算了,可接下来出面请客吃饭的人身份越来越尊贵,先是张军邀请,作为区公安局的副(局)长,虽然行政级别没有市中医院的院长高,但在农村老百姓的眼里公安局的(局)长肯定是更有权势了。
一位公安局的(局)长足以让老刘家的一众人等仰慕了。但这还没有完,刘素杰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条长久的发财生意,心情很急迫,听说刘明理的父母来永城了,正好是一个加深感情的好机会,就从钱城杀到了永城,非要请客吃饭,而且还拉上了孙正洲,搞得刘明理不给面子都不行。
区委党高管在农村老百姓的眼里可就是大神般的存在了,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可能见到的,更何况在一个桌上吃饭?这件事情如果发生在村里二皮狗子身上,估计要够他吹嘘一辈子了。
刘老爷子活了七十多岁,前面七十多年见的世面加起来没有这几天多,而这么大的世面都是大孙子刘明理带来的,这足以证明大孙子出息大了,所以才有了“这辈子值了”的感叹。
分别的时候,刘明理给自己的父亲刘景安交待了一个任务,让他去考驾驶员,家里有一台车肯定是要方便多了的。刘明亮是会开车,但他去上学了,指望他给家里服务那还跟没有车差不多。
对此刘景安到也无所谓,他这么大的年纪了,对有没有汽车到没有什么需求,反正家里有摩托车了,出行也很方便,在他看来有哪个钱还不如存着呢。但刘明兰却很积极,听说自己的大哥要给老爸买车,就一个劲地缠着老爸去学驾驶员,并且自告奋勇地当起了监督员,保证督促老爸尽快拿到驾驶证。
但她同时也要求刘明理说话算话,一旦老爸拿到了驾驶证必须要买车,这个小丫头已经看出来了,自己的大哥的家业肯定不小,买一辆车肯定是小菜一碟,她可是见过大哥和大嫂一人一辆的高档小轿车。
送走了家里人,刘明理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解决唐静闻安全的问题,前几天的事情可把刘明理吓得不轻,虽然这种事情是偶发的,但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刘明理就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
更何况,随着自己事业的做大,唐静闻必然会更多地参与进来,不可预料的安全隐患肯定越来越多,而自己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在她身边,所以必须要给唐静闻找一位可靠、能力又强的保镖了,也可以称为安全助理。
在这个方面刘明理唯一的资源就是老部队,厚着脸皮给飞虎特战队的大队长打了一个电话,没想到刚说了一个由头,大队长就很爽快的答应了。
大队长这几天还正在为一名退伍女兵的事情发愁呢,这位退伍女兵是前年刚成立的女子特战队的成员,而且还是一名班长,各项技能非常优秀,本来是可以提干的,但因为一次训练的时候出了事故,伤到了内脏,不能再参加高强度训练了,没办法只能退出了女子特战队。大队就安排她到卫生队工作,但去年底的时候,改选士(官),名额有限,尤其是一级(士)官选转二级(士)官,卫生队只有一个名额,但想要留转的人确有4人,面对这样的情况,这位原特战女兵主动地选择了退役。
不过这位女兵家是农村的,退役后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只能在家务农,大队长前几天路过这位女兵的家乡,特地去看望一下,看到了这位昔日的军中娇子正顶着烈日在地里劳作。这也就算了,可这位女兵看到大队长的那一刻突然嚎啕大哭,这个大哭不是感动,而是委屈。
这位女兵的家里原先还是不错的,但去年老父亲得了重病,一下把家里给拖夸了,她弟弟原本谈好的亲事也出现了变数,女方家临时提出了换亲的要求,要求她嫁给女方已经三十大几的哥哥。
女兵虽然长得不算漂亮,身材也略微显得壮实,但也不是找不到婆家的,而且她在部队曾经那么优秀、那么骄傲,对自己的另一半她还有很多美好的希望,怎么肯跟一个比自己大十几岁,而且毫无感情的人过一辈子。
但她又有什么办法呢,弟弟已经22岁了,这个年龄在城市里不大,但在这里的农村可谓大龄青年了,当然她自己更是属于老姑娘的行列了,虽然她才24岁,如果按照周岁算的话才23岁。看着父母那含泪的双眼,女兵是想不答应也狠不下心来。
更为重要的是她家里需要壮劳力来维持生活,说到底穷才是她现在面临一切困难的根源。
女兵虽然受过伤,但不影响日常的工作,而且她的身手当一名贴身保镖还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刘明理一提出,大队长就想到了她,这样女兵就可以出来工作,工资收入也可以补贴家用。
事情说妥了,大队长又在电话里吞吞吐吐地问刘明理能不能多安排几个人。
原来这几年随着国有企业破产改制,原先安置在企业的不少退役士兵纷纷失业下岗,特战队的退伍战士也有不少遇到了这种情况,虽然这已经跟原部队已经没有关系了,但看到自己单元原先很优秀的士兵现在为养家糊口而发愁,大队领导心里都很难过。
刘明理本来就想着要多招聘一些退役军人的,这下倒是一拍即合,当下给大队长保证,只要是特战大队的退役军人有多少要多少。
大队长被刘明理的大手笔给震惊的不轻,“我说刘明理同志,可不兴吹牛啊,我这里可有二十几号人呢,你能都要了?”
“别说二十几号人了,就是再有个二十几号人我也要了,并且保证只要他们跟在部队一样优秀,工资肯定高于他们在部队时拿的工资。”刘明理在电话里拍着胸脯保证。
“兵王就是兵王”大队长在电话里感叹,“到哪里都是兵王…”